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HR9710+KU1391 於 2012-5-23 13:18 發表 
三菱唔續多次牌,會不會因為九記最後一批三菱,不想為十多部車而儲一批零件.
反而去年年尾G裨AA到期,續多次牌,會不會零件可以俾低地台AA用
續命AM全是MK117,大把廢車可拆件,
而Dart之前只退AA1,2,乜件都拆哂,所以F牌AA要死先
但宜家批AVC,AAU都到齊,批車又只係MK217,
正常埋單下年唔駛同大批AD一齊死~
(不過E500俾哂龍運,ATSE只有50架,
九記明年有無新車替批11米G牌白板都係疑問?) |
|
世界火車/巴士站巡禮2015 復活
|
|
|
原帖由 89B 於 2012-5-23 03:37 PM 發表 
續命AM全是MK117,大把廢車可拆件,
而Dart之前只退AA1,2,乜件都拆哂,所以F牌AA要死先
但宜家批AVC,AAU都到齊,批車又只係MK217,
正常埋單下年唔駛同大批AD一齊死~
(不過E500俾哂龍運,ATSE只有50架,
九記明年有無新車替批11米G牌白板都係疑問?)
我估九巴(以至新巴, 城巴都一樣)而家已經開始盤算4條新鐵路(觀塘延線﹐沙中線﹐南港島線﹐西港島線)會在未來幾年相繼開通﹐會有一定數目的巴士線因此而要減班﹐會縮減新車訂購數目﹐以免出現太多新車被cut quota而出唔到牌。
巴士公司大可把車用足18年﹐盡量拖長買新車的周期。
同一時間﹐與政府取溝通多一點﹐取一些共識﹐令到部份巴士達18年都可以繼續服役﹐直到鐵路通車而cut班為止。
此舉﹐便不用未來1-2年出牌的新車﹐只用2-3年會因鐵路開通而cut quota﹐新車要入雪櫃唔可出車﹐浪費資源的機會。 |
|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2-5-23 15:48 發表 
我估九巴(以至新巴, 城巴都一樣)而家已經開始盤算4條新鐵路(觀塘延線﹐沙中線﹐南港島線﹐西港島線)會在未來幾年相繼開通﹐會有一定數目的巴士線因此而要減班﹐會縮減新車訂購數目﹐以免出現太多新車被cut quota而出唔到牌。
...
未來幾年, 幾間巴士公司都係退車高峰期
本身就會不斷有車退, cut quota 而太多車的問題其實唔大
西港島線/南港島線主要影響新城
兩線 2014/15 通車, cut quota 應在 2016 或之前發生
而 1998/99 年兩巴都買好多車(九巴更不在話下), 所以 2016/17 有大量車輛退役, 可以消化 quota 問題
觀塘線延線/沙紅線主要影響九巴, 其次影響新巴, 城巴再次之
後者 2018 通車, cut quota 應在 2020 或之前發生
九巴大把車退, 新巴亦可靠批歐三 Trident/超豪退役換車消化
唯一較麻煩的是東鐵過海
現時預期 2020 年通車
2003~2007 年各大巴士公司出車數都較少, 城巴尤甚
九巴有堆 ATE/AVW/AVBE/AVBE 等, 最多退完車唔買, 唔會出現過剩
城巴新巴無乜車退之下, 有機會出現車輛過剩 (因為兩者過海線都佔高比例)
綜合各點, 九巴現時無需要怕太多車, 因為未來幾年大把車退
係到取代退車潮最後一批車的時候先要考慮這個問題 |
|
|
|
|
原帖由 Quanta 於 2012-5-23 04:47 PM 發表 
未來幾年, 幾間巴士公司都係退車高峰期
本身就會不斷有車退, cut quota 而太多車的問題其實唔大
西港島線/南港島線主要影響新城
兩線 2014/15 通車, cut quota 應在 2016 或之前發生
而 1998/99 年兩巴都買好多 ...
