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o
發表於 2008-11-24 18:09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8-11-24 01:5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
「自助式服務做到的不多」,真的嗎?現今銅鑼灣站經常有遊客在月台查閱街道圖,請問對客務中心均詢問人流有否得到紓緩?
請問票務處/補票處有多大問題?反而閣下所謂的論證,根本無法解釋效率下降的問題,
所謂效率下降,一是閣下的直覺,二是閣下對港鐵的要求與對九鐵的要求有所出入而造成的錯覺所致(下段再解)。
以你所述,現實遊客也是乘客量持續增加的其一因素,滿足遊客要求也是客戶服務提供量上升,加上自助式服務增加,因此客戶服務提供量是有持續上升,理應水平並無下降。
如果以你所講,是否乘客不用排隊才何?因為要維持閣下的高水平服務,當乘客量持續增加,客戶服務提供量必須上升,否則便會水平下降。
難道每一個車站突然多人排除,便要即刻加人手?否則便會水平必定下降?乘客一定不滿?這不是單一可顯示(甚至不應以此顯示)水平下降的結果。
服務水平並非單以服務數量比較,而是整體、宏觀的比較不同因素及影響得出的結果。
另一方面,原來閣下一直對有關服務不能接受,以九鐵情況所見,天水圍站的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未見有明顯改善,
為何閣下在當時不另行選擇,而在此強行說明港鐵不是?
(個別乘客有不滿,要視乎不滿是否合理,其改善方法是否可行,否則鐵路公司不理會,也為正常;
反之,若乘客不滿合理,而鐵路公司不理會,雖然閣下無助改變鐵路公司做法,
但基於不滿合理,即是有人認同,會使小部份的個別不滿形成大部份不滿,使鐵路公司有需要行動。
未知閣下是「合理不滿」,還是「不合理不滿」?要視乎上段內容是否以「人多、不加人 = 明顯結果就係水平下降」的概念而定)
另問,無人駕駛又是否因為乘客不能接受而導致的結果?請閣下翻查新聞才作出結論。
而且測試並非全面實行,亦非為長遠措施,對整體乘客而言,不見得有整體效率或服務下降存在,更不見得有乘客不滿。
(原來連比人研究也不應該?正是因為地鐵不清楚對乘客有可影響,才會進行可行性研究,不以驗證方式,實在不知對乘客是否百害而無一利)
請問除銅鑼灣站外, 哪些站有在月台設街道圖? 不少人都知, 銅鑼灣站出口不互通兼遙遠, 所以才有月台上的街道圖. 如果以其他站而言, 效用是否一樣大? 而且你亦冇提街道圖解決不到的查詢, 相比起來, 街道圖做到幾多?
另外冇人話過 "乘客不用排隊才何", 九鐵票務處亦唔係永遠冇人排隊. 但維持合併前的服務水平, 於乘客而言再正常不過 (如果唔得, 併來做乜). 突然, 還是不時, 還是繁忙時間常見地多人排隊, 我唔肯定, 但你肯定?
同埋你肯定只應該用 "整體、宏觀" 的角度看待事情? 咁所以對乘客日常乘車冇益處的月台閘門, 研究幾年都仲有幾年至可望安裝? 凹凸指示牌停用已一段時間都仍然未換新? 九鐵的閱讀車廂又係取消收場, 西鐵部分站仲有兩款機, 一款播安全訊息的, 變左海報板, 一款區議會贊助的宣傳機, 又係斷電停用. 以我所知, 馬鐵仲有一款機提供互動資訊的, 又要拆 mon 變通話器. 使用率低的設施係咪同乘客為敵, 必須取消?
"天水圍站的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未見有明顯改善" 又係你自己講我冇咁講, 係唔係我亦唔知.
無人駕駛列車, 除迪士尼線之外, 連試驗的新聞都搵唔番. 我收回該句說話.
teddybus
發表於 2008-11-24 18:45
原帖由 h2o 於 2008-11-24 16:5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有立場同有偏見係兩回事, "bias" 請小心用. 另外, 你其實已認定港鐵服務係冇改善冇惡化, 所以先有 "無改善唔等於一定差左", 同意否?
