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之前宣佈將檢討港鐵票價調整機制諮詢期延至11月18日截止,
明天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將討論有關事項,當中是某些團體的建議:
區議員李子榮先生:
本地僱員工資入息中位數按年變動率 -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變動率 + 服務指數 (建議應由全港立法會譏員及區議員評分)
區議員方國珊女士:
.市民的實質承擔能力 (限制加價幅度不能超過薪酬趨勢)
.港鐵的盈利 (港鐵超過一定盈利水平,就必須取消加價)
.港鐵的服務質素
民建聯離島支部:
.保留原來的票價調整機制
.與一些可代表市民負擔能力的數據掛鈎 (例如不能高於工資指數變動,或與家庭月入中位數等數據掛鈎)
.設「事故扣分制度」,並將此制度與每年票價調整幅度掛鈎
.引入「利潤水平」作為考慮,加入港鐵的利潤,包括盈利水平或參考利潤管制上限等措施
專業動力青年團:
.引入「港鐵盈餘指數」,若港鐵某年的盈餘超過前一年的盈餘達某一百分比就必須凍結票價或作出減價
.引入「扣分制」
綜合以上建議:
「服務指數」難以有客觀指標,難以執行。「扣分制」比「服務指數」可行,但需廣泛討論。
由於方程式須易於公眾理解及執行,「本地僱員工資入息中位數按年變動率 -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變動率 - 生產力因素 - 盈利指數」是其中一個較可行的做法。 |
|
|
|
|
當年點解要整依個機制出來??
就係因為大家太過短視, 只係睇到短期因為經濟衰退,
條公式對自己有利, 所以整出來泥減車費...
而家就因為加太多又話要改, 未免太輸打贏要了....
試想想過幾年如果經濟又衰退,
到時港鐵又話要改條FORMULA去令到自己可以減少D/加車費,
大家又會同意嗎???
香港係商業社會, 應該尊重合約精神.
除非一早定左要定期檢討,
既然定左條FORMULA, 就吾應該動不動, 謬謬然去改.
多言了. |
|
|
|
|
原帖由 cruisesnet 於 2012-10-29 10:18 發表 
當年點解要整依個機制出來??
就係因為大家太過短視, 只係睇到短期因為經濟衰退,
條公式對自己有利, 所以整出來泥減車費...
而家就因為加太多又話要改, 未免太輸打贏要了....
試想想過幾年如果經濟又衰退,
到時港 ...
你講嘅無錯,但“扣分制”亦有可取之處,始終以前地鐵(兩鐵合併之前)嘅意外率無E+港鐵咁多,達唔到亦有嘅服務水準,就唔應該加(咁多)價 |
|
|
|
|
原帖由 cruisesnet 於 2012-10-29 10:18 發表 
香港係商業社會, 應該尊重合約精神.
除非一早定左要定期檢討,
既然定左條FORMULA, 就吾應該動不動, 謬謬然去改.
根據兩鐵合併協議,票價調整機制可因應政府或合併後的公司的要求,每五年檢討一次。
今年是兩鐵合併後第一個五年,進行的第一次的檢討。
方程式最大的問題,是同時計算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及名義工資指數變動,
採用更能反映僱員實際購買力的實質工資指數變動,以取代名義工資指數變動會更能反映市民的負擔狀況。
(實質工資指數是從名義工資指數中,以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扣除通脹的影響而得出,顯示僱員所賺取工資金額購買力的轉變)
以下是運輸業實質工資指數的按年變動:
2007年12月-2008年12月 :-1.9%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 :# (少於0.05%)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 :-2.0%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 :-0.1%
假設方程式在過去四年以此指數計算,過去四年的票價調整如下:
2007年12月-2008年12月 :0.5 * (+2.1%) + 0.5 * (-1.9%) = 1.05 - 0.95 = 0.1% (納入下一年度)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 :0.5 * (+1.3%) + 0.5 * (0) + 0.1% = 0.65 + 0.1 = 0.75% (納入下一年度)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 :0.5 * (+2.9%) + 0.5 * (-2.0%) = 1.45 - 1 + 0.75 = 1.2% (納入下一年度)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 :0.5 * (+5.7%) + 0.5 * (-0.1%) = 2.85 - 0.05 + 1.2 = 4% (在2012年6月首次觸發加價 4%)
不難發現此方程式能夠在市民的負擔能力和港鐵公司的回報取得平衡,較少出現每年加價的情況。
至於是否應納入盈利因素(穩定票價基金)及扣分制等,相信社會還可以繼續討論。
|
|
|
|
|
原帖由 PKD32 於 2012-10-29 03:02 發表 
你講嘅無錯,但“扣分制”亦有可取之處,始終以前地鐵(兩鐵合併之前)嘅意外率無E+港鐵咁多,達唔到亦有嘅服務水準,就唔應該加(咁多)價
當年乘客量都無而家咁多,票務合併後就更加複雜
其實都見佢地做左好多野
只不過俾傳媒炒新聞,係唔係都要鬧一餐 |
|
|
|
|
名義上叫可加可減
班議員都只係想「只減不加」啫
呢幾年都加價先激嬲佢地要去多D檢討
你走勻全港邊個議員會支持港鐵加價先? |
|
我的愛線——888!
|
|
|
如果想個機制長遠成功,就應該想辦法將鐵路公司嘅利益同乘客利益一致化。與其港鐵賺錢就要懲罰佢唔俾佢加價,不如提出乘客分紅制度。
港鐵係以商業原則運作,賺錢係理所當然。低香港政府作為大股東,分得盈利同股息收入時,係咪應該回饋乘客而唔係撥入庫房?例如,當港鐵有盈利時,將香港政府所分得嘅盈利其中一半撥歸乘客用作車費優惠,而另一半就成立一個鐵路發展基金應付長遠新鐵路開支。咁樣當港鐵賣樓同收租得得越多,乘客得益越多。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