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資料]
33,33A,33B,33C,33M...
[複製鏈接]
|
原帖由 Wright---AVW16 於 2009-8-13 08:02 發表 
根據容生本書,係未有興芳路既時侯,所有33系同埋37都要入葵芳村兜圈
70年代我在葵芳村長大, 記憶所及只有33c和37入村. |
|
|
|
|
原帖由 dcyw 於 2009-8-11 16:38 發表 
我並沒有混亂時空啊,始終33A是我從小至1995年往返九龍與葵涌邨的家
的主要交通工具呢。
33A(往大角咀碼頭年代)確實曾改經興芳路(葵安路至葵青交匯處一段)
及荃灣路,及後因應與33合併而改回經葵安路(今葵益路)及葵涌道(葵
...
我覺得經番興芳路出九龍,好過現時經葵益路出葵涌道。
葵涌道金龍果個站已經有平過33A的37,出欽洲街仲可以坐36A,59A及66,
相反葵芳新都會一帶及興芳路就無巴士出九龍,送晒D客俾地鐵。
如果省時間真的重要,930都唔會經埋興芳路先出港島啦。 |
|
|
|
|
回復 45# 的帖子
先提一句,china兄你引錯了文,因為提出途經興芳路比葵涌道
慢這點並不是我。
回正題:
其實當年因33取消而改回路線的相若時間,正是新都會廣場落
成開幕的時候,轉眼間已經接近二十年,早年九巴還進取兼政
策上沒那麼多掣肘時,都沒有這樣做,何況是現在的九巴和政
策。
還有,回想我居於葵芳一帶的小學、中學所述,葵芳一帶居民
早已習慣乘地鐵(現在的港鐵)往九龍,因為終究所需時間較
乘33A或37所需為短,車站位置倒不是最重要的問題,至於930
於前往中、上環的時間則相對地鐵(港鐵)仍有少許優勢,故
兩者未可完全以類同原因相比。其實打從珍寶年代起,葵涌道
的葵芳邨分站除了上、下班繁忙時間外,都是沒太多乘客候車
的。
最後,不計脫班的時候,以能夠維持平常約12-15分鐘一班來
說,普遍時間33A離開葵涌邨時的客量尚算不俗,剩餘的座位
也不算多,甚至接近滿座,繞經興芳路以吸納更多乘客似乎未
必是現在的九巴會考慮了。 |
|
|
|
|
每一次搭33A, 都幾乎有乘客埋怨等得耐, 多熱狗, 以後都唔搭云云
連外國小童都識用中文講33A...
今晚9點幾係深水步返荃灣,
又等左成半個鐘先有部熱狗, 最弊係前車都一樣係熱狗,
即係又少左班車行
死性不改, 該線可以全日任何時間, 任何交通情況都能脫班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