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o 發表於 2008-11-21 23:14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8-11-21 20:4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除輕鐵外已經全部取消晒?不是吧?
現在兩大過境車站仍存在客務資訊中心。

而港鐵的紀念產品,亦會在港鐵旅遊提供,並計劃不斷開分店。
甚至部份 Set A 的服務,亦轉至 Set B 或 Set C 的範疇中。

閣下根本為斷章取義,Set C 工作包括乘客的意見(包括電話熱線及總公司公關部)、學生乘車優惠計劃辦事處、失物處理服務(部份由舊有客務中心進行)、港鐵旅遊等,
請問合併後的客務中心幾時會處理電話熱線,幾時會做「透明列車」?又問合併後的客務中心幾時提供酒店訂房及套票?
而且, Set C 服務範圍之大,根本不只大圍才可處理,尚有兆康、金鐘;而港鐵旅遊在金鐘、羅湖提供,以及即將在紅磡開業。Set C 服務,根本一直加大。

根本無意理你 Set C 提供到幾多項服務, 大多數乘客只係要處理車費, 票務 (八達通/單程票), 問路, 甚至交電費, 有幾可會唔見野, 更遑論要 "酒店訂房及套票"! 根本只有 Set A + Set B 的服務水平能否維持至係重點, 你可以慢慢講你的 Set C, 不過乘客唯有繼續排隊而已.

mmlcs36 發表於 2008-11-22 01:05

dennis28a 發表於 2008-11-22 10:31

原帖由 h2o 於 2008-11-21 23:1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根本無意理你 Set C 提供到幾多項服務, 大多數乘客只係要處理車費, 票務 (八達通/單程票), 問路, 甚至交電費, 有幾可會唔見野, 更遑論要 "酒店訂房及套票"! 根本只有 Set A + Set B 的服務水平能否維持至係重點,...

請問現在的 Set A + Set B 的服務水平能否維持?
根據 mmlcs36 兄的新聞報導,似乎問題一早存在,又關港鐵甚麼事情。

再者,Set C 現在出現的「唔見野」、「買紀念品」,本身係 Set A 的「九鐵客務中心」出現,現在轉而 Set C,根本有助減輕 Set A + B 負擔,
而且,個人亦經常在客務中心旁等候時,有不少乘客有失物求助(尤其唔見八達通、銀包)個案,真係「有幾可會唔見野」?

至於問路,有不少乘客大多會問「去XX既,係邊度既出口出?」
如果港鐵有心整好指示牌,亦係閘內加設更多街道圖,我又唔係太信問題會好大。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8-11-22 11:36 編輯 ]

h2o 發表於 2008-11-22 18:13

原帖由 mmlcs36 於 2008-11-22 01:0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咁如果係九鐵俾人投訴排隊長你又點睇先?

http://www1.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art_main.cfm?iss_id=20070907&sec_id=4104&subsec_id=2753&art_id=10123015

講頭到尾, 這篇爭論只不過你對一些鐵路公司有偏見
然後再曝露了你自私的人格罷了

入面有圖有文, 擺明又係疏導唔到乘客需求, 有人投訴有乜問題? 不過到今時今日只可以睇有冇改善囉, 九鐵有冇改善就睇唔到啦, 咁你又覺得港鐵公司的改動有冇改善?

係你認定人地係偏見之前, 請問有冇認真諗過人地的論點, 定只係忙於搵人地係偏見的證據, 再無厘頭地加插一句 "自私的人格"?

h2o 發表於 2008-11-22 18:30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8-11-22 10:3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請問現在的 Set A + Set B 的服務水平能否維持?
根據 mmlcs36 兄的新聞報導,似乎問題一早存在,又關港鐵甚麼事情。

再者,Set C 現在出現的「唔見野」、「買紀念品」,本身係 Set A 的「九鐵客務中心」出現,現在轉而 Set C,根本有助減輕 Set A + B 負擔,
而且,個人亦經常在客務中心旁等候時,有不少乘客有失物求助(尤其唔見八達通、銀包)個案,真係「有幾可會唔見野」?

