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Lane
發表於 2022-8-1 11:55
新香港底下嘅暗黑兵法我地真係識條鐵,擺明就係唔想行電車,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但又唔可以大大聲話比人知你堆國產車廢,大大聲話以後都電動,最後呀爺出聲制止,正中下懷。
edhong
發表於 2022-8-1 13:00
GR614
發表於 2022-8-1 13:50
PatPatLeo 發表於 2022-7-31 13:45
因為要推個冷氣引擎幾乎長行,所以冇慳到油
用油仲多過全柴...
slsso
發表於 2022-8-1 14:27
GR614 發表於 2022-8-1 13:50
用油仲多過全柴...
唔係話好多年前就住香港環境調校個系統邏輯之後已經正常返咩?
E50H 個原理同 Note e-Power 一樣,都係近年好多hybrid 私家車用既方式,點都會慳到油既
換轉E50H 用最新既電池同驅動技術,應該有好成績
當然成本、前景都係問題
巴士的膠
發表於 2022-8-1 15:01
ccicoltd 發表於 2022-7-31 18:22
早期的 GMI 綠小早已變成廢鐵。
油電最可取之處是能保持引擎在最省油的區間運行,不像普通柴油車一起步噴 ...
但應該係可以上斜著偈,落斜回生叉電夠推住架車去。
之前試過搭22A小巴由樂華去到觀碼都無著過偈,反而由觀塘上山就幾乎次次都要著。
如果可以安排車輛大規模喺總站叉電,好似深圳咁全市都主要用純電問題都無咁大。但香港即使新建嘅總站,設計果陣都無預留俾巴士放低充電。
實際應用上,假設一條線用5正2蛇,其實有空間安排巴士在非繁忙時間輪流在站內充電,司機擺低架食飯車又可以安排佢叉電。但係依家叉電一定要返廠叉,咪變咗費時失事、影響出車率同日常運作。而當巴士公司為電容車起咗個叉電站之後,車廠倒閉搞到成套設備報廢,巴士公司又肯唔肯大量增加充電站?
cx838
發表於 2022-8-1 15:24
其實內地城市都計過條數,用全電車,巴士用車需求大約要多30-35#左右。相關時間就是用來充電。香港的總站邊有位似深圳咁整個力能充電站係旁邊啊。至於氫燃料巴士,空擴地方用冇問題的。行隧道的話,巴士公司的保險有幾百億保額,仲要政府批准先可以。看政府現在的態度,成功機會就似城巴701了。所以如果電池發展到隨時於總站更換,那才會適合香港使用,而電池也要細小,那就更方便。甚至巴士公司安排巴士在如香港站巴士總站變為換電站,為中環區巴士服務就仲還可以。
河灣西
發表於 2022-8-1 16:30
12Lane 發表於 2022-8-1 11:55
新香港底下嘅暗黑兵法我地真係識條鐵,擺明就係唔想行電車,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但又唔可以大大聲話比人 ...
首先得了解為何巴士公司不太熱衷引進和試驗電動巴士:
1. 來來去去都係得中電港燈,而且事實上係冇選擇,總冇可能說港燈賣電比中電便宜,跟住3000幾部電動巴士過晒海叉電啩;油公司假假哋都有三幾間揀,而且包送貨啵。
2. 香港專利巴士最多行十八年,當一部巴士每日運作十八小時計數,呢七百幾萬分鐘,每分鐘都係錢。柴油巴士一缸油基本夠行一整日;如果電動巴士嚿電曳啲,或者久而久之normal wear and tear大半日就要收車去叉電,配合唔到目前營運模式啵,起碼個油缸唔會因為車齡高而縮咗水嘛。
3. 承上,電動巴士的cost driver就是幾嚿電瓶,而目前未有電動巴士正常完成其在港十八年的life cycle,故此冇一個total cost of ownership的數字作參考之用,有別於柴油巴士。喺目前專利巴士行業回報率不及幾十年前的大環境下,實好難請巴士公司在電動巴士範疇上有投資和研發意欲。
4. 巴士產地問題。買冷氣,你買日立/大金/珍寶/松下...定約克/格力/美的?甚至有人寧買凶宅牌都唔買國產機啦!
