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ky403
發表於 2021-5-30 11:23
HV7025 發表於 2021-5-30 10:59
呢幾年搭巴士過海返工放工,都覺得愈來愈多電單車過海
試過出隧道突然落大雨,即時有多架電單車泊喺橋底 ...
巴士減班,有部分係制度問題
基本經濟學,自負盈虧嘅壟斷服務,係做唔足且收得貴
另外有部分係因為運署保鐵,懶理巴士服務,而放任問題越滾越大
平時有過境客大水喉撐住,就勉強自己處理得到,而家長期封關,本地巴士服務嘅問題就爆了
dennis28a
發表於 2021-5-30 11:29
HV7025 發表於 2021-5-30 10:59
呢幾年搭巴士過海返工放工,都覺得愈來愈多電單車過海
試過出隧道突然落大雨,即時有多架電單車泊喺橋底 ...
更大問題係新發展區交通唔好,
你再望下東九龍走廊、機隧、觀繞、將隧、東隧,
唔難發現就算巴士點減班,依幾年都越黎越塞。
比你住係將軍澳,既然巴士又慢又塞,港鐵又成日出事。
點解唔揸車出市區?起碼有事有得揀行咩路。
同樣道理發生係大西北同大埔馬鞍山北區身上。
Quanta
發表於 2021-5-30 11:48
跌落電單車同uber嘅,應該多過直接跌落私家車嘅。始終私家車養車成本高,車位短缺下,除非住新界二三線地方 或者返工地方有車位供應(例如係政府工),否則唔易轉
HV7025
發表於 2021-5-30 12:41
kitarolo 發表於 2021-5-30 11:13
甚至會貴過搭的士
因為乘的士唔需要考慮泊位
成本,私家車連埋保險維修等
所以都有人長期搭相熟的士返工
或者經常用的士做長距離通勤
特別係新界唔少搭公共交通要轉車嘅路程,如果有3、4個人搭,的士性價比係絕對可以考慮
HV7025
發表於 2021-5-30 12:45
Ricky403 發表於 2021-5-30 11:23
巴士減班,有部分係制度問題
基本經濟學,自負盈虧嘅壟斷服務,係做唔足且收得貴
另外有部分係因為運署保 ...
在商言商要止蝕無可厚非
但而家就係要反思係咪仲可以純商業運作
咁cut班法一大把巴士路線班次會落到繁時20 非繁30以上,班次同唔部分巴士迷口中講嘅外國睇齊,但乘客擠迫程度就同印度睇齊,無鐵路地區嘅公共交通差過30年前
社會要諗下咁樣仲係咪健康嘅交通模式
JX9097
發表於 2021-5-30 13:00
dennis28a 發表於 2021-5-30 11:29
更大問題係新發展區交通唔好,
你再望下東九龍走廊、機隧、觀繞、將隧、東隧,
唔難發現就算巴士點減班, ...
將軍澳近幾年好明顯塞得勁咗好多
當然,除咗公共交通越做越差之外
康城/ 將南都係一個好重要嘅因素
依家基本上只要是但一條路出事
(將隧/ 寶林路/ 清水灣道)
另外嗰啲都一定死硬
(澳景路就算啦...
只有維景灣畔獨享,兼且路面狀況亦support唔到大量車出入)
JC8385
發表於 2021-5-30 13:28
HV7025 發表於 2021-5-30 10:59
呢幾年搭巴士過海返工放工,都覺得愈來愈多電單車過海
試過出隧道突然落大雨,即時有多架電單車泊喺橋底 ...
始終搭客會根據自己情況搵optimal choice
好似我咁,天水圍過海返工,屎水車疏價錢貴早就放棄咗
九巴有月票係做到最平,但俾265M玩得多我都轉投黨鐵算
Kj2052
發表於 2021-5-30 13:48
JC8385 發表於 2021-5-30 13:28
始終搭客會根據自己情況搵optimal choice
好似我咁,天水圍過海返工,屎水車疏價錢貴早就放棄咗
九巴有月 ...
呢排坐k76見到唔少全月通客
kay
發表於 2021-5-30 13:53
十年後香港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係老人家,巴士呢行都敲左喪鐘,一係無客,一係收唔足錢 但成本唔會因為少左客而半價
JX9097
發表於 2021-5-30 17:24
JC8385 發表於 2021-5-30 13:28
始終搭客會根據自己情況搵optimal choice
好似我咁,天水圍過海返工,屎水車疏價錢貴早就放棄咗
九巴有月 ...
969系都算疏?
同埋搭九巴上去大欖都係博978
(968真係好彩先仲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