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R) Railway 鐵路討論區 港外鐵路 (R3) [新聞]台灣中天新聞: 學者批評北捷宣導過多 ...
開啟左側

[新聞]台灣中天新聞: 學者批評北捷宣導過多

[複製鏈接]
GCx468 發表於 2012-3-26 0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dvertisemen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AzF-LYALBQ
以上係星期日中天新聞一則報導!

個人意見: 台北捷運既"宣導"做得好好, 好似呼籲人讓座既車廂廣播, 呢個香港都冇.
有大把好好既宣導標語: 如"列車進站作業, 請搭下班車" "手機通話禮儀....輕聲細語.."
希望台灣民眾識得欣賞下! 並且佢地應該知道種種"宣導"有重要性!
台灣亦有大陸自由行遊客, 佢地d水平真係不及港澳台, 亦未必了解台灣既搭車規矩.

香港港鐵對於電梯安全的確幾重視, 宣傳好多! 但係對幾種搭車不當行為就真係宣傳唔夠!
包括: 1)飲食 2)衝門 3)小孩腳踏於座上看風景 4)蹲在車上

香港比起台灣更有需要"宣導"乘客, 細細既地方就比台灣有更多大陸遊客, 外國人亦多!
加上香港市民搭車亦未必守禮守秩序, 睇睇以下紅磡站既片段先啦!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Q0aEqIXlTs
大陸定係海外, 官方認為既搭車規矩都唔同! eg. 上海地鐵有告示叫人扶梯上左行右企, 倫敦地鐵更會人手廣播叫人左行右企, 但係港鐵已經唔鼓勵o甘樣.
DIH 發表於 2012-3-26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GCx468 於 2012-3-26 00:32 發表
大陸定係海外, 官方認為既搭車規矩都唔同! eg. 上海地鐵有告示叫人扶梯上左行右企, 倫敦地鐵更會人手廣播叫人左行右企, 但係港鐵已經唔鼓勵o甘樣.

咁係因為機電工程署話過電梯根本唔應該行,
而個人觀察電梯兩邊都企人係最有效率的,
因為要行的話,電梯頭的人會見到前面行兩三步佢先起步,拉疏了距離。

所以成日去旅行畀導遊「教育」我地要企埋一邊畀人行,
真係笑三聲,我地香港已經超過呢個層次喇。
siupy 發表於 2012-3-26 17:2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IH 於 2012-3-26 11:12 發表

咁係因為機電工程署話過電梯根本唔應該行,
而個人觀察電梯兩邊都企人係最有效率的,
因為要行的話,電梯頭的人會見到前面行兩三步佢先起步,拉疏了距離。

所以成日去旅行畀導遊「教育」我地要企埋一邊畀人行,
真係笑三聲,我 ...


我又唔覺得兩邊企人有效率
至於機電工程署話過電梯根本唔應該行
我覺得係班公務員怕咩鑊諗出來
UBS 發表於 2012-3-26 19:14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leochill 發表於 2012-3-26 21:2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2# 的帖子

我都同意兩邊都企人係效率高D, 企人起碼兩級就企一個人, 如果係行的話, 兩人之間一定超過兩級,
而對於一D好長嘅電梯, 更常見嘅情況係, 右邊嘅人排住隊等住去企, 左邊則係好少人想去行
OTIS401 發表於 2012-3-26 22:0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IH 於 2012-3-26 11:12 發表

咁係因為機電工程署話過電梯根本唔應該行,
而個人觀察電梯兩邊都企人係最有效率的,
因為要行的話,電梯頭的人會見到前面行兩三步佢先起步,拉疏了距離。

所以成日去旅行畀導遊「教育」我地要企埋一邊畀人行,
真係笑三聲,我 ...


