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鐵當初通車時建議係左落右上,配合南昌站往香港轉車安排,即使沙中線工程,無需整交叉隧道仍可左落右上,但一切係幻想  
 |   
 
 
 
 |  
| 
 | 
 
 
| 
 | 
 
| 
 | 
 
 
 
 
馬鐵又咁醒識特登右上左落方便轉乘,早一年通車既西鐵就唔識? 
 
就算當年未合併,大可將果堆「轉乘閘機」擺係月台。 
 
可惜當年似乎無心預留轉乘,東涌綫月台高過西鐵月台一兩級 
 
而家就起左一堆騎呢斜道 
 |   
 
 
 
 |  
| 
 | 
 
 
| 
 | 
 
| 
 | 
 
 
 
 
當年真係無人估到會有合併及拆牆的機會﹐所以南昌站行車方向根本無考慮過同層轉車。 
如果有﹐美孚至南昌一後路有番相當長度﹐要整又點會整唔到。 
 
現時南昌站的佈局﹐似係為了當年人流用「轉線閘」去設計。 
早上﹐大量人由新界去香港﹐在大堂層﹐人流會塞在西鐵的一邊﹐一過完閘機便即上香港方向月台。 
黃昏人流相反﹐在大堂層會在地鐵一邊排隧﹐一過完閘機便可以即上屯門月台。 
 
此舉﹐利用主要人流都係2邊最遠的月台行去中間轉線閘﹐用通道去做緩衝﹐有助減少人流在「轉線閘」倒塞番自動梯﹐令到要停自動梯/產生危險。 
 
 
 
至於馬鐵﹐真係一開始時已經設計方便大圍轉車出九龍﹐所以一開始便刻意安排「倒轉」的行車方向。 
而當年預計延出九龍﹐一早已經計劃在美林一帶去扭轉方向﹐配合番「傳統」的行車方向。分別只是未入隧道用橋去轉方向﹐獅隧內去轉方向﹐以及現時去到九龍才轉方向。 
 |   
 
 
 
 |  
| 
   
 | 
 
 
| 
 | 
 
| 
 | 
 
 
 
 
南昌站月台應該同外邊馬路係同一個level,點解你會認為起得太深? 
南昌站有新月台起緊? 
 
 
 
 
 |   
 
 
 
 |  
| 
 | 
 
 
| 
 | 
 
| 
 | 
 
 
 
 
講到咁起係專登為左大圍方便轉車 
係就起上下層月台啦,  
上層3號月台落客用接駁東鐵出紅磡 
下層4號月台上客返鳥溪沙 
又唔洗左右倒轉咁奇特, 又方便轉東鐵, 又方便返烏溪沙客少上一層 
 |   
 
 
 
 |  
| 
 | 
 
 
| 
 | 
 
| 
 | 
 
 
 
 
要這裡做﹐即係要拆晒成個大圍站﹐期間又要臨時更改東鐵的路線﹐以便進行工程及在適當地點設臨時站。 
 
而家的安排﹐最少早上馬鐵的人大部份人流都唔需要上上落落﹐總算方便到乘客。 
 
 
 
 |   
 
 
 
 |  
| 
   
 | 
 
 
| 
 | 
 
| 
 | 
 
 
 
 
泥句就係我想講la,其實訊號可以新舊同時存在,一個換向有長期利益實在是應做的 
 |   
 
 
 
 |  
| 
 | 
 
 
| 
 | 
 
| 
 | 
 
 
 
係應該做,而且用錢解決到添,但依家港鐵思維,應付到就算,無晒長遠,又驚條數大咗,過唔到立會。12卡減至九卡係咁,柯士甸8卡算喇,沙中線土瓜灣交义轉方向算,鑽石山唔做封面月台轉乘。應付近十年已經好好了,二三十年後嘅,到時有人諗啦。 
 |   
 
 
 
 |  
| 
 | 
 
 
| 
 | 
 
| 
 | 
 
 
 
 
講緊當年設計 
 
因為你話: 
// 
至於馬鐵﹐真係一開始時已經設計方便大圍轉車出九龍﹐所以一開始便刻意安排「倒轉」的行車方向。 
// 
 |   
 
 
 
 |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