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lcct 發表於 2021-4-18 10:50

AVBWU291 發表於 2021-4-18 10:45
你自己都識講,走落地底啦

落地底嘅場合係同其它交通工具無重疊嘅。正如我唔會等等下電車落地底,亦唔會等等下東廊特快去搭電車。呢度全部係唔同嘅市場。

舉例,我會搭2嘅場合包括中環碼頭去金鐘,或者中環碼頭去入境處等,完全無地底服務。

地底同地面嘅交通工具係連 close substitute 都不如。

AVBWU291 發表於 2021-4-18 10:54

miklcct 發表於 2021-4-18 10:50
落地底嘅場合係同其它交通工具無重疊嘅。正如我唔會等等下電車落地底,亦唔會等等下東廊特快去搭電車。呢 ...

特快就梗係唔會互相競爭,但我講緊流水線喎。例如我由西環落金鐘,首選城巴。但當我開eta發現5分鐘内冇車,我就電車見。唔搭鐵嘅原因係西環搭鐵要行唔少(屈地街嗰到)

miklcct 發表於 2021-4-18 10:58

AVBWU291 發表於 2021-4-18 10:54
特快就梗係唔會互相競爭,但我講緊流水線喎。例如我由西環落金鐘,首選城巴。但當我開eta發現5分鐘内冇車 ...

我西環落金鐘已經首選地底。至於真係唔落地底嘅場合,就直接電車。以你呢個例子我諗你應該淨係睇5X嘅ETA掛,見無5X就直接電車,係咪咁?

AVBWU291 發表於 2021-4-18 11:00

miklcct 發表於 2021-4-18 10:58
我西環落金鐘已經首選地底。至於真係唔落地底嘅場合,就直接電車。以你呢個例子我諗你應該淨係睇5X嘅ETA ...

我唔搭5X。我講嘅西環係屈地街(港大站嗰邊),等1/5B/10

miklcct 發表於 2021-4-18 11:04

AVBWU291 發表於 2021-4-18 11:00
我唔搭5X。我講嘅西環係屈地街(港大站嗰邊),等1/5B/10

咁1/5B/10同電車的確係 close substitute ,站位相近,速度一樣,一邊無車搭另一邊好正常。

但係地底同地面嘅交通工具本質已經有好大分別,地面交通點跌客都甚少跌落地底。

AVBWU291 發表於 2021-4-18 11:18

miklcct 發表於 2021-4-18 11:04
咁1/5B/10同電車的確係 close substitute ,站位相近,速度一樣,一邊無車搭另一邊好正常。

但係地底同 ...

都唔係㗎,港大西閘落灣仔,之前係等23/40,而家就會搭鐵

053h4 發表於 2021-4-18 11:25

Kingston_Kwan 發表於 2021-4-18 11:31

3AD170 發表於 2021-4-17 22:31
我諗為數唔少嘅港島人已經畀善水訓練到見車就上,唔睇價錢。

善巴當年針對貴價23線嘅marketing strategy係好成功, 靠曝光率令班客一出門就諗起23, 同一去到站頭就見到23, 一賺就賺到西島線通車。

同樣有當年車海1,5,5B,10「西區-上環」及5X 「環球大廈 - 高樂花園」

AVBWU291 發表於 2021-4-18 11:39

本帖最後由 AVBWU291 於 2021-4-18 11:41 編輯

053h4 發表於 2021-4-18 11:25
所以巴迷分析鐵路對巴士影響往往有好大偏差。因為重點錯左。

例如樓上有版友只係乘客選擇巴士後乘車的替 ...
咁你嘅認知咪同大眾唔一樣囉。咩叫全部人肯定鐵?你話北岸去港大就全程鐵啫,假如係九龍過,首選仍然970系。但當你見到脫班,咪落地底囉

係無鐵到有鐵呢個根本性變化下我講緊有鐵後,但巴士未瘋狂收車嗰陣喎

053h4 發表於 2021-4-18 11:40

頁: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班次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