日本到宜家都係咁,一邊行一邊企
(奇怪既係東京就左企右行,去到大阪就同香港一樣左行右企)
但咁樣就造成大半條扶手梯冇人用,扶梯入口照樣大塞車
香港就已經冇再宣傳...因為雞蛋署話咁做好危險

btw,我個人都支持
只要是兩層以內的距離,都應該用大型樓梯來取代扶手電梯
最少唔會有一堆人塞係電梯前唔上唔落
之前係東京旅遊時,見到大部分繁忙車站都只得兩三條扶手電梯
樓梯就大把,即使多人都覺得通道暢順,唔會塞住哂
不過問題係Hong Kong People is too lazy
AV512 發表於 2012-3-27 04:17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OTIS401 於 2012-3-26 22:05 發表


日本到宜家都係咁,一邊行一邊企
(奇怪既係東京就左企右行,去到大阪就同香港一樣左行右企)
但咁樣就造成大半條扶手梯冇人用,扶梯入口照樣大塞車
香港就已經冇再宣傳...因為雞蛋署話咁做好危險

btw,我個人都支 ...

香港人口老化,所以要起電梯迎合年長乘客需求 (?)
DIH 發表於 2012-3-27 10:5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AV512 於 2012-3-27 04:17 發表

香港人口老化,所以要起電梯迎合年長乘客需求 (?)

同樣係人口老化,我在日本,不論係東京、大阪定福岡,
好似真係唔多見老到「岋岋貢」的老人搭鐵路。
這類老人多數都走去搭巴士,市內不乏與鐵路重疊的巴士,
雖然班次唔夠鐵路多,搭車時間長,但價錢平及容易上落。

而且,外國老人可以返鄉下,香港老人就始終都要在城市生活,
湊孫買餸輪報紙飲茶睇戲,樣樣都可能要搭鐵路。

我2004年去台北時覺得佢捷運各種廣播都幾嘈,
雖然香港地鐵的廣播一樣係多到人人當佢冇到。
3ASV196 發表於 2012-3-27 19:27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如果大家留意, 扶手梯如果一有意外, 傷亡可以好嚴重的,
而我諗香港唔鼓勵行其中一原因係, 行緊你隻手就唔會長期扶實,
一停就好危險, 仲有機會差錯腳等....

我覺得扶手梯唔鼓勵行, 是合理的.....

但香港的發展方向, 如果老人家, 行動不便, 就直情唔鼓勵用扶手梯,
而改用電梯...香港係呢方面的安全要求較高

我自己就親身經歷過扶手梯意外, 真係唔係講玩的....
3ASV196.KE7270
WR309 發表於 2012-4-7 20:06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OTIS401 於 2012-3-26 22:05 發表


日本到宜家都係咁,一邊行一邊企
(奇怪既係東京就左企右行,去到大阪就同香港一樣左行右企)
但咁樣就造成大半條扶手梯冇人用,扶梯入口照樣大塞車
香港就已經冇再宣傳...因為雞蛋署話咁做好危險

btw,我個人都支 ...

英國一樣左行右企,新加坡就是左企右行,各處鄉村各處例啦。

不過,小弟亦曾經在台灣親身遇過一位八十多歲老人家乘電扶梯上行,
佢整個人差點因體力不繼而向後倒,好在小弟跟另一位同行朋友及時
用力向前推一推佢先冇事  (注意呢個係危險動作,但唔做個老人家就會向後碌到其他人,令更多人受傷) ,及後亦同佢講,下次有升降機就要
多加利用,老人家使用電扶梯係有一定危險性。

因此,根本在電扶梯上步行絕對係危險動作。向上還可,向下一不留神
又冇扶穩,電梯急停就會釀成嚴重意外。

至於安全提示就唔怕多,呢位院士只係多此一舉。宣傳... 就按需要啦~

反而如果佢地討論宣傳後是否成功引導乘客改善不良習慣,就可以理解,
因為的確係難事,係關乎社會既公民意識。其實台灣人大部份已經算係
做得好過香港 (我指大部份乘客自律),亦有禮貌過香港。

而北捷自去年多條線路通車後,部份廣播已經改左,不過由於四語廣播,
所以少不免另人感到太過煩擾...

[ 本帖最後由 WR309 於 2012-4-7 20:14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1 0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