"off-duty 同 responsibility 呢個issue" 咪講過囉. 唔做可能有投訴, 做的話, 亦有可能依然有人投訴架 wo. 但你背後點看待, 可以點回應 (off-duty 都係個正當的回覆) 就唔同, 譬如真係有人投訴, 鐵路公司大可以回覆話職員非在值班時間 (事實上官式答法亦似係大同小異), 但街外人乘客會點睇又係另一回事. 投訴可以駁回, 但唔代表連投訴權都冇. 至於服務水平下降, 等候時間係重點. 而等候時間亦只係一個簡單的量化方式, 好過如果我話 "個職員態度差左" 呢 d 無法量度的標準.
多謝提醒, 當然我都好清楚bias 同 stand point 既分別, 我亦認為自己今次係無用錯字...
其實你可以咁講, 我無話佢有改善, 因為呢d 我根本由九鐵到港鐵都無在意過, 但差左係有惡化之意, 無改善事實係可以remain the same as before, 咁呢個就無差左既意思喇....
無錯呀, 你可以話去投訴, 不過正如你建議人地先諗下你個stand point, 同樣道理, 你係咪都應該諗下人地有無咩合理理由, 我個人覺得, 佢係有機會係off-duty 既, 咁既然你都predict 到個官方答案都係差唔多時, 其實你繼續講落去仲有咩意思哩? 定係你根本仲係未接受到off-duty 呢個reason? 等候時間呢個issue, 呢個係咪個別事件哩? 你話你so-called成日見到大排長龍, 所以就make 一個judgment 係 佢個效率係低左, 好喇, 憑我個經驗黎講, 我搭咁耐九鐵線, 見得最多係counter 等人, 就算有人都係小貓三四隻, 就咁睇我就唔覺得有咩效率低左喇... 反而前地鐵個邊就真係多機會見人龍, 但印象中未合併都係不相伯仲.....
teddybus
發表於 2008-11-24 19:00
原帖由 h2o 於 2008-11-24 18:0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請問除銅鑼灣站外, 哪些站有在月台設街道圖? 不少人都知, 銅鑼灣站出口不互通兼遙遠, 所以才有月台上的街道圖. 如果以其他站而言, 效用是否一樣大? 而且你亦冇提街道圖解決不到的查詢, 相比起來, 街道圖做到幾多?
另外冇人話過 "乘客不用排隊才何", 九鐵票務處亦唔係永遠冇人排隊. 但維持合併前的服務水平, 於乘客而言再正常不過 (如果唔得, 併來做乜). 突然, 還是不時, 還是繁忙時間常見地多人排隊, 我唔肯定, 但你肯定?
同埋你肯定只應該用 "整體、宏觀" 的角度看待事情? 咁所以對乘客日常乘車冇益處的月台閘門, 研究幾年都仲有幾年至可望安裝? 凹凸指示牌停用已一段時間都仍然未換新? 九鐵的閱讀車廂又係取消收場, 西鐵部分站仲有兩款機, 一款播安全訊息的, 變左海報板, 一款區議會贊助的宣傳機, 又係斷電停用. 以我所知, 馬鐵仲有一款機提供互動資訊的, 又要拆 mon 變通話器. 使用率低的設施係咪同乘客為敵, 必須取消?
"天水圍站的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未見有明顯改善" 又係你自己講我冇咁講, 係唔係我亦唔知.
你所講既街頭圖, 起碼旺角有, 而據我所見, 都有人會去睇...
都係同上面一樣, 合併前後, 以我個人一星期搭九鐵搭足5日來回既經驗, 我就真係唔覺得有咩好大分別... 如果你話咁岩得咁橋我經過火車站都係無人排counter 既, good judgment, 搭左三年都咁橋我真係要買下六合彩... 仲要係唔同時間唔同車站都係差唔多...
講真, 閱讀車廂取消係意料中事, 你話係沙田個小小counter 我都尚且會行過去睇下有咩書岩睇, 順便放低之前個本, 去到其他車站又要交去客務中心 (下? 又客務中心?), 咁麻煩比我都唔去喇... 仲未計個d 有心拎走d書個d 人, 於是d 書咪有出無入囉....
