原帖由 JX9097 於 2007-8-4 01:40 發表 
喺呢個位加燈都唔錯...
依家想過邊寧頓街都好麻煩
只會令車龍倒灌更嚴重。麥當勞外加斑馬線後,已令交通惡化,幾十米前
再加交通燈,情況不敢想像! |
|
19 大坑道↔筲箕灣 $4.2
|
|
|
原帖由 ccicoltd 於 2007-8-4 09:11 發表 
只會令車龍倒灌更嚴重。麥當勞外加斑馬線後,已令交通惡化,幾十米前
再加交通燈,情況不敢想像!
咪係囉
天橋下仲要加支燈
多此一舉
起左支燈
D人就唔用條天橋
咁條橋要黎做乜?
不如拆左佢無咁嬲啦 |
|
快樂有時,唯有Timely
|
|
|
有天橋唔行俾車撞係抵死o既﹐
整枝紅綠燈對車流有一定影嚮。 |
|
You are passing another FOX
|
|
|
原帖由 Cantona 於 2007-8-4 00:07 發表 
既然伊榮街那處較寬闊,怡和街較窄,將部份巴士線遷至該處,應該可取
特別銅鑼灣區的樽頸位是位於怡和街,如果減少該處的巴士站,對疏通交通真的有幫助
何以見得會加劇塞車情況呢?
又是否需要去罵人「腦係咪搬咗去坐果度」呢? ...
而家怡和街西行塞得最勁就係下晝繁時
將個站搬後,只不過將個問題拖後咗
假如同一時間 962 , 968 , 969 響伊榮街停站
後面既車點行?
高士威道入伊榮街條路,得一條行車線
而且原本要入禮頓道既車極大機會俾堆巴士塞住
之後條車龍咪拖番去天后果邊囉
塞車問題係冇解決過架
只不過由怡和街塞車變成天后大塞車之嘛 |
|
|
|
|
原帖由 1005 於 2007-8-4 10:07 發表 
咪係囉
天橋下仲要加支燈
多此一舉
起左支燈
D人就唔用條天橋
咁條橋要黎做乜?
不如拆左佢無咁嬲啦
好似話因為條橋只有樓梯上落(起左廿幾年)
對傷殘人士不便云云......
不過呢條都未算,海輝道同海帆道(十字路口)
果條橋明明有LIFT上落,下低都仲要整條斑馬
線...斑馬線都冇乜人用,條橋就更加冇人用 |
|
|
|
|
原帖由 superbus 於 2007-8-4 10:45 發表 
而家怡和街西行塞得最勁就係下晝繁時
將個站搬後,只不過將個問題拖後咗
假如同一時間 962 , 968 , 969 響伊榮街停站
後面既車點行?
高士威道入伊榮街條路,得一條行車線
而且原本要入禮頓道既車極大機會俾堆巴士塞住 ...
或者,我地要先搞清楚問題所在
現時,銅鑼灣的塞車問題,其中一主要原因是怡和街一截的窄狹樽頸位
如果在該處的巴士站數量減少,有助提升車流,對抒緩交通有一定幫助的
唔敢講話幫助好大,不過肯定會是正面幫助
在伊榮街加站,該處路面較寬闊,而且巴士站數量較少,停站巴士也較少
如將3條西隧全日線962、968、969搬到那處,影響一定有,不過會構成樽頸效應的機會較少 (請記著,該處是遠比怡和街闊)
「入禮頓道既車極大機會俾堆巴士塞住」的理據也欠實證支持
整體衡量得失,將巴士站平均分配,有助提升車流,改善樽頸效應
這個建議,又何以見得差呢? |
|
|
|
|
原帖由 Cantona 於 2007-8-4 12:22 發表 
或者,我地要先搞清楚問題所在
現時,銅鑼灣的塞車問題,其中一主要原因是怡和街一截的窄狹樽頸位
如果在該處的巴士站數量減少,有助提升車流,對抒緩交通有一定幫助的
唔敢講話幫助好大,不過肯定會是正面幫助
在伊榮街加站,該處路面較寬闊,而且巴士站數量較少,停站巴士也較少
如將3條西隧全日線962、968、969搬到那處,影響一定有,不過會構成樽頸效應的機會較少 (請記著,該處是遠比怡和街闊)
「入禮頓道既車極大機會俾堆巴士塞住」的理據也欠實證支持
整體衡量得失,將巴士站平均分配,有助提升車流,改善樽頸效應
這個建議,又何以見得差呢?
