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798790262289
發表於 2020-8-22 14:08
053h4 發表於 2020-8-22 11:38
其實新世界第一巴士同政府申請改名trade name,改埋做城巴,叫專營權三算啦。 ...
有需要咩? 城巴做機場線多,但新巴唔係
3ASV174
發表於 2020-8-22 14:33
S3bl430 發表於 2020-8-22 14:02
在現金流角度看, 單收購未必冇得諗
新城業務最大的優勢在於過左買車高峰期,
盤數雖然蝕, 但其中有部份成本 ...
既然買車開支已資本化
咁買車高峰期過咗未就唔係好重要了
反正買家有銀行背景
同埋巴士最後劏車價值 realize 真係接近 0
折舊開支搞到盤數見紅,唔係真見紅嗎?
mrm23
發表於 2020-8-22 14:56
S3bl430 發表於 2020-8-22 14:02
在現金流角度看, 單收購未必冇得諗
新城業務最大的優勢在於過左買車高峰期,
盤數雖然蝕, 但其中有部份成本 ...
如果係的話單野就更加鬼了,
尋晚有傳媒報過,呢單收購個 price to book ratio 講緊係0.77 倍,
講緊而家係最 worst 的時期仍然有正現金流,
有冇需要用咁大折讓去賣一間 EBITDA 係正數的公司?
HM3044
發表於 2020-8-22 15:06
053h4 發表於 2020-8-22 11:38
其實新世界第一巴士同政府申請改名trade name,改埋做城巴,叫專營權三算啦。 ...
內部都已經慢慢變緊營運叁部OD3
轉專營權應該遲早嘅事
最終應該都會變OD3/F3
S3bl430
發表於 2020-8-22 16:48
本帖最後由 S3bl430 於 2020-8-22 16:56 編輯
3ASV174 發表於 2020-8-22 14:33
既然買車開支已資本化
咁買車高峰期過咗未就唔係好重要了
反正買家有銀行背景
一盤生意最重要係現金流(大陸大把公司有錢賺但缺錢,因為拖數問題十分嚴重)
須知道有收入=/=有現金
但巴士公司就通常會有正現金流,
由現金循環周期(Cash conversion cycle)
巴士公司唔會有存貨問題,
應收帳周轉天數接近0(視乎八達通公司policy)而且有高度確定性,
應付帳周轉天數會更大(例如燃油開支可能唔係即時俾錢)
因此如果巴士公司拖數能力強,
佢會比帳目盈利能產生更高現金
如果係的話單野就更加鬼了,
尋晚有傳媒報過,呢單收購個 price to book ratio 講緊係0.77 倍,
P/B 高或低係反映個資本結構, 唔係評價估值的主要指標
P/B 0.77倍都要睇埋本身負債有幾高(我相信巴士公司主要通過舉債買車), 所以如果評價收購巴士公司既效益, 用EV/EBITDA or EV/經營現金流 會更好
可惜佢冇公布條數
* EV = 收購作價+借貸總額-手持現金
mak5052
發表於 2020-8-22 17:16
HM3044 發表於 2020-8-22 15:06
內部都已經慢慢變緊營運叁部OD3
轉專營權應該遲早嘅事
最終應該都會變OD3/F3
FF: 學澳巴咁, 將城巴專利二同新巴合併? (專營權都是 2023 到期)
又或者城巴專利二, 新巴專營權申請延長至 2026 (專營一部專營權到期日), 然後攬整合?
建議整合方案:
專利一部: 港島路線, 及原新巴隧巴路線 (102R, 694, 948, 985, N122, N691 除外), 118, 681
專利二部: 原城巴專利二部
專利三部: 九龍及新界路線, 原城巴隧巴線 (118, 681 除外), 102R, 694, 948, 985, N122, N691
s20131417
發表於 2020-8-22 18:34
RH7685 發表於 2020-8-22 01:09
紐西蘭咪有BCI三軸雙層
不過最近話底盤有問題
BCI?咩公司嚟㗎?
RH7685
發表於 2020-8-22 19:21
s20131417 發表於 2020-8-22 18:34
BCI?咩公司嚟㗎?
牌面係澳洲公司 但係設計同製造都係廈門
s20131417
發表於 2020-8-22 19:45
RH7685 發表於 2020-8-22 19:21
牌面係澳洲公司 但係設計同製造都係廈門
⋯到頭來又咪係中國製造
攞嚟呃價錢就一流;P;P
s20131417
發表於 2020-8-22 19:46
mak5052 發表於 2020-8-22 17:16
FF: 學澳巴咁, 將城巴專利二同新巴合併? (專營權都是 2023 到期)
又或者城巴專利二, 新巴專營權申請延長至 ...
等陣,城巴「營運二部」有包括非專利路線(居民巴士)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