至於問路,有不少乘客大多會問「去XX既,係邊度既出口出?」
如果港鐵有心整好指示牌,亦係閘內加設更多街道圖,我又唔係太信問題會好大。

合併前一樣有問題, 咁我都冇得好講. 不過我去的站唔係天水圍.

我從來都只有在票務處/客務中心買紀念品, 你講的應該係主力銷予遊客或友禮會的那些, 邊有 "有助減輕" 這回事.

最後叫乘客自己睇指示牌/街道圖兼話 "唔係太信問題會好大" 等於將服務需求個波拋番俾乘客: 貴客自理! 我唔知地鐵年代的哲學自係咪咁, 但我估九鐵年代應該唔係咁架嘛 .......

dennis28a 發表於 2008-11-22 21:01

原帖由 h2o 於 2008-11-22 18:3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合併前一樣有問題, 咁我都冇得好講. 不過我去的站唔係天水圍.

我從來都只有在票務處/客務中心買紀念品, 你講的應該係主力銷予遊客或友禮會的那些, 邊有 "有助減輕" 這回事.

最後叫乘客自己睇指示牌/街道圖兼話 "唔係太信問題會好大" 等於將服務需求個波拋番俾乘客: 貴客自理! 我唔知地鐵年代的哲學自係咪咁, 但我估九鐵年代應該唔係咁架嘛 .......

又有多一個例證引證小弟的論點,報章:天水圍站繁忙時間大排長龍;
板友:(通常)櫃台等人多過大排長龍,因時間而異;
個人:因時間而異,在繁忙時間大排長龍,而非繁忙時間一人也沒有(例子:沙田站、九龍塘站),並涉及服務範圍擴大的問題
請問閣下認為有何車站可以引證到閣下的論點,在九鐵時代效率極高,而港鐵時代效率極低,
請不要以「我去的站唔係天水圍」作結,否則引用你果句「又係無講過野」。

小弟只知道,上次友禮會亦有優先預購客務中心同樣存在的「合併一周年紀念車票」,亦有唔少人去訂/買。

原來閣下認為客務中心才是真正的服務,請問指示牌/街道圖這自助式服務本身係唔係服務一部份?
如果「指示牌/街道圖」依一種服務可以解答到佢既問題,請問又會多幾多人需要去客務中心問路?
九鐵年代情況的東鐵車站仲差,佢係連指示牌都唔多足夠,直到西鐵年代才有改善,
因此東鐵車站的問路情況經常發生。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8-11-22 21:15 編輯 ]

h2o 發表於 2008-11-24 00:28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8-11-22 21:0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又有多一個例證引證小弟的論點,報章:天水圍站繁忙時間大排長龍;
板友:(通常)櫃台等人多過大排長龍,因時間而異;
個人:因時間而異,在繁忙時間大排長龍,而非繁忙時間一人也沒有(例子:沙田站、九龍塘站),並涉及服務範圍擴大的問題
請問閣下認為有何車站可以引證到閣下的論點,在九鐵時代效率極高,而港鐵時代效率極低,
請不要以「我去的站唔係天水圍」作結,否則引用你果句「又係無講過野」。

小弟只知道,上次友禮會亦有優先預購客務中心同樣存在的「合併一周年紀念車票」,亦有唔少人去訂/買。

原來閣下認為客務中心才是真正的服務,請問指示牌/街道圖這自助式服務本身係唔係服務一部份?
如果「指示牌/街道圖」依一種服務可以解答到佢既問題,請問又會多幾多人需要去客務中心問路?
九鐵年代情況的東鐵車站仲差,佢係連指示牌都唔多足夠,直到西鐵年代才有改善,
因此東鐵車站的問路情況經常發生。

早上的朗屏站. 今日早上 11 點左右美孚站都 "內外各3" 啦, 呢個甚至唔算繁忙時間, 又點睇? 講笑咁講, 不如請你叫港鐵公司派人睇睇? 另外回想起來, 其實我都唔明你係 40# 次段想講乜, 但呢個話題上已經唔重要.

