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ea1986 於 2011-11-7 11:23 發表 
等等,我冇話唔可以批評外國車唔得噃
只係話每逢有人批評大陸車,實有人又拉埋外國車落水
唔會研究下點解總有人對大陸車抗拒姐
你咁屈我又有咩道理? ...
路過搭句咀~~~
咁又唔好屈屈聲咁嚴重~
小弟曾經睇過一些研究報告, 當中研討的範圍唔單止係車..
份報告研究品牌及產地的效應的 (Branding and production origin)..
好大部份人對產地的信心以致品牌, 都係源於個人觀感 (perception), 身邊朋友的意見(common of friends),
及人傳人的評價(words of mouth).有唔少人會睇雜誌推介, 得少部份人會睇唔同的檢測數據 (test data/report),
好少人會親自嘗試 (當然, 視乎是甚麼產品, 所涉及金錢佔收入愈低, 就愈多人會肯試, 但始終所佔比重唔多)
又再舉一些例子, 我地而家日常用既家電, 影音產品, 仲有幾多真係完全made in japan? 好多都係大陸貨,
戴上別國品牌, 咁就賣得架啦..
曾幾何時韓國產品都係唔能夠俾到人信心, 總是覺得係低檔次平價之選....而家? 部H1賣到通街都係, 部SII更加
可以和APPLE爭一日之長短...
經典例子都有係歐洲發生...福士部passat, 同skoda個部 (唔記得左係乜名), 兩部車從內而外, 都係一模一樣 (所有零件,
除了裝配地點不同外, 都是一樣的),福士個部賣貴幾千英磅, 都有好多人買, 反而skoda個部就只有的士司機肯買....
至於大陸巴士, 老實講, 當英國大巴士都山長水遠去買一堆返英國用, 完全俾到個肯定俾大陸車(假設大巴士
唔係想同長遠盈利過唔去)...
電動巴士, 而家睇落歐洲的發展的確有d慢..佢地仲停留係測試, 甚至混能的階段, 大陸就已經成堆電動巴行來行去..
所以, 如果真係咁OBJECTIVE (DATA ORIENTATED)去睇件事, 我又睇唔出點解我地仲要抗拒大陸車...
你話D車化學, 易撞散...其實..歐洲為左要減低撞車對途人的傷害, D車都變得好化學...唔係做乜要俾
咁多個氣袋你? 論化學, 我又唔見得日本既代表, 係香港有幾唔化學..D的士..真係一撞就散...
當然, 人係SUBJECTIVE既..但多點OBJECTIVE去分析, 點計, 都有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