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發表於 2005-10-6 03:34
gakei在 2005-10-6 12:54 AM 發表:
係咪"事實" 或者 "事實o既全部", 就要去做
下調查問下o的客有幾多個覺得自己係 "白痴"
喇。至少我 (和 238x 站友) 就唔覺咯。未調
查就作出結論, 咁何止唔係 "事實o既 ...
係要做呢個調查之前,首先兩鐵要俾一個公開的時間表及數據出黎。
係沒有可用的客觀準時數據出現之前(係香港的答案,通常係指你盡力
找都只係白費心機 ),你點做調查都只係groundless的。
問題的現狀係:兩鐵係用乜野準則feed入PIDS顯示以及去promo自己
準時呢?好似東鐵的騙人x分鐘咁,過o左2分鐘都仲係出2分鐘?以某
距離去估架車一分鐘後到?定係其他出人意表的方式?我想即使係鐵迷
都未必會知,因為鐵路公司會自然地祭出各種理由去prevent呢種事的
深入查證。
宜家兩鐵係呢方面連一個公開透明的機準都欠奉,卻係自己的promotionals
話自己有幾準時(乜野99.9幾%,好話啦!佢話係咪係law,反地班客
都唔會知其中原理、基準),同某巴之前係班次話「頻密」的道理一樣;
到比人質疑佢時,就只會搬出外地以某某分鐘代表延遲的大條道理出黎。
請問一個普通乘客可以接受呢種service level嗎?(尤其是先前兩鐵互鬥
每日一跪之時)
鐵路運輸係基於其定時運作而比其他方面優勝的,佢ge定時建基於乜
野身上,正正係同有關公司形象有關。要改革佢地的形象,只靠地鐵
那一種「遲到為改進服務」類的口號式promotions係唔夠ge,只有透
過更公開的實證方式,才能重拾先前失去的乘客信心。
現行日本係基於一個標準時間加極清晰的乘客提示,再加上公開報告
方式,乘客先會相信鐵路公司的服務承諾係可信的;反而香港對呢一
方面就只係屬於起步,要令人信服,都總要比一個可以說到人的
hard facts出黎吧。沒有人坐車要同你埋估下一班車會係幾時到站掛?
之不過……兩鐵連呢個道理的重點都睇唔到完全係locate係本人的預測以內。
因為佢地根本唔願意增加佢地對乘客的承擔(準時只係其一、少跪車亦只係
另一個、最後安全係一個重要承擔),亦即係我口中的「當人白痴」。
一間客運公司的責任,絕不應只停留於「收完錢→送你的目的地」的標準水平。
johnkwok
發表於 2005-10-6 10:01
rickywk在 2005-10-5 09:22 PM 發表:
機鐵列車不設緊急通風窗,所以乘客較難察覺氣壓差問題...
02年尾影到o既,去相!
http://www.hk235m.net/downloads/110_1091-1.jpg
請勿誤導
呢張相,係已經關好門既,不過門邊膠(下截)損壞甩出
如果架車關唔到門,架車一早經已清左客收廠了。
rickywk
發表於 2005-10-6 11:19
johnkwok在 2005-10-6 10:01 AM 發表:
請勿誤導
呢張相,係已經關好門既,不過門邊膠(下截)損壞甩出
如果架車關唔到門,架車一早經已清左客收廠了。
你睇清楚o的先,右邊門下截係明顯合唔埋,從左邊門同右邊門空隙大小就知,而且右邊門底清楚見到一個車門組件,好明顯係下截合唔埋,唔係甩膠...
好彩係車門鎖(o係門頂)仲可以lock實道門o既上截,只係道門下截不停俾氣流扯出扯入,同好大風聲...不過已經夠工程部班大佬煩,因為東涌線批Plug door天生有問題,因為車門下截係無組件lock實,原設計根本無諗過過隧道時漏氣漏到會彈開道門,就算彈開,亦因為車門頂係會o係行車期間鎖實,基本上亦會合埋,合唔返埋機會不大,點知o個次碰o岩一個活動組件有輕微問題咁就中獎...
事後工程部o個邊好似做過改善工程,更改幾個機械組件之後就再無收過類似合唔埋o個投訴,不過照舊會彈開,先天不足也..
K-Train道Plug door係重新設計,上下截都有得頂實,新一批東涌線列車應該唔會彈開,不過亦要密封性做得好先得...
江湖傳聞AdTranz x CAF 呢批車地鐵曾經考慮索償,最後好似延長保用期了事,無計,價低者得...
[ Last edited by rickywk on 2005-10-6 at 11:22 ]
500
發表於 2005-10-6 13:38
solomon在 2005-10-6 12:30 AM 發表:
不過近日有k-train換了門邊, 中央有一條空位, 引致車外聲音傳入,
還令氣密性減低, 不知道關不密的門邊是否地鐵採購標準, 之前的
m-train試驗門邊都可以密封的.
