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ng
發表於 2021-3-17 09:52
053h4 發表於 2021-3-15 22:11
唔係質疑你,不過唔會咁設計lor, 電弓太密集除時因為會引起其他問題ga.
連 Rotem/三菱 份Spec 都出咗係打算加 MPH 卡 (獨立一卡unit) 喎
053h4
發表於 2021-3-17 12:04
本帖最後由 053h4 於 2021-3-17 12:06 編輯
tonyng 發表於 2021-3-17 09:52
連 Rotem/三菱 份Spec 都出咗係打算加 MPH 卡 (獨立一卡unit) 喎
獨立一卡unit唔係唔得,不過唔乎合效益lor, 變壓器逆變器加摩打咪又有番咁上下重量,成本又貴
港鐵要人做實做到嘅,不過好似第二輔助系統 或者所謂後備系統咁,無個樣整多樣lor
英雄
發表於 2021-3-17 12:25
arfung 發表於 2021-3-15 14:01
東急電鉄 「Q SEAT」?
日本既快速/急行/特急車既座椅係舒服既,設計得宜,又不浪費位置。
呢款車好像座椅 ...
日本設計真係有質素D
DIH
發表於 2021-3-17 13:11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21-3-17 13:14 編輯
tonyng 發表於 2021-3-17 09:52
連 Rotem/三菱 份Spec 都出咗係打算加 MPH 卡 (獨立一卡unit) 喎
我睇書同上網學的知識,太多pan同時運作,高速行駛時支pan掃過電纜的振動會令太接近的下一支pan接觸不良。
現時R-train三支pan分別位於(由北數起)第2卡靠北、第5卡靠北、第8卡靠南,我估新卡會放在第6/7卡之間,咁無論支pan係靠北定靠南,都同最接近的一支相隔大約2卡長度,而且唔影響頭等位置。
Man@MFHK
發表於 2021-3-17 13:34
吳宗錡 發表於 2021-3-3 20:40
我知道有人全程保鐵,但係我覺得烏溪沙大圍九龍塘太子美孚屯門,計埋轉車時間都快過一程過囉!
...
咁樣轉車法睇見都唔開胃⋯⋯
睇返官方時間依家馬鐵轉東鐵再轉西鐵已經快過你咁轉,到時屯碼線一程過應該都係一個鐘咁上下。
053h4
發表於 2021-3-17 13:50
DIH 發表於 2021-3-17 13:11
我睇書同上網學的知識,太多pan同時運作,高速行駛時支pan掃過電纜的振動會令太接近的下一支pan接觸不良。 ...
其實最麻煩係其實係營運過程某D速度振動先可能引起問題, 而事益唔知
例如CRH3C曾因為兩列車重聯, 係某過速度下因為振動, 導致支PAN電流量有影響, 而需要一定時間先搵到真正原因
只係調整重聯情況下的電弓位置就解決
其實唔知港鐵點設計啦, 不過按常理加動力車卡就簡單直接, 唔洗搞到咁複雜
吳宗錡
發表於 2021-3-17 13:53
Man@MFHK 發表於 2021-3-17 13:34
咁樣轉車法睇見都唔開胃⋯⋯
睇返官方時間依家馬鐵轉東鐵再轉西鐵已經快過你咁轉,到時屯碼線一程過應該 ...
其實如果屯門公路同城門隧道都唔塞車嘅話,最快應該係搭九巴263線。
arfung
發表於 2021-3-17 15:36
英雄 發表於 2021-3-17 12:25
日本設計真係有質素D
日本那些快速/急行列車的2+2座椅設計,起碼叫做人性化一點,減少頂腳面對面坐既機會,又可以迴轉方向不倒頭。
成本睇唔到會差太多…百利而無一害。
clivetock
發表於 2021-3-17 21:48
DIH 發表於 2021-3-17 13:11
我睇書同上網學的知識,太多pan同時運作,高速行駛時支pan掃過電纜的振動會令太接近的下一支pan接觸不良。 ...
如果速度唔太快應該問題不大?睇返日本都有車型係一卡兩支pan
YY487
發表於 2021-3-19 18:58
arfung 發表於 2021-3-17 15:36
日本那些快速/急行列車的2+2座椅設計,起碼叫做人性化一點,減少頂腳面對面坐既機會,又可以迴轉方向不倒 ...
除咗日式設計之外,似乎唔多地方會考慮倒頭位呢樣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