講開以前d 客務中心又係要講, 個d 客務中心哩, 大大個擺晒d 禮品紀念品係櫥窗, 就係無人去, 頂龍就有d 人會係隔離拎下catalogue 咁... 有無需要keep?定同其他差唔多既facility 合併? 我諗大家都好清楚...
dennis28a
發表於 2008-11-25 04:51
原帖由 h2o 於 2008-11-24 18:0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九鐵票務處亦唔係永遠冇人排隊. 但維持合併前的服務水平, 於乘客而言再正常不過 (如果唔得, 併來做乜). 突然, 還是不時, 還是繁忙時間常見地多人排隊, 我唔肯定, 但你肯定?
與板友論點一樣,不再詳細重覆。
但閣下認為「天水圍站不見得有改善」,即是合併前水平依舊,並非惡化,仍維持九鐵服務水平。
為何閣下又說「維持合併前的服務水平」,早前又說「人多使乘客不滿」,
現在事實為「排隊根本不能完全反映服務水平升跌(因為排隊時間長遠不一定為職員效率,是各乘客個別處理問題時間不一)」,但閣下至今肯定「排隊根本完全反映服務水平升跌」。
即是閣下仍堅持「人多、不加人 = 明顯結果就係水平下降」的「不合理概念」,衍生至連 off-duty 的職員亦要隨時 on-duty 既「不合理要求」(難怪 ex-KCR 職員士氣低落),否則使乘客不滿。
(反過來看「人少、不加人 = 明顯結果就係水平上升」,明顯上概念有問題存在)
原帖由 h2o 於 2008-11-24 18:0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同埋你肯定只應該用 "整體、宏觀" 的角度看待事情? 咁所以對乘客日常乘車冇益處的月台閘門, 研究幾年都仲有幾年至可望安裝? 凹凸指示牌停用已一段時間都仍然未換新? 九鐵的閱讀車廂又係取消收場, 西鐵部分站仲有兩款機, 一款播安全訊息的, 變左海報板, 一款區議會贊助的宣傳機, 又係斷電停用. 以我所知, 馬鐵仲有一款機提供互動資訊的, 又要拆 mon 變通話器. 使用率低的設施係咪同乘客為敵, 必須取消?
月台閘門研究時間長,根本為九鐵已知問題,似乎九鐵在 2005 年研究至今,認有必須處理月台空隙為優先考慮,反而港鐵剛接九鐵手進行伸縮板研究工程。
至於地鐵的月台閘門加建工程,而在招標工程正進行中,不是「可望安裝」,而是「正在進行安裝程序」。
(原來閣下連招標後要進行測試安裝也不需要,要即時安裝才可?當時彩虹站也需花費數年處理。)
凹凸指示牌翻新時間不易,尤其為九鐵的凹凸指示牌,
因為九鐵的盲人地圖為全金屬,要翻新時,同成塊更改無異。
九鐵的閱讀車廂又係取消收場,板友早已說明,小弟不重覆。
尖東站及馬鐵車站的資訊站,不單因為使用率低,而且維修成本高昂,乘客包括小弟亦不清楚其真正用途(使用率低原因之一),可況在九鐵年代經常要暫停服務為多。
至於西鐵車站的「兩款機」,小弟不明所指,無法評論。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8-11-25 04:59 編輯 ]
h2o
發表於 2008-11-25 19:09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8-11-25 04:5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與板友論點一樣,不再詳細重覆。
但閣下認為「天水圍站不見得有改善」,即是合併前水平依舊,並非惡化,仍維持九鐵服務水平。
為何閣下又說「維持合併前的服務水平」,早前又說「人多使乘客不滿」,
