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oon 發表於 2022-2-3 19:22

s3n370 發表於 2022-2-3 19:00
成件事同技術完全無關。
要起一定起到,問題係無咁多客支持九卡落南區。 ...

舊帖已經講,三卡就一定唔夠用啦,未來黃竹坑仲有唔少寫字樓落成,就算而家疫情期間,繁時都塞爆
不過九卡就多得滯,同埋以佢嘅站點計,可能將四個站合併做兩個站會適合啲,不過唔知九卡車要由金鐘爬坡上黃竹坑有冇問題

JC3987 發表於 2022-2-3 19:41

tonyng 發表於 2022-2-1 17:06
造價差距何止大,而是很大。
3卡直流電22米車和9(10)卡交流電25米車的消防(逃生)及通風要求相距甚大,而 ...

謝謝你的回應,我當然心知南港島線、東鐵過海已經起好咗唔會變啦...不過喺度當 brainstorm 一下當初有冇其他可能性啫... 有興趣咪一齊諗下傾下:)

1. 我理解到交流電網所需嘅淨空比較大,因此交流電鐵路隧道直徑會比直流電粗,成本比較高...

不過路不轉人轉,假如南風隧道照樣用直流電規格,而東鐵新車採用交直流兩用電聯車又得唔得呢?
雖然交直流電車會貴啲,但據知隨著半導體技術進步,交直流電車與交流電車嘅造價拉近咗。
咁就索性紅磡站中性區以南都行直流電喇,東鐵過海隧道都可以起返窄啲,可能仲慳錢...

2. 地理環境問題,我同意鴨脷洲起 9/10 卡車嘅車站係唔可行。
同時間我知道金鐘站擴建工程亦都面對一定程度地理環境問題,因為四個新月台要穿過行緊車嘅月台下方,工程相當艱巨。

所以我先諗如果東鐵南端總站唔揀金鐘唔喺海怡,擺黃竹坑又有冇著數呢?
將東鐵/南港島線嘅交滙點由金鐘地底深處轉移去一片荒地嘅黃竹坑車廠,從而縮小金鐘站擴建工程規模。



s3n370 發表於 2022-2-3 20:04

jpoon 發表於 2022-2-3 11:22
舊帖已經講,三卡就一定唔夠用啦,未來黃竹坑仲有唔少寫字樓落成,就算而家疫情期間,繁時都塞爆
不過九 ...

辦公室同居民客流係相反方向。
同海洋公園雖同向但唔同時段。

更何況仲有大把加密班次嘅空間。

barking 發表於 2022-2-3 20:28

交直流並不重要,鑽石山去紅磡條"地鐵",沿綫客量唔算很高,交流電。
其實都係視乎全綫客量、及交由邊條綫去做。

幾年前數據,
馬鞍山人口約20萬,8卡車,分4個鐵路站。
南區只計密集地區,華富至香港仔包括鴨利,人口約18萬,參照MOS規模,用(東)重鐵延伸有其道理,惟南區走綫必然冇咁靈活。

如果當初馬鐵由地鐵設計,同南港綫同一project,直通東九龍綫過海經金鐘至南區,前後腳落成、先造南北兩截、後造東九及過海段貫通、初4尾8卡,成件事在鐵路技術上又合理番晒。

jpoon 發表於 2022-2-4 00:35

s3n370 發表於 2022-2-3 20:04
辦公室同居民客流係相反方向。
同海洋公園雖同向但唔同時段。



有幾多加密空間?唔係話受制於隧道消防限制咩?
仲有就係車站唔似有條件加卡

jpoon 發表於 2022-2-4 00:40

本帖最後由 jpoon 於 2022-2-4 00:44 編輯

JC3987 發表於 2022-2-3 19:41
謝謝你的回應,我當然心知南港島線、東鐵過海已經起好咗唔會變啦...不過喺度當 brainstorm 一下當初有冇 ...
將東鐵拉去黃竹坑,金鐘站咪一樣響度,可以慳到幾多?而你仲要將東鐵拉去黃竹坑,咁南灣隧道設計又要改過,加大咗成本又點計?
仲有就係黃竹坑站當年已經畀神學院投訴太高,所以先唔起西段結構(當然呢個只係部分原因),你搵黃竹坑做交匯站,咁個站同南港島綫要起到幾高?東鐵條調頭引綫又要拉去邊?東段點入車廠?同埋西段打算點搞?唔用黃竹坑做交匯?

qunow 發表於 2022-2-4 10:43

I20091157 發表於 2022-1-31 18:11
3卡vs9卡
兩條定綫、客流完全唔同
唔計R train任何技術問題


黃竹坑個站向海洋公園個站延長,唔駛專登起個海洋公園站,鴨脷洲兩個站二合一,頭尾用升降機同扶手電梯連接各屋邨,四個站變兩個站唔係冇得諗?

I20091157 發表於 2022-2-4 11:35

qunow 發表於 2022-2-4 10:43
黃竹坑個站向海洋公園個站延長,唔駛專登起個海洋公園站,鴨脷洲兩個站二合一,頭尾用升降機同扶手電梯連 ...

黃竹坑站預留咗俾西段
咁改站即係間接要改埋西段走綫。

有冇位俾佢掘到咁深?

JC3987 發表於 2022-2-4 13:27

jpoon 發表於 2022-2-4 00:40
將東鐵拉去黃竹坑,金鐘站咪一樣響度,可以慳到幾多?而你仲要將東鐵拉去黃竹坑,咁南灣隧道設計又要改過 ...

我嘅諗法係南行過咗海洋公園站之後就慢慢落返地面,黃竹坑車廠範圍內做地面總站。就如我 #5咁講。
海洋公園-黃竹坑站之間本身係沿著警校外圍行,假如鐵路落地面沿著警校圍牆行的話都只係擋住香葉道/警校道一個路口,一係封咗佢(車輛改行南朗山道入)一係就改高架。

我所諗嘅黃竹坑站佈局:
地面:東鐵線島式終端月台(站內調頭),盡頭可以考慮設置路面出口
一樓:車站大堂、天橋出口
二樓:南港島線往海怡(我諗過用APM 做)

咁樣黃竹坑站架空路軌唔會比現時高,對景觀影響唔會更差。

至於南港島線西段點入黃竹坑呢個問題,其實同現時一樣難搞。
架空四軌無論平排或者分上下層都好影響景觀,除非黃竹坑站-鴨脷洲橋一段共用軌道但拉疏班次㗎啫...




teddybus 發表於 2022-2-4 13:50

tonyng 發表於 2022-2-1 17:06
造價差距何止大,而是很大。
3卡直流電22米車和9(10)卡交流電25米車的消防(逃生)及通風要求相距甚大,而 ...

想問以你對鐵路嘅專業理解
到底南風隧道係咪有所謂嘅消防限制?
抑或有其他因素令南港島線行緊現時嘅班次?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點解當初規劃東鐵綫過海段/南港島綫唔可以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