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地鐵年代唔興整長通道出入口,但去到港鐵年代卻興?
[複製鏈接]
|
如果西港島線唔係變左偏山而建
根本就唔會出現不可C2般既長隧道出口 |
|
|
|
|
原帖由 h2o 於 2015-2-11 00:22 發表 
咁講有少少倒果為因。現實係路線向山上同山下同時吸客,所以先有呢堆長隧道同高塔,所以先用上呢堆特別科技。如果幾十年前發生但又冇凍土法,估計結果一係買埋地面業權掘開搞,一係乖乖地返去行電車路,一係唔起(一個出口其實 ...
其實凍土法本身唔係咩新野, 都有成百年歷史, 但以香港氣候黎講, 唔係一個好理想的用法...當然科技都有進步到.....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ound_freezing
而即使幾十年前, 唔用凍土法, 亦唔係一定掘開搞的, 以港島線唔少隧道為例, 都唔係掘開搞的, 另外用加壓去處理地下水問題...(又舉鰂魚涌站, 30年前)
用咩方式去處理, 當然涉及不同地質, 造價, 工程時間, 及對周邊影響等考慮...至於咩叫"興"? 其實都係睇需要吧....以乘客角度, 當然越短越好.... |
|
3ASV196.KE7270
|
|
|
原帖由 KZ9314@YCC 於 2015-2-11 05:50 發表 
如果西港島線唔係變左偏山而建
根本就唔會出現不可C2般既長隧道出口 因為M記要改善半山區交通,而半山一帶的交通,不能靠擴闊道路來解決車流問題。 |
|
에이핑크 대박!
|
|
|
原帖由 GK9141 於 2015-2-9 22:29 發表 
起多條出口會搞到你死?
出口去多d地方唔洗係路面逼去出口方面乘客有咩問題
最多係起個時影響路面
但長遠可以更方便乘客 小朋友,我冇話過起多個出口唔好,但你要知道地鐵係七十年代產物
七十年代既建設當然以七十年代既標準同當時估算去設計
但去到八九十年代,即使係旺銅既路面,以今日既標準都仍不能稱迫
你用今時今日香港地區既人口密度同路面人車流量去質疑七十年代既設計,你唔覺得好有問題咩?
點解要諗到又話當年冇技術咁複雜呢?
好明顯,七十年代大部分車站唔起一d超遠入口就係因為向個個年代認為冇咁既必要啦 |
|
當大多數人都係錯既時候,錯就會變成o岩
|
|
|
我有唔同見解,當年其實都有相應既技術去興建出口通道(當然特別既技術如凍土法都未成熟),
但係79-89年,地鐵當時仲未係一間「地產公司」既時候,佢既興建費用都要同當時政府匯報,
係未有德福花園前,所有興建費用都希望減到最低,如果車站能遷就附近主要建築物,
的確是不用興建長通道去連接。
另外一個原因是,當年的建築物都無現在那麼多,所有的規劃都可以在一些主要交通要道進行,
但反觀西港島綫甚至沙中綫,都要考慮不少周邊環境影響問題而決定車站位置,
所以車站的位置未必可能放到一個最理想位置,而需要長通道去連接有關出口。
[ 本帖最後由 ccya965041 於 2015-2-11 16:02 編輯 ] |
|
MTR之今昔
mtr.hk365day.com
|
|
|
回復 26# 的帖子
你有沒有看過地圖,浸大與哪個港鐵站最近?即使要建長通道,只會考慮九龍塘站,而非樂富站。
保羅大大,這篇文"益"夠了,收手吧! |
|
에이핑크 대박!
|
|
|
原帖由 ckw7a5 於 2015-2-12 10:37 發表 
......
浸大(*逸夫校園)同九龍塘站中間有個軍營.... ,要起隧道應該要得到解放軍批准, 相信唔易 (當然,只係起去浸會醫院果面的校園係沒問題的)
P.S 其實浸大逸夫校園&浸會大學道校園同樂富站真係好近, 不過中間有座小山係度
現時觀塘線的走線其實已經有穿過該軍營的地底。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