地鐵就係唔識以過去的錯誤之中學習如何不製做新問題[係改良問題之前,
搞新問題出黎咪只會將原有被解決的問題重現,甚至加劇],真係冇得救。#:(
地鐵換硬門膠時,我懷疑佢連事後可能會被製做的新問題,與先前被解決問題的
衝突呢類評估都沒有考慮過,更唔好提其查驗貨物的機準……
個人推測:可能係與地鐵公司大多數信顧問/製造商意見,或沒有自己的技術開發
小組[據知九鐵係有班人專責去做有關ongoing改良的]有關。
500
發表於 2005-10-6 13:58
rickywk在 2005-10-6 11:19 AM 發表:
你睇清楚o的先,右邊門下截係明顯合唔埋,從左邊門同右邊門空隙大小就知,而且右邊門底清楚見到一個車門組件,好明顯係下截合唔埋,唔係甩膠...
好彩係車門鎖(o係門頂)仲可以lock實道門o既上截,只係道門下截不停俾氣流扯出扯入,同好大風聲...不過已經夠工程部班大佬煩,因為東涌線批 Plug door天生有問題,因為車門下截係無組件lock實,原設計根本無諗過過隧道時漏氣漏到會彈開道門,就算彈開,亦因為車門頂係會o係行車期間鎖實,基本上亦會合埋,合唔返埋機會不大,點知o個次碰o岩一個活動組件有輕微問題咁就中獎...
事後工程部o個邊好似做過改善工程,更改幾個機械組件之後就再無收過類似合唔埋o個投訴,不過照舊會彈開,先天不足也..
K-Train道Plug door係重新設計,上下截都有得頂實,新一批東涌線列車應該唔會彈開,不過亦要密封性做得好先得...
江湖傳聞AdTranz x CAF 呢批車地鐵曾經考慮索償,最後好似延長保用期了事,無計,價低者得...
多謝提供有關的資料。
某程度以上係印證了小弟先前的推論:地鐵的確係未有設計高速過隧道的列車
的經驗。再加上地鐵完全「信晒生產商」的文化,結果爆大wok。
AD Tranz x CAF班友係design stage時,好可能係輕視了列車會高速衝入窄隧道
時的流體變化。即使大到如ALSTOM,TGV係衝入隧道時一樣係有車內氣壓問題
亦時有所聞,特別係KTX初初開波之時;日本的北越急行開業時用160衝入隧道
[佢係單管隧道]時亦有氣壓問題,結果要係車上進行改善:包括使用新幹線級數
的車門緊密裝置(門的四角用piston頂實)及空調機的改良(當內外壓有大改變就外
內外通風關閉)先可以。這證明了高鐵鐵道對車身的流體力學以至空調design都
需要有相當的設計方法才能成事。
superay
發表於 2005-10-6 19:24
K-train的新款門膠,早已在某兩卡列車上出現過(A/C32?,單數來的)
近來才開始被換上在大多的韓國列車上,但A/C301,A/C302沒有更換,近日翻修後亦如此。
總覺得K-train的車門沒有太大彈性
[ Last edited by superay on 2005-10-6 at 19:28 ]
rickywk
發表於 2005-10-6 23:13
原圖放大:
http://www.hk235m.net/downloads/110_1091-2.jpg
真係合唔埋,唔係甩膠...
238X
發表於 2005-10-7 00:03
500在 2005-10-6 03:34 AM 發表:
係要做呢個調查之前,首先兩鐵要俾一個公開的時間表及數據出黎。
係沒有可用的客觀準時數據出現之前(係香港的答案,通常係指你盡力
找都只係白費心機 ),你點做調查都只係groundless的。
上段言論已經接近偏見,再說下去也沒有意思。
以下是本人對閣下這次一連串文章最後一篇回應,
並已作好心理準備。
500在 2005-10-6 03:34 AM 發表:
宜家兩鐵係呢方面連一個公開透明的機準都欠奉,卻係自己的promotionals
話自己有幾準時(乜野99.9幾%,好話啦!佢話係咪係law,反地班客
都唔會知其中原理、基準),同某巴之前係班次話「頻密」的道理一樣;
到比人質疑佢時,就只會搬出外地以某某分鐘代表延遲的大條道理出黎。
請問一個普通乘客可以接受呢種service level嗎?(尤其是先前兩鐵互鬥
每日一跪之時)
鐵路運輸係基於其定時運作而比其他方面優勝的,佢ge定時建基於乜
野身上,正正係同有關公司形象有關。要改革佢地的形象,只靠地鐵
那一種「遲到為改進服務」類的口號式promotions係唔夠ge,只有透
過更公開的實證方式,才能重拾先前失去的乘客信心。
現行日本係基於一個標準時間加極清晰的乘客提示,再加上公開報告
方式,乘客先會相信鐵路公司的服務承諾係可信的;反而香港對呢一
方面就只係屬於起步,要令人信服,都總要比一個可以說到人的
hard facts出黎吧。沒有人坐車要同你埋估下一班車會係幾時到站掛?