根本你話 "只知道", 不斷講服務遊客, 原有或新開的服務中心, 有幾多服務幫左幾多人, 都係巧妙地避開緊原有票務處/補票處的部分. 自助式服務都可以叫服務, 不過印刷文字的紙張可做到的唔多, 另外亦有好多唔係靠佢地能解決的事. 根本呢種減省員工的行動係應該有限度, 好像以前地鐵測試無人駕駛但最終停止, 正是乘客不能接受而導致的結果. 我覺得客戶服務亦係處於關節位上. 如果乘客量持續增加, 客戶服務提供量不上升, 明顯結果就係水平下降, 只差在幾多人接受, 幾多人不滿. 如果鐵路公司真係打算到大多數乘客都不滿的地步才改善的話, 咁我唯有用自己的方法, 考慮其他選擇囉.

dennis28a 發表於 2008-11-24 01:58

原帖由 h2o 於 2008-11-24 00:2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早上的朗屏站. 今日早上 11 點左右美孚站都 "內外各3" 啦, 呢個甚至唔算繁忙時間, 又點睇? 講笑咁講, 不如請你叫港鐵公司派人睇睇? 另外回想起來, 其實我都唔明你係 40# 次段想講乜, 但呢個話題上已經唔重要.

根本你話 "只知道", 不斷講服務遊客, 原有或新開的服務中心, 有幾多服務幫左幾多人, 都係巧妙地避開緊原有票務處/補票處的部分. 自助式服務都可以叫服務, 不過印刷文字的紙張可做到的唔多, 另外亦有好多唔係靠佢地能解決的事. 根本呢種減省員工的行動係應該有限度, 好像以前地鐵測試無人駕駛但最終停止, 正是乘客不能接受而導致的結果. 我覺得客戶服務亦係處於關節位上. 如果乘客量持續增加, 客戶服務提供量不上升, 明顯結果就係水平下降, 只差在幾多人接受, 幾多人不滿. 如果鐵路公司真係打算到大多數乘客都不滿的地步才改善的話, 咁我唯有用自己的方法, 考慮其他選擇囉.

可是小弟周日才下午五時左右經過觀塘站,兩邊客務中心均沒有人排隊,閣下又點睇?(整個車站只有兩個客務中心)
當時成個車站人流也不少,巧合地沒有人,也是正常的事情。

有另一例子,小弟在周六下午五時於太子站,必需客務中心處理,原為閘外第三位正排隊的乘客,
輪到排隊前方第一位乘客處理事情時,便不斷大罵職員有關八達通問題約 3~4 分鐘,
使後方排隊線共有 8 名乘客等待(而排隊期間閘內也有數名乘客等待,亦只有一名職員處理),
結果有關乘客在其他乘客目光下,才態度軟化,請求職員索取電話處理。
而小弟於下午五時半再經過太子站客務中心,客務中心旁只有1人等候,
在此事中,請問下午五時的情況為「效率下降」嗎?還是個別乘客的問題嚴重性,令排隊人數急增?
而且,小弟當時身後的乘客係責怪某乘客為多,而非不滿效率低。

「自助式服務做到的不多」,真的嗎?現今銅鑼灣站經常有遊客在月台查閱街道圖,請問對客務中心均詢問人流有否得到紓緩?

請問票務處/補票處有多大問題?反而閣下所謂的論證,根本無法解釋效率下降的問題,
所謂效率下降,一是閣下的直覺,二是閣下對港鐵的要求與對九鐵的要求有所出入而造成的錯覺所致(下段再解)。

以你所述,現實遊客也是乘客量持續增加的其一因素,滿足遊客要求也是客戶服務提供量上升,加上自助式服務增加,因此客戶服務提供量是有持續上升,理應水平並無下降。
如果以你所講,是否乘客不用排隊才何?因為要維持閣下的高水平服務,當乘客量持續增加,客戶服務提供量必須上升,否則便會水平下降。
難道每一個車站突然多人排除,便要即刻加人手?否則便會水平必定下降?乘客一定不滿?這不是單一可顯示(甚至不應以此顯示)水平下降的結果。
服務水平並非單以服務數量比較,而是整體、宏觀的比較不同因素及影響得出的結果。

另一方面,原來閣下一直對有關服務不能接受,以九鐵情況所見,天水圍站的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未見有明顯改善,
為何閣下在當時不另行選擇,而在此強行說明港鐵不是?

