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香港電車手冊》,內裡有一張1987年全新電車車身的平面圖,從短身鋁板及仍然是兩個正方形的電阻箱散熱孔,加上之前 JHKTO 貼過 #12 最初的樣貌,看來那個設計應該只套用至 #12 及 #127。 |
|
喵...
|
|
|
原帖由 hkaiw 於 2010-2-23 21:07 發表 
找回《香港電車手冊》,內裡有一張1987年全新電車車身的平面圖,從短身鋁板及仍然是兩個正方形的電阻箱散熱孔,加上之前 JHKTO 貼過 #12 最初的樣貌,看來那個設計應該只套用至 #12 及 #127。 ...
印象中#6也是這個模樣。 |
|
|
|
|
原帖由 JHKTO 於 2010-2-24 10:46 發表 
印象中#6也是這個模樣。
#6 好像是由舊車身翻新,#88, 由舊車身翻新後加裝的鋁板也是用短身款式,另外看回舊相有些戰後型車身加裝的鋁板是用短身的款式,例如:#122;另外 #3 也是用短身鋁板,但是電阻箱卻是用現時的三個散熱孔的款式。
[ 本帖最後由 hkaiw 於 2012-7-26 23:18 編輯 ] |
|
喵...
|
|
|
原帖由 hkaiw 於 2010-2-24 11:04 發表 
#6 好像是由舊車身翻新,如果沒有記錯的話 #88, #89 等由舊車身翻新後加裝的鋁板也是用短身款式,另外看回舊相有些戰後型車身加裝的鋁板是用短身的款式,例如:#122;另外 #3 也是用短身鋁板,但是電阻箱卻是用現時的三個散熱孔 ...
#6、#88好像都是重新建造車身的,內籠用上木紋傍板。 |
|
We're part of The Go-Ahead Group
|
|
|
原帖由 ML29 於 2010-2-25 22:24 發表 
#6、#88好像都是重新建造車身的,內籠用上木紋傍板。
如果是木紋傍板的應該是重新建造車身(除了 #120),印象中從舊車身翻新的車廂是全白色。 |
|
喵...
|
|
|
原帖由 hkaiw 於 2010-2-25 22:41 發表 
如果是木紋傍板的應該是重新建造車身(除了 #120),印象中從舊車身翻新的車廂是全白色。
我有印象記得坐過一D車廂係木紋傍板但舊款電箱的電車,不知是屬於第一代還是第二代翻新的車。 |
|
|
|
|
原帖由 JHKTO 於 2010-2-28 16:49 發表 
我有印象記得坐過一D車廂係木紋傍板但舊款電箱的電車,不知是屬於第一代還是第二代翻新的車。
用木紋傍板的應該全部是第二代翻新車,早期的第二代翻新車
部分的確仍沿用舊款電箱殼(如#6、#46、#88、#121)。 |
|
We're part of The Go-Ahead Group
|
|
|
原帖由 ML29 於 2010-2-25 22:24 發表 
#6、#88好像都是重新建造車身的,內籠用上木紋傍板。
無錯, you are right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