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四大學學位俾大陸人 VS 香港學生無學位升學
[複製鏈接]
|
某大學,近年研究院入學日子,指示都以普通話及簡體字為主。
關於學生質素,這是個人問題,甚麼人都有好有壞。
但至於收生,我都認為應該盡量照顧本地學生。
本科還算可以,研究院真係無乜邊個個名唔係漢語拼音。 |
|
|
|
|
原帖由 3ASV196 於 2011-7-4 11:00 發表 
其實最大的問題有D站友都講左, 就是各大學為左爭取更高既國際排名,
大家都太過忽視本地人, 包括收學生, 定請教職員, 或研究人員..
好聽d就話有競爭先有進步, 但其實爭取更高既國際排名只是一場反智,
破壞大學傳統, 無意思的競爭...
請一班專出文的大陸人去係咁鬥出文出, 去拎排名, 根本係無實際進步...
而且, 近年所收到的大陸學生, 已經唔係特別叻, 亦有唔少只是借香港
做往美國等地的跳板, 根本無心係香港讀....
當然, 我唔想一竹犒打一船人, 當然有d內地學生係好
咁我覺得又唔需要狹隘的去「本地化」,對外來學生、學者設置更高門檻……
提高學術水平,其實係有必要。
我當年香港讀undergrad果個department,近幾年新請的教員全部都係
晌美國讀PhD及/或做過postdoc的大陸人,一個香港人都無,
據知係有香港人apply,不過水平始終比唔上大陸人。
如果大陸學者的水平真係比香港高,我覺得其實無需要將大陸人拒諸門外。
而事實上,我個field入面,真係有唔少大陸人的研究水平好高。
至於近呢幾年收的內地生、不論本科生或研究生,都唔係特別叻,呢點其實我認同,
而點解會有人借香港作去美國的跳板,唔留晌香港讀?
呢點不如問返下各間本港大學,佢地請tenure-track教員,有幾可會請返local PhD?
相反,教授不知幾咁鼓勵學生多d走出去exchange,走去報外面的top-tier PhD programs,不知幾想d人走。
同埋,我因為玩過呢個game,必須指出一點:北大清華復旦的尖子,要去美國名校
讀grad school,其實易過由香港過去,雖然近兩三年已經比以前難左少少。
[ 本帖最後由 S3BL100 於 2011-7-4 16:14 編輯 ] |
|
fb.com/scientisthk2usa/
|
|
|
原帖由 DIH 於 2011-7-4 11:46 發表 
本科還算可以,研究院真係無乜邊個個名唔係漢語拼音。 ...
問題係,以我當年所見,local本科生,有足夠水平讀研究院而又唔走去外國/走唔到的,其實人數極少……
雖然我唔係話個個大陸落來讀碩士博士的,水平都好高。 |
|
fb.com/scientisthk2usa/
|
|
|
原帖由 AVD1 於 2011-7-4 00:48 發表 
有咩可能香港 o既大學可以下下不理港人死活, 每年拎 1400 個學位比大陸人士 ?
如果你話一個香港學生只要A-level考到兩科語文加埋兩科AL全E就合資格入大學、可以讀得掂,恕我不敢苟同。 |
|
fb.com/scientisthk2usa/
|
|
|
原帖由 S3BL100 於 2011-7-4 15:29 發表 
問題係,以我當年所見,local本科生,有足夠水平讀研究院而又唔走去外國/走唔到的,其實人數極少……
雖然我唔係話個個大陸落來讀碩士博士的,水平都好高。 ...
略作分享。
我都算係「有足夠水平讀研究院而又唔走去外國」的人,如果我話要出國讀,出唔出到呢,
我唔知,因為我無如此打算過。
我的行頭中,只以本校為例,上三代下三代都只有極少人會/能夠出國讀研究院,
就算係去,都至少在本地取得MPhil再出國上PhD,但大約2007/8年起開始有四年制直升PhD,
有不少人選擇這條路,出國始終係少數。讀完PhD出國做postdoc就有。
我相信有很多人的考慮是:
1) 本地本科教育能夠傳授的識見有限,不先在本港研究院打好基礎的話難以和外國學生競爭;
2) 財政問題,既然在香港讀的認受性不差,無謂花費太多金錢出國;
3) 時間問題,上面講的四年制直升PhD真係好吸引,同我同屆的人而家差唔多PhD畢業,
如果出國,至少要遲多一年,加上個別教授要求及實驗運氣不同,隨時更耐。
講真,如果係有能力的,在本地研究院取得一席不難,
尤其是理科實驗型,教授早有心水人選,報名只係程序。
好似我以前老細,如果有大陸學生慕名而來報讀,必須先做個ppt簡介自己往績,
教授會問lab入面較資深研究生的評價,加上他們自己圈子對這人或其學府的分析,再決定收唔收,
收到入lab之後,都要依照lab本身的制度同標準做事,一視同仁,
而這些「標準」部分取材自美國、德國同行的實驗室。
有某些教授則斬釘截鐵拒收內地生,包括自己都係大陸出身放洋再到港的教授。
其實在這些不同程度的differentiation之下,
本地生只要行得正企得正,有真材實料,仍然有一定的上位空間。 |
|
|
|
|
原帖由 DIH 於 2011-7-4 15:58 發表 
略作分享。
我都算係「有足夠水平讀研究院而又唔走去外國」的人,如果我話要出國讀,出唔出到呢,
我唔知,因為我無如此打算過。
我的行頭中,只以本校為例,上三代下三代都只有極少人會/能夠出國讀研究院,
就算係去,都至少在本 ...