先講講呢到, 其實係絕對有實證去 support, 只要你繁時坐吓 10 號, 你就會體驗到~
因為通常一過咗中央圖書館, 就開始塞車, 但係原因往往係入伊榮街既龍尾頂住禮頓道既入口, 所以一過到聖保祿中學, 行車會回復一定的暢順
至於伊榮街, 冇錯, 的確係較怡和街闊, 但請不要忘記, 伊榮街的入口不闊呢, 嗰到咪一樣係個窄狹既樽頸位......""
而新站對面, 往往停泊了很多不能進入富豪酒店的旅遊巴, 再加上 969, 962 等在繁時一埋站, 起碼要 3-4 mins
請記著, 那裡不是讓車處式的巴士站, 後面的車又不能抽頭, 如 962, 969, 968 一起來, 嘩!!
即是說, 3條行車線, 變成 1 條
到上完客, 前方又有交通燈, 即是又要停佢幾份鐘, 試問短短的伊榮街, 怎能負荷這數份鐘進來的車流啊 ??
最後咪一樣迫翻出高士威道 ==
如果前面迴旋天橋下還要加設過路燈, 塞車情況定必更難解決 |
|
|
|
|
原帖由 citybus_#918 於 2007-8-4 13:24 發表 
先講講呢到, 其實係絕對有實證去 support, 只要你繁時坐吓 10 號, 你就會體驗到~
因為通常一過咗中央圖書館, 就開始塞車, 但係原因往往係入伊榮街既龍尾頂住禮頓道既入口, 所以一過到聖保祿中學, 行車會回復一定的暢順
至於伊榮街, 冇錯, 的確係較怡和街闊, 但請不要忘記, 伊榮街的入口不闊呢, 嗰到咪一樣係個窄狹既樽頸位......""
而新站對面, 往往停泊了很多不能進入富豪酒店的旅遊巴, 再加上 969, 962 等在繁時一埋站, 起碼要 3-4 mins
請記著, 那裡不是讓車處式的巴士站, 後面的車又不能抽頭, 如 962, 969, 968 一起來, 嘩!!
即是說, 3條行車線, 變成 1 條
到上完客, 前方又有交通燈, 即是又要停佢幾份鐘, 試問短短的伊榮街, 怎能負荷這數份鐘進來的車流啊 ??
最後咪一樣迫翻出高士威道 ==
如果前面迴旋天橋下還要加設過路燈, 塞車情況定必更難解決
你指出的,無疑是合理推斷,也是是次改動的負面影響
不過,怡和街的樽頸位又怎樣呢?下午繁忙時間,在那處又要塞幾耐呢?你又有否見到經常有巴士在怡和街塞車,頂番入伊榮街、高士威道呢?
如落實新方案,車流可以提升;行車時間加快,降低怡和街樽頸效應,你又如何解釋呢?
我們去考慮這個方案是否可行,不宜單從某一個點(伊榮街)去出發,而要考慮全盤大局(整個銅鑼灣西行的車流,包括軒尼詩道、怡和街、伊榮街、高士威道) |
|
|
|
|
原帖由 Cantona 於 2007-8-4 13:56 發表 
你指出的,無疑是合理推斷,也是是次改動的負面影響
不過,怡和街的樽頸位又怎樣呢?下午繁忙時間,在那處又要塞幾耐呢?你又有否見到經常有巴士在怡和街塞車,頂番入伊榮街、高士威道呢?
如落實新方案,車流可以提升;行車時間加快,降低怡和街樽頸效應,你又如何解釋呢?
我們去考慮這個方案是否可行,不宜單從某一個點(伊榮街)去出發,而要考慮全盤大局(整個銅鑼灣西行的車流,包括軒尼詩道、怡和街、伊榮街、高士威道)
其實現時銅鑼灣比較塞車的一段就是高士威道進入伊榮街一段, 因為邊寧頓街的車輛要和伊榮街的車輛在邊寧頓街匯合, 而那裡的交通燈數量亦較多, 搬站後, 無疑令一段怡和街比較暢通, 但其影響不單在伊榮街, 而是高士威道, 禮頓道
而且 962, 969 停完站後, 仍要轉回怡和街, 即使他們不上客, 但其他線呢, 他們一樣要上
如果恰巧在怡和街上緊客的 116, 5, 5B 等泊得稍遜, ( 例如突咗個尾出嚟 )這一切都會影響 962 等駛過, 最後一樣會導致恰和街塞車 ~所以即使搬站, 車流未必可以提升, 還會令更多車輛受影響
我覺得長遠嚟講, 銅鑼灣應該多起行人隊道, 而唔係 "斑馬線", 整咁多 "斑馬線" 只會令行車受阻,
記得嗰時麥當勞大廈對出整條 "斑馬線" , 啲師傅都話搞到鬼咁塞車等等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