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PB602 於 2014-3-27 23:39 發表 
其實如果中巴當年開第一代42(經南風道)的話,絕對有得做,只係華富邨最後要去到1985年先有直達車去銅鑼灣。
另外中巴1980年嘅路線計劃相當進取,竟然計劃開辦兩條由南區去北角以東路線(39同49)。而當時有計劃開辦225豪華線,唔 ... 問該表中,有個大坑巴士總站,係準備擺5、23B、72、92的,其在何處?係968天后總站? |
|
|
|
|
原帖由 mak5052 於 2014-3-27 23:29 發表 
呢條應該變成81M,改左興華開;另外,張表的44,冇記錯的話,佢行法同今日4X差不多,是嗎?
當時44同45都係輔助線,朝早行走後會小休,然後由中午服務至黃昏。當時4,40同40M三條線都好多人坐,所以要開辦輔助線。
44行法同4號差不多,但以急庇利街(後來搬去林士街)為總站。八十年代初期有一段時間37往中環方向改經山道天橋,而44就兜上置富作補償。
而家睇番,如果44跟70行車路線去中環,相信疏導效果更佳。 |
|
|
|
|
你講呢本書我當年直頭買埋反屋企,封面0的字係米淺藍底
比橙邊捆住?當年小學時0係地鐵票務處知有本指南知巴士
公司路線就想去買本地圖知晒全港0的巴士路線.最頭唔知
有通用存在,就係買左呢本.到87年先知通用存在.呢本
0係86年買的...
[ 本帖最後由 3asv6 於 2014-3-28 02:13 編輯 ] |
|
未影:V6B: 7架
|
|
|
原帖由 mak5052 於 2014-3-27 23:45 發表 
問該表中,有個大坑巴士總站,係準備擺5、23B、72、92的,其在何處?係968天后總站?
應該係指摩頓台巴士總站,1983年大坑道天橋落成時重置巴士總站。 |
|
|
|
|
原帖由 3asv6 於 2014-3-27 23:17 發表 
呢條好天馬行空feel,開左唔知可以捱到
幾耐... 我諗捱到而家都得,若按東區發展及八十年代中巴線網睇,呢個18的發展會係:
八十年代中:17取消,18成為大球場唯一一條路線(此線雙獨市:明華大廈及大球場)
九十年代頭:拉入杏花邨同小西灣,兼食87(真正出現果條)
現在,因此線流水客極多,城新可能將佢當成2A/81/82的輔助線,俾佢同2/81一樣待遇,仲有,大球場好難比兩條全日線入去,即係5B可能全日係深宵行法,換言之,可能西區通港鐵後,斬的唔係5而係5B了(運輸署會話5同5B東行完全重疊,5B仲要同1重疊)
[ 本帖最後由 mak5052 於 2014-3-28 00:16 編輯 ] |
|
|
|
|
原帖由 PB602 於 2014-3-27 23:39 發表 
其實如果中巴當年開第一代42(經南風道)的話,絕對有得做,只係華富邨最後要去到1985年先有直達車去銅鑼灣。
說到 1985 年,本人找到一些資料,包括 80X 81X 編號的由來,原來是 1984 至 1986 年路線發展計劃的一部分。
當時還有計劃把 20M 21M 22M 改上東廊 (但地鐵通車後建議取消)、開辦 27M (起訖點不詳,聯同 25M 取代 11M)、42M (華富-天后)、92M (由 92 改成,總站百德新街)、37M (跟城巴的相若)、24M (灣仔碼頭-上環站) 等等。 |
|
19 大坑道↔筲箕灣 $4.2
|
|
|
原帖由 ccicoltd 於 2014-3-28 00:27 發表 
說到 1985 年,本人找到一些資料,包括 80X 81X 編號的由來,原來是 1984 至 1986 年路線發展計劃的一部分。
當時還有計劃把 20M 21M 22M 改上東廊 (但地鐵通車後建議取消)、開辦 27M (起訖點不詳,聯同 25M 取代 11M)、42M ... 條42M,係咪同後來中巴用來搶72客的38A好似? |
|
|
|
|
原帖由 ccicoltd 於 2014-3-28 00:27 發表
說到 1985 年,本人找到一些資料,包括 80X 81X 編號的由來,原來是 1984 至 1986 年路線發展計劃的一部分。
當時還有計劃把 20M 21M 22M 改上東廊 (但地鐵通車後建議取消)、開辦 27M (起訖點不詳,聯同 25M 取代 11M)、42M (華富-天后)、92M (由 92 改成,總站百德新街)、37M (跟城巴的相若)、24M (灣仔碼頭-上環站) 等等。
請問在那裡找的?都係報紙報導? |
|
未影:V6B: 7架
|
|
|
原帖由 3asv6 於 2014-3-28 02:16 發表 
請問在那裡找的?都係報紙報導?
一份名為《灣仔報》的區報。 |
|
19 大坑道↔筲箕灣 $4.2
|
|
|
原帖由 ccicoltd 於 2014-3-28 00:27 發表 
說到 1985 年,本人找到一些資料,包括 80X 81X 編號的由來,原來是 1984 至 1986 年路線發展計劃的一部分。
當時還有計劃把 20M 21M 22M 改上東廊 (但地鐵通車後建議取消)
睇番當年區議會資料, 東區區議會否決了用「X」代表東廊線,反建議用「E」代表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