咁可能我個field的情況同你果個field有唔同……
我果個department,上三代下三代每年平均都有四、五個人出國讀研究院,
大部分都係undergrad直接走去,當中入到field入面tier 1 (i.e. ~ top 10)同tier 2或以下的學校的人數各佔一半,
而入到tier 1學校的人之中,間學校係香港人所熟悉的名校的,絕無僅有,
反而入到tier 1而香港人聽都未聽過的學校的就唔算太少。
留意到一個情況,就係undergrad直接走人 vs 讀完MPhil先走的,
後者入到的學校平均至少比前者低一個tier,原因可能係最top的一班
已經係undergrad完之後走晒,但係據我聽返來,另一個原因係讀完MPhil的
有返咁上下研究經驗,外國學校對他們的標準同期望又完全唔同晒,令到佢地反而難入好多。
至於你提到的三個考慮:
1. 我知好多人都係考慮到唔讀MPhil「打好基礎」好難同外國學校競爭,
不過除非同Caltech、MIT同Berkeley比,否則香港大學教育提供的undergrad training,
technical aspect實在唔差,只係學生見識 (i.e. 對該課題尖端研究的認知之類) 一定差過出面。
2. 如果想留返晌個field入面搵食,香港的大學本身其實都唔係太認受自己培訓的PhD,至少我個field係咁。
再者,去外國讀pure science / engineering的PhD,一般都會請你做TA或者RA,
包學費生活費,所以其實唔使擔心財政問題。
當然生活費唔多,我而家每個月的生活費,扣左稅但係未扣租,
已經少過香港讀MPhil的每月收入……
3. 我個field入面,晌美國學校讀PhD,無論你係undergrad入去,定係MPhil之後先去,
起步點都一樣,所有coursework都要一齊來過,換言之MPhil技術上等同浪費兩年時間,
再者美國pure science研究院根本唔會收人讀terminal master's degree,變左佢地大部分學生都係undergrad直入。
不過「本地生只要行得正企得正,有真材實料,仍然有一定的上位空間」呢句,我就絕對認同。
只係真係想「上位」果班好多都走晒,而晌度嘈話做咩俾咁多人落黎讀postgrad而自己水平未逮果班,
好應該自己諗下自己點解水平未逮,自己係咪真係對果科有充份認識,而唔係一味晌度嘈。 |
|
fb.com/scientisthk2usa/
|
|
|
雖說話香港U係香港納稅人資助,畀香港人讀先都有道理
但,「符合最低入學資格但冇U讀」又係咪真係衰唔夠位?
一個商科人,入唔到BBA,但就算engine有位剩,個位對個商科人泥講一D用都冇
大學學位唔似中學,中學讀既野差唔多,但大學就專門好多
你唔係果個field好多時都係讀唔掂,就算恆商6A走去報工程都係會一腳申你走
而同一時間,大學學位資源好難做到on demand adjustment
唔可以今年social science熱門就收多D,出年到engine爆人就engine收多D咁樣
結果咪年年都會有堆人入唔到U,收唔收NDS都係咁話 |
|
字大只顯得人自大
|
|
|
回#16,少許補充:
我讀的大學學系有一名師姐讀完PhD走去做化妝師,星期五(7.1)東張西望有講。
同一時間,我當年讀MPhil的lab有至少兩名「出品」去了UC Berkeley做postdoc。都係人各有志。
我這行在香港的就業空間真係不大,所以好多人都在U-grad後去搵工(多與本科無關或輕微有關),
讀研究院的係少數,而且真係對學術有興趣而唔係諗住用學位換地位:
一來讀研究院真係好辛苦,二來到自己研究院畢業時,U-grad出去做野的同學人工已經多你30-50%,
三來香港這個社會真係冇乜科研出路,長遠而言,高學歷不一定會換來更豐盛的人生。
機會的確係外國比較多,但如果要拋低家人去外國工作,就真係非常困難的抉擇。
有些人可能就這樣,即使有能力,都唔讀研究院而去打拼了,研究院收得多外來生都唔怪得人。 |
|
|
|
|
原帖由 S3BL100 於 2011-7-4 15:33 發表 
如果你話一個香港學生只要A-level考到兩科語文加埋兩科AL全E就合資格入大學、可以讀得掂,恕我不敢苟同。
A-Level程度計相等於大學預科,或者四年制大學下一至二年級程度(以A-Level Economics為例,範圍比大學一年級Economics 1A同1B更深更廣)。假如大學科科C都可以畢業的話,2AL+2科語文合格絕對讀得掂大學課程(當然,讀得掂唔等於讀得好)。
而且,呢個最低標準係大學自己Set,無理由有學位俾大陸學生都唔俾符合入學資格嘅港生入讀。 |
|
|
|
|
原帖由 PB602 於 2011-7-4 22:51 發表 
A-Level程度計相等於大學預科,或者四年制大學下一至二年級程度(以A-Level Economics為例,範圍比大學一年級Economics 1A同1B更深更廣)。假如大學科科C都可以畢業的話,2AL+2科語文合格絕對讀得掂大學課程(當然,讀得掂唔 ...
非常同意, 讀唔讀得掂根本就唔係一個主要問題
問題係而家香港 o既大學連機會都唔比香港學生先係問題 ~ |
|
LJ7006 = MF5119 = AVD1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