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herman15hk 於 2011-8-13 16:38 發表 
車軸上面果座野我情願佢放係車尾封尾窗好過....
佢又唔係車尾有門,點解唔放係車尾地台度?
人地賣點就係要全車低地台 |
|
|
|
|
原帖由 LV1012 於 2011-8-13 21:20 發表 
會爆炸
倒不如果國內技術唔得,之前唔少擺車頂的天然氣之流,因載重問題,車身變型受壓
電池更加重,你覺得會頂得幾耐
而部車最蠢係車尾自成一角唔知為咩....又唔係傳統機組又不是尾門,完全無必要擺位擺得咁難睇
賣點全低地台都無用,果2舊野一樣難睇 |
|
|
|
|
原帖由 DGCNYO 於 2011-8-13 22:56 發表 
而部車最蠢係車尾自成一角唔知為咩....又唔係傳統機組又不是尾門,完全無必要擺位擺得咁難睇
既然你覺得擺輪拱上面難睇,車頂上又重得滯;
不如你分享下D電機電池應該點樣擺先又好睇又實用又可以做到低地板丶非地鐵座佈局同埋可加開第三度門。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原帖由 herman15hk 於 2011-8-13 16:38 發表 
車軸上面果座野我情願佢放係車尾封尾窗好過....
佢又唔係車尾有門,點解唔放係車尾地台度?
比亞迪架DEMO車尾真是有門的 , 可能因為咁 , 造就D量產車搞成咁......

BYD呢D咁的設計......應該是又用唔起U型擔...又想show冇後山+冇地鐵坐
(唔知車尾是咪 "獨立尾擔" 呢?)
[ 本帖最後由 LV1012 於 2011-8-14 16:37 編輯 ] |
|
世上所有的鞋都被你擦破了
|
|
|
原帖由 LA16-3ASV465-51 於 2011-8-14 00:03 發表 
既然你覺得擺輪拱上面難睇,車頂上又重得滯;
不如你分享下D電機電池應該點樣擺先又好睇又實用又可以做到低地板丶非地鐵座佈局同埋可加開第三度門。 ...
難聽D講,電池無進步下,這前題下跟本無可能有希望
而我國強力推廣電池車也純屬無野搵野搞,要知電池回收成本跟代價一點都不輕,而國產車本身也不耐用,行左幾年的BYD Taxi己經快散,電池也無發保持新車的電量,可行車時間己經縮短不少由其所謂的快速儲電
直白講,重型車靠純儲電式絕屬無野搵野搞之作,連Hybird都未能降低自重、成本下,全電動巴士純屬國人稱的裝B,馬達科技是一流,可惜電池科技完全九流
我真係唔需要分享,純電動車不就擺明不行,現今所謂的快速差電也只不過用電池的命換時間,完全沒有特破的電池科技下
我睇唔到有咩前境,BYD如此設計也說明BYD的重型車設計之基礎問題....要知BYD做重型車的年資一隻手指就夠數.....
一間純屬一心打算做電池,想吃著電動車來做汽車的公司跑來做電動巴士,蠢情況自然一堆,也沒必要講咩野,只係果堆死角,足夠一堆麻煩
結論好簡單,純儲電式電動車除了極少數覆如平地,又班次少的線外,真的一無事處....當年柏記部串聯Hybird夠電池加多一組都無法只用儲的電力跑一程
電動車跟本唔洗期望,佢電池擺去邊都好睇唔好食 |
|
|
|
|
原帖由 DGCNYO 於 2011-8-14 17:44 發表 
結論好簡單,純儲電式電動車除了極少數覆如平地,又班次少的線外,真的一無事處....當年柏記部串聯Hybird夠電池加多一組都無法只用儲的電力跑一程
電動車跟本唔洗期望,佢電池擺去邊都好睇唔好食. 你都識講啦, 純平地呀哥仔, 栢記邊到搵咁大個地方出黎比佢試車呀
香港果幾部仲要拖埋部冷氣, 唔死就出奇啦
你又睇返世博, 電容車咪一樣咁用
再講, 其實短期之內, 要發展出成熟而可靠既電池/ 電容車係現成/ 繁忙路面上行駛
我睇仲未係時機,
一來電容技術都未足夠支持十幾噸既物件係路面行駛去到下一個充電點,
係現有街道加建所涉及既工程都唔少 ( 充電點, 變壓站都要提升級數)
二來電池車用電量會跟載重改變唔少, 充電用既時間亦比電容機耐得多, 未必可靠
一但冇發電機/ 引擎去驅動架車就會造成路面經常有死車擺街
不過, 如果電容呢套技術用係新起/ 重建既區域, 用作區內穿梭既話,
我覺得絕對可以係規劃上配合得上, 我個人覺得如果DBay 肯係區內線試既話, 不失為一件好事 |
|
|
|
|
MAN尾軸?
銀色部樣板去左加拿大BC Transit
[ 本帖最後由 iczer3 於 2011-8-14 22:52 編輯 ] |
|
Enviro 500!
|
|
|
原帖由 DGCNYO 於 2011-8-14 17:44 發表 
難聽D講,電池無進步下,這前題下跟本無可能有希望
而我國強力推廣電池車也純屬無野搵野搞,要知電池回收成本跟代價一點都不輕,而國產車本身也不耐用,行左幾年的BYD Taxi己經快散,電池也無發保持新車的電量,可行車時間己經縮短不少由其所謂的快速儲電
直白講,重型車靠純儲電式絕屬無野搵野搞之作,連Hybird都未能降低自重、成本下,全電動巴士純屬國人稱的裝B,馬達科技是一流,可惜電池科技完全九流
我真係唔需要分享,純電動車不就擺明不行,現今所謂的快速差電也只不過用電池的命換時間,完全沒有特破的電池科技下我睇唔到有咩前境
電池技術不足呢點係公認的(不論國內外),但唔代表電動車無存在既價值
即使目前既電動車都係失敗品,未來既成功品必定是建基係呢D失敗品之上
所以呢D失敗品仍然有佢地存在既價值,就係將佢地係實地試用後所得既數據攞去再研究丶再發展。
當然,電動車係目前的階段係咪應該好似大陸大範圍推廣,我有保留;
但我至少睇得出,BYD係呢部車係佈局上花過心思,不論最終效果是好與否。 |
|
|
|
|
原帖由 LA16-3ASV465-51 於 2011-8-14 23:20 發表 
電池技術不足呢點係公認的(不論國內外),但唔代表電動車無存在既價值
即使目前既電動車都係失敗品,未來既成功品必定是建基係呢D失敗品之上
所以呢D失敗品仍然有佢地存在既價值,就係將佢地係實地試用後所得既數據攞去再 ... 其實電池技術係呢幾年黎已經冇咩大既進步, 最少係體積及效能上
不只汽車, 就連手提電話方面都一樣
但無可否認既係, 呢架BYD比當年PI既Designline係電力供應上已經改進不少
不過如果要我評價既話, 不論邊個果家生產商, 係現今科技下要用純電池去推動一架巴士
都係係寒冷地區試比較好, 最少性能上唔會因為多左冷氣而低左咁多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