(個別乘客有不滿,要視乎不滿是否合理,其改善方法是否可行,否則鐵路公司不理會,也為正常;
反之,若乘客不滿合理,而鐵路公司不理會,雖然閣下無助改變鐵路公司做法,
但基於不滿合理,即是有人認同,會使小部份的個別不滿形成大部份不滿,使鐵路公司有需要行動。
未知閣下是「合理不滿」,還是「不合理不滿」?要視乎上段內容是否以「人多、不加人 = 明顯結果就係水平下降」的概念而定)

另問,無人駕駛又是否因為乘客不能接受而導致的結果?請閣下翻查新聞才作出結論。
而且測試並非全面實行,亦非為長遠措施,對整體乘客而言,不見得有整體效率或服務下降存在,更不見得有乘客不滿。
(原來連比人研究也不應該?正是因為地鐵不清楚對乘客有可影響,才會進行可行性研究,不以驗證方式,實在不知對乘客是否百害而無一利)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8-11-24 03:14 編輯 ]

teddybus 發表於 2008-11-24 10:13

原帖由 h2o 於 2008-11-22 18:1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入面有圖有文, 擺明又係疏導唔到乘客需求, 有人投訴有乜問題? 不過到今時今日只可以睇有冇改善囉, 九鐵有冇改善就睇唔到啦, 咁你又覺得港鐵公司的改動有冇改善?

係你認定人地係偏見之前, 請問有冇認真諗過人地的 ...

睇左咁多篇文, 都只係睇得出你真係有d biased view
既然當年九鐵都係出現d 咁既問題,
港鐵唔見得真係差左好多,
記住, 無改善唔等於一定差左....

仲有, 你都無回應off-duty 同 responsibility 呢個issue...
有時唔係你話有心做就可以做,
都要睇下可唔可行,
可行性唔淨止你所諗既咁簡單...
再講, 佢off-duty 的而且確可以唔做,
你都無權投訴佢,
咁既然如此, 就何來服務下降.... :L

h2o 發表於 2008-11-24 16:57

原帖由 teddybus 於 2008-11-24 10:1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睇左咁多篇文, 都只係睇得出你真係有d biased view
既然當年九鐵都係出現d 咁既問題,
港鐵唔見得真係差左好多,
記住, 無改善唔等於一定差左....

仲有, 你都無回應off-duty 同 responsibility 呢個issue...
有時唔係你話有心做就可以做,
都要睇下可唔可行,
可行性唔淨止你所諗既咁簡單...
再講, 佢off-duty 的而且確可以唔做,
你都無權投訴佢,
咁既然如此, 就何來服務下降.... :L

有立場同有偏見係兩回事, "bias" 請小心用. 另外, 你其實已認定港鐵服務係冇改善冇惡化, 所以先有 "無改善唔等於一定差左", 同意否?

"off-duty 同 responsibility 呢個issue" 咪講過囉. 唔做可能有投訴, 做的話, 亦有可能依然有人投訴架 wo. 但你背後點看待, 可以點回應 (off-duty 都係個正當的回覆) 就唔同, 譬如真係有人投訴, 鐵路公司大可以回覆話職員非在值班時間 (事實上官式答法亦似係大同小異), 但街外人乘客會點睇又係另一回事. 投訴可以駁回, 但唔代表連投訴權都冇. 至於服務水平下降, 等候時間係重點. 而等候時間亦只係一個簡單的量化方式, 好過如果我話 "個職員態度差左" 呢 d 無法量度的標準.
頁: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