現在事實為「排隊根本不能完全反映服務水平升跌(因為排隊時間長遠不一定為職員效率,是各乘客個別處理問題時間不一)」,但閣下至今肯定「排隊根本完全反映服務水平升跌」。
即是閣下仍堅持「人多、不加人 = 明顯結果就係水平下降」的「不合理概念」,衍生至連 off-duty 的職員亦要隨時 on-duty 既「不合理要求」(難怪 ex-KCR 職員士氣低落),否則使乘客不滿。
(反過來看「人少、不加人 = 明顯結果就係水平上升」,明顯上概念有問題存在)
月台閘門研究時間長,根本為九鐵已知問題,似乎九鐵在 2005 年研究至今,認有必須處理月台空隙為優先考慮,反而港鐵剛接九鐵手進行伸縮板研究工程。
至於地鐵的月台閘門加建工程,而在招標工程正進行中,不是「可望安裝」,而是「正在進行安裝程序」。
(原來閣下連招標後要進行測試安裝也不需要,要即時安裝才可?當時彩虹站也需花費數年處理。)
凹凸指示牌翻新時間不易,尤其為九鐵的凹凸指示牌,
因為九鐵的盲人地圖為全金屬,要翻新時,同成塊更改無異。
九鐵的閱讀車廂又係取消收場,板友早已說明,小弟不重覆。
尖東站及馬鐵車站的資訊站,不單因為使用率低,而且維修成本高昂,乘客包括小弟亦不清楚其真正用途(使用率低原因之一),可況在九鐵年代經常要暫停服務為多。
至於西鐵車站的「兩款機」,小弟不明所指,無法評論。
再重申一次, 「天水圍站不見得有改善」呢類意見我從來冇講過, 我只係唔知有冇, 因為根本冇去睇過. 另外, 一早亦提過職員效率不等如服務水平. 減少客務中心職員, 每人實際有事忙的時間當然即時上升 (空閒時間減少, 此為之效率), 但人流係波動性, 正如列車一班班到站, 不是川流不斷. 用減人的方法提升效率, 必然要面對人客集中短時間多起來, 而應付唔來的情形 (後到者排隊時間長, 此為服務水平之一). 你冇所謂唔緊要, 但我覺得有所謂的話, 你係咪事必要討論到 "冇所謂係應該" 的結論? 我覺得咁不如直接了當話 "鐵路公司唔會有不足之處", 等呢段討論可以盡早告一段落?
九鐵提供互動資訊的機器, 大抵又係你形容的 "自助式服務". 但 "維修成本高昂" + "不清楚其真正用途" 就可以取消, 等如少人用的樓梯, 少人用的出口, 可以因為少人理, 少人用, 少人知, "不清楚其真正用途" 而取消? 街道圖一樣花費巨大, 更係小數怕長計, 因為尚有手提版本的車站指南, 又應取消 (或者只派予逗留香港不多於14天的遊客 :lol )? 以地鐵設施幾乎原封不動而九鐵車站設施不少停用/大改動來推想, 會否係港鐵公司管理層認為只有地鐵設施才為有用又有效率的設施, 九鐵自創的都唔係? 我唔想討論呢方面, 因為推測管理層諗咩根本冇結論. 但冇左, 設施就係少左, 影響人數應該唔多, 但咁就代表冇所謂到甚至合理地步? 會唔會純粹以地鐵標準看待所有問題 (又係犧牲少數)?
至於你無法評論的兩款, 可以去元朗區各站留意下, 不過已經廢晒武功.
dennis28a
發表於 2008-11-25 20:19
原帖由 h2o 於 2008-11-25 19:0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再重申一次, 「天水圍站不見得有改善」呢類意見我從來冇講過, 我只係唔知有冇, 因為根本冇去睇過. 另外, 一早亦提過職員效率不等如服務水平. 減少客務中心職員, 每人實際有事忙的時間當然即時上升 (空閒時間減少, 此為之效率), 但人流係波動性, 正如列車一班班到站, 不是川流不斷. 用減人的方法提升效率, 必然要面對人客集中短時間多起來, 而應付唔來的情形 (後到者排隊時間長, 此為服務水平之一). 你冇所謂唔緊要, 但我覺得有所謂的話, 你係咪事必要討論到 "冇所謂係應該" 的結論? 我覺得咁不如直接了當話 "鐵路公司唔會有不足之處", 等呢段討論可以盡早告一段落?
