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RhJ648 於 2012-8-2 01:02 發表 
我們在書中澄清了120號並非由1949年行走至今的誤導,為其中一例。
補充:
早於 Mike Davis 那本《Hong Kong Trams - Hong Kong Tramwys 100 Years》已有提及這點,而於1997年出版的陳自瑜著作的《香港電車手冊》則沒有提及,因此之前沒有看過《Hong Kong Trams - Hong Kong Tramwys 100 Years》,而只看過如《香港電車手冊》等書籍的話,也未必會知道現役的柚木車架電車除了 #28 及 #128 外,其餘的並非由1949年沿用至今,而是於1987年至1992年重新製造。
原帖由 kiwai 於 2012-8-2 00:38 發表 
我相信劉銓登及謝耀漢兩位作者在出書前已力求資料準確, 但究竟佢地出左幾多力去確保資料正確呢?
究竟係只翻閱幾本坊間電車書就「集百家之長」出書?
或是曾翻閱有關電車的政府文件、電車內部文件、新聞報導?
就真係佢地先知lu.........
其實這兩位對電車的資歷不短,雖然我早於幼稚園時期已經有開始研究電車,但是論技術資料仍然不多,因此之後也買了或在圖書館借看不少中文及英文的香港電車書籍去參考。
正如我後來也去研究香港地鐵的歷史,由於坊間沒有介紹香港地鐵的書籍,因此只好在圖書館借看早期系統的研究報告、地鐵年報、首日通車特刊等,之後家人在1998年的城市運輸展幫我拿了不少地鐵方面印製的介紹單張等;但是對於車站的歷史卻幾乎難以找到,例如中環站於1980年至1985年間會德豐大廈建成前那兩個在畢打街的出入口是怎樣連接至大堂,拆卸這兩個出入口後是否回填其通道等,至今仍未找到答案。
[ 本帖最後由 hkaiw 於 2012-8-2 13:22 編輯 ] |
|
喵...
|
|
|
原帖由 RhJ648 於 2012-8-2 01:02 發表 
我們在書中澄清了120號並非由1949年行走至今的誤導,為其中一例。
既然作者有在這裡看, 可否解答我數個疑問,關於電車歷史的問題?
1) 關於p.82頁有關東行線的問題, 我記得書中說1948年高士威道雙軌完成後, 大大縮短銅鑼灣至筲箕灣的班次
但我睇番資料, 筲箕灣警署至筲箕灣總站一段係1950年先完成舖設雙軌, 班次亦都是當時開始加密
似乎話你書上所寫有出入.......
(詳情可看1950.jpg)
2) p.83關於電車經營巴士那部份, 為甚麼對電車收購啟德汽車隻字不題(詳情可看1929.jpg)?
3) 都係p.83關於電車在1925年及1927年向政府申請經營巴士那部份, 我真係唔知你的資料從何而來......
在政府與電車公司往來的書信可看到, 1925年和1927年電車申請的路線係跑馬地至屈地街, 沒有太古線
而政府拒絕申請的原因絕不是交通擠塞, 而是路面狹窄, 人力車已經足夠提供服務
最大最大的問題是, 來往跑馬地的巴士線係1928年投入服務, 不是1927年.....
如果你要問我資料來源, 由於我驚犯版權法, 所以我不貼出來了, 我只能告訴你, 在觀塘的歷史檔案資料館可以找到(呢排賣緊廣告嗰間呢)
p.s.我只係睇p.83有關電車經營巴士那篇, 就知作者出左幾多力去力求準確了......
[ 本帖最後由 kiwai 於 2012-8-2 22:45 編輯 ] |
|
|
|
|
原帖由 kiwai 於 2012-8-2 22:37 發表 
既然作者有在這裡看, 可否解答我數個疑問,關於電車歷史的問題?
1) 關於p.82頁有關東行線的問題, 我記得書中說1948年高士威道雙軌完成後, 大大縮短銅鑼灣至筲箕灣的班次
但我睇番資料, 筲箕灣警署至筲箕灣總站一段係1 ...
算吧, 比個下台階比兩位<<叮叮傳奇>>的作者吧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