其實﹐幾家公司最慘的係唔知鐵路確實落成開通的年期﹐以及開通後﹐政府要cut幾多quota。
例如沙中線在年幾前已經話落實﹐但係今天才正式批錢開工﹐這已經令巴士公司預期用車量有所偏差﹐直接影響訂車的時間表。
由於連續幾年都預期每年有新線通車﹐一個唔好彩(以巴士公司角度去看)有路線有提早/延遲開通﹐令到同一年有2條線前後腳開通﹐那時真係唔知點預cut 車數目。
一批車去到某一年﹐原本可夾到鐵路開通﹐而家因為遲了開工﹐令到開通遲了﹐令到要搵車去應付這個真空期。
你叫巴士公司買新車只是為這個真空期﹐巴士公司一定會say no﹐倒不如同政府講﹐批准部份車可行多過18年﹐更乎合經濟效益﹐巴士公司及市民都有利。
所以﹐近年巴士公司訂車數目減少﹐唔符合退車量﹐盡量把夠年期的車延長壽命﹐實屬正常合理。
事關﹐未來數年市場供求真係變數很大﹐都不用政府出聲叫你cut班cut線﹐連巴士公司都估唔到客源會有什麼改變﹐影響有幾大。
真係盡量延長車的壽命﹐去到市場情況漸漸明朗﹐鐵路興建進度是否符合預期﹐有沒有工程步伐比預期快/慢﹐才去作出買新車去取替舊車﹐更符合大眾利益。這樣可以減低訂得過多車的機會﹐令成本控制更佳。
[ 本帖最後由 kei_hk 於 2012-5-23 17:07 編輯 ] |
|
|
|
|
原帖由 89B 於 2012-5-23 15:37 發表 
續命AM全是MK117,大把廢車可拆件,
而Dart之前只退AA1,2,乜件都拆哂,所以F牌AA要死先
但宜家批AVC,AAU都到齊,批車又只係MK217,
正常埋單下年唔駛同大批AD一齊死~
(不過E500俾哂龍運,ATSE只有50架,
九記明年有無新車 ...
一係把G牌白板(1995年出牌)續多次牌,19年才退;另外,把1996年的G牌短龍續到18年,咁50架兩軸ATSE代11米白板.
另一方面,睇返龍運有幾多TRIDENT轉給九巴,但都冇不足以取代1995年出牌的白板. |
|
|
|
|
原帖由 Quanta 於 2012-5-23 14:16 發表 
我覺得其實唔應該計架車每年搵幾多錢, 因為巴士公司的收入唔會因為退唔退架車而有明顯變化 (退熱狗出冷馬另計)
而係計出過部新車取代的成本有幾高
例如一部巴士計佢三百萬, 行十七年每年要約十八萬成本
如果維修費接近/高於 餘生年數 x (十八萬 + 新車維修費 - 舊車維修費),
咁就明顯唔合經濟效益去整
出新車本身仲有其他好處:
撞過的舊車整返都無咁硬淨
新車較受乘客歡迎, 對公司形象有利
即使唔使理搵幾多錢, 但少一部車搵食就係少左, 要填返 quota 就要買新車考慮折舊既問題
但你既算式唔見有包括新車折舊, 係包埋入維修費, 定還是冇考慮? 再者, 新車維修費係點定?
撞過既車可能真係冇咁硬淨
但只要唔係 total loss, 唔見得用家會諗呢個問題, 至少營運者冇需要諗, 工程人員亦可以作出補救措施
修修補補都做唔到, 早就叫 total loss 算了吧
新車可能真係較受乘客歡迎既, 不過似乎有少少主觀意願啵
我都想快 d 換走舊車, 不論 3+2 定還是冇頭枕, 坐長途車都唔係舒服既事
不過始終錢銀為先, 對公司形象真係咁有利的話, 就唔使多左咁多車行到 18 年了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