減少客務中心職員的理論根本不太合理,
小弟認真重新計算人手,個別客務中心職員沒有減少,反而是個別九鐵客務中心取消,
但原有客務中心服務轉為其他部門(個別的辦事處及港鐵旅遊的開設),總體客務部門職員及服務並無減少,
在前文有板友早已提出論證,個別客務中心(票務處)職員並無減少,
個別九鐵客務中心取消(即是非學生個人八達通交表、失物、購買紀念品、詢問意見),
而大圍站(失物)、兆康站(失物)、羅湖站(購買紀念品)(未來擴展到紅磡站(購買紀念品))的人手及個別服務取締大部份原有客務中心服務,
而紅磡、沙田、上水三站正在進行指示牌改善工程,詢問的問路部份減少,
所謂最受影響的車站頂多只有紅磡、沙田、上水、荃灣西(另加詢問)四站的非學生個人八達通交表及意見上升,
在其他前九鐵車站外,閣下此段理論完全不合理,在其他車站可正式推翻。
原帖由 h2o 於 2008-11-25 19:0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九鐵提供互動資訊的機器, 大抵又係你形容的 "自助式服務". 但 "維修成本高昂" + "不清楚其真正用途" 就可以取消, 等如少人用的樓梯, 少人用的出口, 可以因為少人理, 少人用, 少人知, "不清楚其真正用途" 而取消? 街道圖一樣花費巨大, 更係小數怕長計, 因為尚有手提版本的車站指南, 又應取消 (或者只派予逗留香港不多於14天的遊客)? 以地鐵設施幾乎原封不動而九鐵車站設施不少停用/大改動來推想, 會否係港鐵公司管理層認為只有地鐵設施才為有用又有效率的設施, 九鐵自創的都唔係? 我唔想討論呢方面, 因為推測管理層諗咩根本冇結論. 但冇左, 設施就係少左, 影響人數應該唔多, 但咁就代表冇所謂到甚至合理地步? 會唔會純粹以地鐵標準看待所有問題 (又係犧牲少數)?
在九鐵年代,部份互動資訊的機器亦因「維修問題」早已停用多時,不是港鐵問題,在九鐵時代早已停用,根本形同虛設,不是九鐵犧牲少數嗎?
「不清楚其真正用途」,是使用率低的原因之一,使用率低被取締,絕對正常,因為不論是九鐵或是港鐵年代,也有此情況。
為何港鐵時期不是犧牲少數,因為港鐵取締互動資訊的機器,亦在車站指南加入車費資料、加設更多街道圖及路線圖等指示牌,早已為其互動資訊的機器作出合併及取締,
只是將一件使用率低的東西與另一件相近東西合併,以節省成本,並無犧牲少數之意,因為前提為有其他替代品。
(據小弟所知,九鐵的資訊站的機器主要提供路線資訊為主,其次提供公司資訊)
個人清楚九鐵年代,大圍站的客務中心亦因功能與沙田站重覆,並且使用率低,而被取締,不是九鐵犧牲少數嗎?
