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分享/報告]
以四間專利巴士公司的公開營運資料了解營運情況
[複製鏈接]
|
原帖由 PS8851@182 於 2014-1-2 16:30 發表 
你覺得廣告公司有可能控制到幾千部車一條過期banner都冇?
如果控制到,但又唔落,咁姐係點?
[ 本帖最後由 tommy11529 於 2014-1-2 16:48 編輯 ] |
|
|
|
|
周大叔啲廣告幾時先到期…
長期痴住喺車尾,完全冇換過,宜家直頭係憎哩個廣告 |
|
|
|
|
但係睇返平均收入,唔計可以做數既廣告,九巴都仍係遜色於新創建,睇黎佢之前發表既都非全謊話 |
|
|
|
|
原帖由 hkwp 於 2014-1-2 13:57 發表 
同意,大約每部車四萬左右啦都唔錯。但係 RoadShow 同 Buspak 係廣告價格相差沒那麼大;而且九巴上廣告率也很高。
另一方面,我的文章也想道出三個要點,歡迎大家分析討論:
- 三間市區巴士公司的營運數據其實十分接近
- 九巴的乘客平均車費仍較其他兩家市區巴士公司為低
- 長途線的燃油成本較低
廣告就明顯是運用財技令九巴條數差既者, 所以對呢個人為數字, 小弟認為不用太多分析~
第3點就已有數據來說也是成立的, 樓主你的分析已經到為, 不用多言~
反而第2點, 九巴乘客平均車費較其他兩家市區巴士公司低, 其實會否反映了九巴作為鐵路接駁的情況?相對新城, 九巴大量線路為區內鐵路接駁線, 而新城除了港島東及南少量區內線外, 其餘線路要不就是往返中區, 就是過海線, 還有九龍的將軍澳線, 甚至屯門的跨境線 (雖然也有西九龍的短途線)~ 我諗, 如果可以將線路的長度分佈再作一個分析比對, 應該會有所發現~
[ 本帖最後由 hkbw 於 2014-1-3 00:10 編輯 ] |
|
殺雞焉用牛刀?!
|
|
|
原帖由 PS8851@182 於 2014-1-2 17:59 發表 
就係控制唔到囉! 唔通你認為即時冇新廣告接手既就要焗油/貼紙落左佢?
希望你只係講笑…用腦諗下都知唔可行吧…
點會控制唔到先?
係真係控制唔到定唔去控制先
我都好明白係冇可能一過期一日就落得完
但KMB都係得3820巴士,NWST都有1650巴士
如果NWST可以做到,以相同人手最多慢一倍時間姐
而且人手係咪唔可以多?
仲有,如果根本就做唔到上1周廣告後就有人手落廣告
個internal control可以係人地一買廣告就要買耐些
所以結論只可以話,KMB(or Roadshow)想cut cost,到有新廣告先落舊的->唔去control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