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咁的......記憶中細個(八十年代中)搭巴士經獅隧時, 不只一次見過兩條管道的
出入口之間還有一個像隧道入口的建築, 那個洞口還封上了鐵欄, 就像而家大家所見
的舊筆架山隧道入口那樣,。至於是沙田還是九龍的出入口則沒有印象了。後來
不知何時變成今天的模樣後就見不到那個洞口, 想求證一下我的記憶有沒有錯,
可有板友都見過那洞口?
[ 本帖最後由 oxball 於 2010-11-6 21:08 編輯 ] |
|
|
|
|
記得當時起獅子山隧道
係因為要運送食水而要興建輸水隧道,順便係隔黎起一條行車隧道
之後因為太多車用再起第二條
輸水隧道? |
|
|
|
|
原帖由 OTIS401 於 2010-11-6 22:18 發表 
輸水隧道?
從無線於去年播放的《從 1967 開始》,及在歷史博物館內可以看到的政府影片有提及過獅子山隧道的設計是上層行車。下層是輸水管,其實在隧道右邊是有一條鐵梯可以通往下面。 |
|
喵...
|
|
|
原帖由 hkaiw 於 2010-11-6 22:22 發表 
從無線於去年播放的《從 1967 開始》,及在歷史博物館內可以看到的政府影片有提及過獅子山隧道的設計是上層行車。下層是輸水管,其實在隧道右邊是有一條鐵梯可以通往下面。 ...
根據 WIkipedia 所講, 的確係有輸水管, 仲要係三條大型輸水管 ~
1960年代時,香港發生旱災,港英政府需要鑿通分隔九龍和新界的山脈以容納食水輸送管連接船灣淡水湖及港九市區,亦順便建成一條可容納兩條行車道及三條大水管的隧道,後來再在隧道旁開鑿第二條兩線行車隧道,令隧道成為雙程雙線分隔雙管隧道。收費廣場設於沙田大圍,共有10個收費亭,其後增設至13個,其中9個為人手收費亭,餘下4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
ref:
http://zh.wikipedia.org/zh-tw/%E ... 1%E9%9A%A7%E9%81%93 |
|
LJ7006 = MF5119 = AVD1
|
|
|
cost of work 有提到做埋 trunk water mains

另外,初初應該係得 6 個 traffic booths...

[ 本帖最後由 thetrigoman 於 2010-11-8 01:56 編輯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