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8# 的帖子
正因為大家都不是專家﹐所以我上文都是講如果技術上可行﹐建骨灰樓是一個很好的建議。
也正如你所講﹐建樓也不一定要打樁﹐主要關鍵是樓宇的設計﹐重量及土地的承託力。
而科技的進步﹐也可以令到以前做唔到的工程﹐日後是可以做到。 |
|
|
|
|
原帖由 fai 於 2011-8-26 10:33 PM 發表 
有關橋躉都在公園邊沿位置,可能避開左昔日垃圾堆填範圍
都說不定(我唔敢肯定),而東涌線在公園中央部份都係貼著
山崗上不是架空的。
用政府地圖去看﹐的確MTR等設置的橋蠆都在公園的邊緣。
以我有限的地圖閱讀知識(地圖符號)﹐MTR的路軌是設於山坡之上﹐按理不會是垃圾所堆成﹐而是堆填區的圍邊山丘。 |
|
|
|
|
原帖由 fai 於 2011-8-26 12:26 PM 發表 
我以為你意思係土葬,原來你係講靈灰閣。我指難以接受
意思係將先人同垃圾一齊埋o係地下。靈灰閣係多層建築,
需要打樁建造。香港似乎未出現過前身係堆填區既土地打
樁建造成多層樓宇既例子。佐敦谷同晒草灣都只係建成平
房設設施(最多有看台),而地層曾經堆放垃圾似乎會令打
樁變得困難,就算樁柱可以穿過垃圾到達承托岩層,但
穿過垃圾層過程會引發沼氣、受污染地下水排放以及衛生
問題。(有錯請指正)
或者,平房式只有一層既靈灰閣係可行既。
我記得好多年前(十年以上)﹐都有電視節目探討過堆填區的運用﹐當中當然講過葵涌公園啦。
當時﹐有講過公園的歷史背景。
當堆填區完成歷史任務後﹐便在數年後進行改做環境﹐改做成公園供市民使用。
當完成前期工程﹐並且建了一些基本建築物時﹐例如儲物室﹐小食亭等等﹐便發現沼氣釋放量仍然過高﹐不宜市民活動﹐所以不作開放﹐直至沼氣釋放量合符安全地平為止。
其實﹐大家在葵青路(即青衣南橋去葵芳)﹐都可看到由地底申出的多條管道﹐便是排放沼氣之用。
http://maps.google.com.hk/?ll=22.354171,114.121682&spn=0.000002,0.002631&z=19&vpsrc=6&brcurrent=3,0x3403f897e0e9ab8b:0x80a3741cbe2e17c0,1,0x3403f897e0e9ab8b:0x8529f41bd7004ef1&layer=c&cbll=22.354266,114.121772&panoid=E_3e3CfncrqgIICoN1vYVg&cbp=12,268.64,,1,4.08
在不開放的時間入面﹐政府也要為已建成的設施保養﹐當中包括經常出現地底水管爆裂﹐因而發現地面沉降也在進行中﹐未到沉降期尾聲﹐也是令開放公園的日期一再押後。
在沒有開放的十多廿年入面﹐鮮有聽過入面的沼氣濃度﹐沉降的情況﹐所以大眾都好難得知入面是否去到適宜對外開放 或 做其他用途的地步。 |
|
|
|
|
我也有講過﹐主要是要看地面承託力及樓宇重量而定的﹐以及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標準﹐不能一既而言。
至於此報導的相關樓宇﹐相信不是沒有打樁﹐只是打樁深度較淺﹐安全標準較低。 |
|
|
|
|
葵涌公園
|
|
Timothy 2B
|
|
|
早幾年煤氣話同政府傾掂數,用關閉堆填區產生既沼氣生產煤氣既
冇左回事?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