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9141
發表於 2018-5-15 06:37
堆R-train算唔算香港鐵路歷史上由批出標書到正式載客時間最長既車型
2012年12月14日批出合約,2019年中先正式載客,由批出合約到正式載客中間足足經過7年
比佢遲批出合約既EWL-c train已經有十列載客,除時連Q-train載得人都未到佢
姐係佢正式載客前已經有兩款車由無到有先到佢
tonyng
發表於 2018-5-15 09:43
mckhgc 發表於 2018-5-15 00:55
一直以來都認為,而家咁既方案,完全係不知所謂,東西鐵月台均有空間被永久浪費,又令東鐵裝月台閘門進度嚴 ...
1997年方案,東西鐵以柯士甸為南端總站及唯一交匯站,馬鐵過海,係最理想最N贏安排,照呢個方案,百利無一害:
忽發奇想:東鐵保留12卡,仍然只跑紅磡至羅/落,然後另一條獨立新線8卡,專跑紅磡至金鐘,將來延伸成傳說中的「新南北走廊」,又係咪可行?
港鐵當年按顧問報告推算,南北走廊的樽頸位最終在紅磡至會展的過海段,因此安排9卡(共預留了第10卡)的東鐵過海,而非8卡馬鐵(或你上面所指的獨立新線8卡)過海。
053h4
發表於 2018-5-15 10:53
toyl
發表於 2018-5-15 13:03
同意樓上講,頭等附加費先係重點。
沙中線通車後,所有頭等客過海,頭等附加費就改金鐘起計,計埋嚟緊2年只加不減機制,每位起碼多收$10!剩係一個早繁就可以間接收多過千客的x2錢,報告梗係唔寫真話啦:lol
qunow
發表於 2018-5-15 14:46
053h4 發表於 2018-5-14 10:59
12改9話跑快左,根本係偷換概念。主因明明係東鐵列車現有的設計唔係用係通勤,換新加速度提升,對縮短行車 ...
12改9應該可以透過縮短列車長度來減少所需閉塞長度?
053h4
發表於 2018-5-15 15:13
DIH
發表於 2018-5-15 15:46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8-5-15 15:48 編輯
053h4 發表於 2018-5-15 15:13
短左, 的確可以係影響閉塞長度, 但問題係對班次的影響係唔係真係咁大
即該咁講, 東鐵係裂紋事件前最高記 ...
實際營運時列車班次亦受制於每個車站停留時間,主要轉車站大圍、九龍塘同紅磡都只得一對月台,我諗冇乜可能少於兩分鐘一班(即開到30班以上)。
053h4
發表於 2018-5-15 15:50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18-5-15 21:49
俾少少數據大家,港鐵之前係沙中線工程網站提過,屯馬/東西線可以分流23%嘅南行乘客。但到最近期嘅政府交件,就跌到20%。當然係唔知個基數情況下唔可以直接比較,但我怕政府同港鐵係數字上做期望管理,黎掩飾分流能力不足問題
tonyng
發表於 2018-5-15 23:04
053h4 發表於 2018-5-15 15:13
短左, 的確可以係影響閉塞長度, 但問題係對班次的影響係唔係真係咁大
即該咁講, 東鐵係裂紋事件前最高記 ...
而以港鐵的通風及香港獨特的消防疏散標準, 似乎31班9卡都超左上限, 可能過海段最多29班都唔奇
由此可見所以所謂閉塞長度縮短對系統運輸斷面能力似乎無關係
紅磡至金鐘最多29班唔係咩新聞, 而且最多29班亦唔係因為消防問題,詳情請刨2015年11月及2018年4月的文: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795854&pid=3288998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64870&page=4#pid373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