較少使用樓梯及出口而取消,此情況較少見,不過在油塘站 B1 出口出現過暫停封閉一事,但 B2 出口只是數步之距,
此是否合理,閣下自知(B2 出口為合理替代品,前往路面步行路程亦較 B1 出口為少,在未有其他發展,B1 出口實際用途不大)。
街道圖花費巨大,但使用率高低閣下自知(至少有乘客會用,不妨參考「藍圖05之規劃我城」的第一集,乘客迷路會走至地鐵路參看地圖);
手提版本的車站指南,乘客在客務中心求助(問路)時亦會派發,加上為互動資訊機器的替代品之一。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8-11-25 20:45 編輯 ]
h2o
發表於 2008-11-26 00:23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8-11-25 20:1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減少客務中心職員的理論根本不太合理,
小弟認真重新計算人手,個別客務中心職員沒有減少,反而是個別九鐵客務中心取消,
但原有客務中心服務轉為其他部門(個別的辦事處及港鐵旅遊的開設),總體客務部門職員及服務並無減少,
在前文有板友早已提出論證,個別客務中心(票務處)職員並無減少,
個別九鐵客務中心取消(即是非學生個人八達通交表、失物、購買紀念品、詢問意見),
而大圍站(失物)、兆康站(失物)、羅湖站(購買紀念品)(未來擴展到紅磡站(購買紀念品))的人手及個別服務取締大部份原有客務中心服務,
而紅磡、沙田、上水三站正在進行指示牌改善工程,詢問的問路部份減少,
所謂最受影響的車站頂多只有紅磡、沙田、上水、荃灣西(另加詢問)四站的非學生個人八達通交表及意見上升,
在其他前九鐵車站外,閣下此段理論完全不合理,在其他車站可正式推翻。
要請教下如何可以 "認真重新計算人手", 不妨將公式公開作參考驗證. 紅磡, 沙田, 上水, 羅湖, 荃灣西, 大興南, 夾埋就得大圍, 羅湖, 紅磡 (兆康根本就冇開新店)? 又用多個角度睇, 如果人手不減但排隊時間真係長左, 你作為鐵路公司的話會唔會加人手呀?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8-11-25 20:1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在九鐵年代,部份互動資訊的機器亦因「維修問題」早已停用多時,不是港鐵問題,在九鐵時代早已停用,根本形同虛設,不是九鐵犧牲少數嗎?
「不清楚其真正用途」,是使用率低的原因之一,使用率低被取締,絕對正常,因為不論是九鐵或是港鐵年代,也有此情況。
為何港鐵時期不是犧牲少數,因為港鐵取締互動資訊的機器,亦在車站指南加入車費資料、加設更多街道圖及路線圖等指示牌,早已為其互動資訊的機器作出合併及取締,
只是將一件使用率低的東西與另一件相近東西合併,以節省成本,並無犧牲少數之意,因為前提為有其他替代品。
(據小弟所知,九鐵的資訊站的機器主要提供路線資訊為主,其次提供公司資訊)
個人清楚九鐵年代,大圍站的客務中心亦因功能與沙田站重覆,並且使用率低,而被取締,不是九鐵犧牲少數嗎?
較少使用樓梯及出口而取消,此情況較少見,不過在油塘站 B1 出口出現過暫停封閉一事,但 B2 出口只是數步之距,
此是否合理,閣下自知(B2 出口為合理替代品,前往路面步行路程亦較 B1 出口為少,在未有其他發展,B1 出口實際用途不大)。
街道圖花費巨大,但使用率高低閣下自知(至少有乘客會用,不妨參考「藍圖05之規劃我城」的第一集,乘客迷路會走至地鐵路參看地圖);
手提版本的車站指南,乘客在客務中心求助(問路)時亦會派發,加上為互動資訊機器的替代品之一。
你講的都幾有趣, 之前講到 "整體、宏觀", 突然又以 "部份" 機器維修做理由話形同虛設. 況且顯示屏加電腦的組合, 地鐵站比比皆是 (上網用的電腦), 但你講到好似特別容易壞的一樣. 車費資料, 街道圖及路線圖根本只有極少站有新增, 其他只係舊換新 (冇裝新板點加新圖). 如果咁就打算 lur 過去, 咁地鐵亦有大把選擇 "節省成本" 啦, 而且仲有替代品.
你講的九鐵年代唔知係幾多年前, 但我諗你係誤會左. 我唔係個D某鐵路公司有唔妥都死講爛講講到佢冇錯的人. 如果九鐵都係犧牲少數, 你咪鬧佢囉. 在我自己眼中, 只不過話如果九鐵同港鐵公司排排企比較呢方面的話, 會 "高下立見" je. 至於樓梯及出口取消, 我想講的係唔應該有樓梯及出口只係因為少人用而取消 (實在亦唔會, 每項都係投資, 起下拆下好好玩?), 一件二件機器同理.
如果街道圖花費大但值得, 唔見得其他設施應該取消. 反而街道圖當初都係 "使用率低" 而又 "有其他替代品", 多年維持至有成績. 而家呢類機仔都容不下, 呢種街道圖可能要用到 2057 .......