或者,特府肯大幅延長專利巴士使用年期到廿幾年,可能有得諗,但之後其他啲商用車、旅遊巴士又撲出嚟爭取一視同仁喇!
不談氫巴,連相關法例都未訂立,匯達部新氫巴竟然連行街街都唔得,這問題更大:比方說發生氫巴在路面發生嚴重交通意外時,消防能否用切割機鋸開車身拯救傷者?而所產生的火花會否有危險等。
其次,有其他版友都提及那些出車數據從何而來?「飛機文」的作者從無交代,喂我諗佢做城巴MD時,都唔會接受個OM/OD求其揼個冧把出來就話加/減車啩?
再者,觀乎近兩篇「飛機文」(上一篇講兩巴合併),我認為再一次印證作者投資目光比較短淺。
1. 自古 (1979年) 以來,城巴不時都出現股權轉讓:自立門戶→中海徐展堂→捷達→周大福企業/新創建「雞扒妹」家族→善水資本,平均十年翻一翻,當然唔係盈利啦。我又唔見九巴、嶼巴有呢啲新聞啵。點解呢?
2. 2004年周大福企業/新創建「雞扒妹」家族收購埋城巴後,作者話內部已合併,咁點解唔索性整合埋新巴,單單用「城巴」一個牌頭走天下、投新綫?喺港英運輸署做過事的作者做不到嘅,Adam Leishman同佢班同鄉就成功做到喇。
3. 經過近三年疫情,兩大專利巴士集團,唔洗問阿貴都知邊個傷啦,之前件人間極品喺立法會答問會都話有巴士公司「蝕到入肉」囉!點解?買完啲雞蛋擺晒喺同一個籃,畀條盲毛一撞咪跌晒喺地下,一地都係囉!傳統投資智慧都建議資本家分散投資,唔好將啲雞蛋擺晒喺同一個籃啦。咁作者係投資緊佢檔巴士生意,定係喺屋企玩推巴士?
4. 承上,10號車喺1998年搵都普躉新車行收$3.4,行到車也劏埋都係收緊呢個價,同第一城一樣:小朋友由襁褓到有投票權都係搭緊一樣嘅巴士!強呀!搭嗰個梗高興啦,收錢嗰個......長遠咪而家咁囉。呢類公共事業要有賺錢,加價真係最簡單容易,睇兩電一煤兼地鐵公司就知啦。
5. 又承上,阿作者當年搵咗邊個接棒繼承MD衣缽呀?啲精算師有咩特質呀?屙尿隔渣再攞去淋花呀!大家早排開口開鼻點晒名嗰個「拆劃主管」是誰喺中華公司請返嚟呀?
最後,人去茶涼啦,又要準備出騎樓睇日落:夕陽無限好,oh oh oh,卻是近黃昏!
edhong
發表於 2022-8-1 16:53
s3n370
發表於 2022-8-1 17:14
edhong 發表於 2022-8-1 08:53
上面太長唔覆了,你講到港島一眾平價路線,真係想知550萬買一架車(或者你可以當大量買打返個八折),行17 ...
係有位嘅,不過要巴士公司自己出錢起設施啫。
12Lane
發表於 2022-8-1 17:23
edhong 發表於 2022-8-1 16:53
上面太長唔覆了,你講到港島一眾平價路線,真係想知550萬買一架車(或者你可以當大量買打返個八折),行17 ...
香港電動車普及化最缺乏係地方。
想差得快,用電多,牛房就要大,發展商就一定要諗方法平衡。
舊總站又未必夠用電capacity裝到charger,變相營運上又要番廠差一係去晒某一兩個總站差(又係空間問題),咁不如用番油車,能屈能伸擺邊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