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由於音頻調幅載波頻率低
或者說波長相當長,所以圖中的天線非常高。
因為用中文回覆,所以都要想一下。
你說得對,電視模擬/數碼訊號,音頻
調頻廣播,都係用緊靠近石籬邨的發射站。
圖片中的只有調幅廣播。
想驗證好容易,
使用收音機到香港不同地方,
調頻廣播,在不同地區要調整不同頻率
才可收聽同一電台,配合有等高線的全港地圖
(調頻訊號,或高於30兆赫的電波均不能繞過山嶺)
參考埋OFCA的文件即可推斷發射站位置。 |
|
|
|
|
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15-4-8 23:01 發表 
無錯,由於音頻調幅載波頻率低
或者說波長相當長,所以圖中的天線非常高。
因為用中文回覆,所以都要想一下。
你說得對,電視模擬/數碼訊號,音頻
調頻廣播,都係用緊靠近石籬邨的發射站。
圖片中的只有調幅廣播。
想驗 ...
香港電台第三台,調幅頻率 567 kHz:
(3×10^8)/(5.67× 10^5)
= 0.592× 10^3
= 592 m
即係波長有成半公里長?? |
|
|
|
|
多謝物理人指教!
聽說過,波長的訊號,可以傳得遠,但山谷山脚就很難接收得好...
如果根據地圖目測,西貢半島、東北山區等地方應該幾難接收得好...
電台系靠咩方式,把訊號由電台中心傳道各地的發射站,再廣播出去? |
|
|
|
|
如果根據樓主開帖的連結為例,
音頻電台廣播,先傳送到發射功率
最高的歌賦山站,之後再繼續下去。
為方便理解,用電視訊號詳解/圖解一次。
http://www.digitaltv.gov.hk/general/pdf/coverage.pdf
「發射站」嚴格嚟講應該叫
「中繼站」(Repeater)因為它
可以將接收的訊號再發射出去。
以往兩間電視廣播都在廣播道,由於
靠近慈雲山,廣播節目只需無線傳到
慈雲山中繼站,就會像接力賽一樣傳送
到全港的中繼站,直到接收者為止,不論
數碼或模擬廣播,中繼站接收和發射必須
使用不同頻率。
記得數碼電視可供公眾接收
的時序嗎? 北京奧運時只有文件中
「慈雲山站」的覆蓋範圍在可收看,
之後中繼站一直做升級,範圍才漸廣。
http://www.ofca.gov.hk/filemanag ... ree_tv/tvbnet_c.pdf
(可見慈雲山站發射功率最大,因為
要「派給」其他中繼站,而各站之間
不論多遙遠,不可有山嶺大廈等阻隔)
呢個亦係亞視無心做,但係霸佔
廣闊頻段而被插的「技術」原因,
政治理由在此不提……政府暫定要
2020年中止模擬電視廣播,但明知
壽命有限仲邊個投資? 而且全面中止
模擬電視廣播後,最少可換取20條數碼
電視頻道,問題係輔助級中繼站升級進度
未如理想,亦無得迫市民換電視機。
講起我兒時住在粉錦公路
營盤村的寮屋,由於位於山谷
無法接收電視,有私營的公司
收取月費,提供一條「有線」的
電視同軸電纜至用戶家中以收看。
不過相信此類公司應結業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回復 9# 的帖子
謝分享,估不到市區2012年仍有。
80年代,家中惠顧的應是更小型的公司
因為「繳費處」的只是鄉村內的士多……
每月十幾蚊,當年夠在快餐店買三份午餐。
後來這些代理沒落,便出現了#8中連結提及
的輔助發射(中繼)站,到了今天,政府承認仍有
數十萬人口未能看數碼電視,故此再延續模擬廣播。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