AVW56
發表於 2008-11-26 18:56
有時有d野, 唔係話我地陰謀論
而係事實根本就擺在眼前
合併左之後,
好多板友都發現
一些九鐵較為優秀的設備
都被港鐵公司停用或拆除
當然, 美其名就是為了統一,
可是, 統一, 不是應該取兩者中的較好者嗎?
但合併將近一年, 大家睇到的
只是港鐵公司不斷將地鐵的東西
不論是較好抑或是較差
都通通放進九鐵網絡裡
我跟h2o都不是盲目的要支持某方
而是, 事實根本就是這樣
特別是對於每日都使用九鐵網絡的乘客
合併而今, 一切的改變, 究竟是好是唔好
乘客是有眼睇的, 亦都心裡有數
好似有禮會積分計劃的引進, 無九鐵乘客會唔like
可是, 南昌站扶手電梯問題, 則引起大部分搭客的不滿
所以, 係呢度死爭吵係咁用文字堆兇人
根本就毫無意思, 反而予人一言堂之感
teddybus
發表於 2008-11-26 22:39
原帖由 AVW56 於 2008-11-26 18:5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有時有d野, 唔係話我地陰謀論
而係事實根本就擺在眼前
合併左之後,
好多板友都發現
一些九鐵較為優秀的設備
都被港鐵公司停用或拆除
當然, 美其名就是為了統一,
可是, 統一, 不是應該取兩者中的較好者嗎?
但合併將近一年, 大家睇到的
只是港鐵公司不斷將地鐵的東西
不論是較好抑或是較差
都通通放進九鐵網絡裡
我跟h2o都不是盲目的要支持某方
而是, 事實根本就是這樣
特別是對於每日都使用九鐵網絡的乘客
合併而今, 一切的改變, 究竟是好是唔好
乘客是有眼睇的, 亦都心裡有數
好似有禮會積分計劃的引進, 無九鐵乘客會唔like
可是, 南昌站扶手電梯問題, 則引起大部分搭客的不滿
所以, 係呢度死爭吵係咁用文字堆兇人
根本就毫無意思, 反而予人一言堂之感
原來你同h2o版友睇到既先係事實,
人地base on 事實所講就係用文字堆兇人,
咁我都無說話好講囉....
我搭東鐵線自問唔會比你少
唔通你認為我講d 野全部都係大話連篇?
dennis28a
發表於 2008-11-27 22:22
原帖由 teddybus 於 2008-11-26 22:3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原來你同h2o版友睇到既先係事實,
人地base on 事實所講就係用文字堆兇人,
咁我都無說話好講囉....
我搭東鐵線自問唔會比你少
唔通你認為我講d 野全部都係大話連篇? ...
小弟只是知道,個人無願再爭論下去,
反正他們認為現在的港鐵在前九鐵車站的服務水平總是低於九鐵營運的服務水平,
竟然他們相信所知的東西,儘管我們說的事實(個人自問全港過半公眾地方也親行考察過),也沒有作用。
事實是否擺在眼前,各人自有結論(儘管是主觀或是客觀結論,也是個人一套結論,只在乎是某數名板友的共識,或是全港普遍乘客的共識)。
另,補充上文,個人在文中所指的「個別客務中心職員沒有減少」,是指個別(合併後)客務中心(即前票務處/補票處)。
而羅湖並無關閉九鐵客務中心,只是搬遷並將中心命名為客務資訊中心;
新的「港鐵旅遊」及「失物及學生乘車優惠計劃辦事處」所需人手由所來的九鐵客務中心的 1~2 人當值,增至 1~3 人當值不等。
小弟所指的「整體、宏觀」是指「整體、宏觀的比較不同因素及影響得出的結果」,
「部份」機器維修為由,是指「該機器」形同虛設,並不以部份來作一個宏觀結論,是以部份來作一個小部份的結論。
而地鐵街道圖的推出印刷本(地下鐵路指南)時,早已有大量乘客應用;個別車站街道圖亦是如此,使用率一直由中等至極高,因車站而異。
至於其他內容,小弟不再爭論,反正結果也是一樣。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8-11-27 22:4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