之不過……兩鐵連呢個道理的重點都睇唔到完全係locate係本人的預測以內。
因為佢地根本唔願意增加佢地對乘客的承擔(準時只係其一、少跪車亦只係
另一個、最後安全係一個重要承擔),亦即係我口中的「當人白痴」。
一間客運公司的責任,絕不應只停留於「收完錢→送你的目的地」的標準水平。
我諗而家個問題已經比較明顯,就係閣下的標準其實
遠比常人嚴格 (或者難聽點,就係我在其他場合常常用
到的「奄尖」)。
簡單點說,客運公司的責任確實不只於「收完錢→送
你的目的地」。但對於一般乘客來說,只要高一級,
亦即「收完錢→準時送你的目的地」已經很足夠,相
信你也認同。不過,甚麼是「準時」?
我今天下班到地鐵站時, PIDS 所示的班次是 2 分鐘。
過了 2 分鐘,顯示板仍是 2 分鐘,但不到 1 分鐘地
鐵便迅速到站。若果以相對誤差而言,這塊 PIDS 可
能不可靠,但至少這塊 PIDS 肯定了這班地鐵不會 5
分鐘還沒來。
我每天早上 7:45 出門,大約 8:00 到大窩口站轉乘
地鐵, 8:30 在金鐘,到 8:50 我一定在公司。但即
使地鐵這邊有甚麼小差錯,我不會因此在「到達公司
的時間」造成超過 5 分鐘的誤差。
對一般人而言,準時的要求其實就是這樣。我們不
要求頻密的班次還要白紙黑字寫何時開出,還要跟
到足。相信就算是司機,也不用這樣。
另外,請再留意兩點:
(一)
我不是反對日本那種準確度 (不知包括安全否?),
能做到這樣,不可不說是一種成就。
然而,這種準時付出的代價──生活緊張 (尤其是鐵
路職員) ,卻未必和所得的回報相稱。其實我沒有
必要分析那麼多有關路段本身的結構等問題,甚至
沒有必要知道這些背景資料的 5 成那麼多。只要明
白:你所要求的標準已經導致了不必要的緊張,而
這種緊張令意外、嚴重錯誤的頻率大增,而這些意
外、錯誤遠比你口中的「當人白痴」、「不顧安全」
嚴重得多。 (從其他立場和閣下接近的站友發文所知,
東涌線列車的門,說到底仍是上下扣緊,不會飛脫,
而且地鐵也不見得有問題也不去補救)
很多負面的事,以較小的程度在較大的範圍內出現,
遠比在一個小範圍內以嚴重的方式出現好得多。
(二)
閣下對本人的不滿,恐怕主要是出自「聽講人地都
係因為呢種認真才會搞到撞火車死人」這句吧。這
句的來意我已在前面說得清清楚楚,而閣下也很認
真地以很多有力的理據去表達了相反的意見。
不過,我否認閣下在幾次回文中所出的這幾個指控:
「此地無銀」、「不懂裝懂」、「無的放矢」、
「有失身份」。
「此地無銀」:第一次回文中的括號是因為閣下的
原文不是十分詳細,我無法斷定閣下的指控是否完
全錯誤。閣下的態度問題,沒括號也是 100% 說明
白,有了也不會減低有關要點的清晰程度。
「不懂裝懂」:
我壓根兒沒有裝懂,我知甚麼我便說甚麼。你所說
的而我不知的,我根本沒說;而那些資料於我對事
件的理解無所助益,已於上段詳述。
「無的放矢」:
提出閣下的態度、語氣的問題明顯是十分明確的發
言目的。
我承認我是一個保守的人,但我不認為我反對進步、
故步自封,更不會無的放矢。若要我明明知道你不
是這樣卻硬要說你這樣,小時候可能會,現在已經
做不出來。
「有失身份」:
很感謝閣下的抬舉。但我忘了補充,我第一次回文
的括號以及一些語氣上的修飾,其實一點也不合乎
我的作風。那為甚麼我要這樣做?
因為我尊重閣下是一位有學問的鐵路研究者。
我從來就不以一個有威嚴的人自居,反而因為閣
下的實學,我的言論已留了餘地。閣下的回應
又是怎樣呢?卻是把這四項指控加到本人身上。
實際上,閣下這四項指控所描述的行為分別可作違反
多條站規論,包括:
16 條 a), e), i) 項、
27 條 a) 至 d) 項、
34 條 a), b), c), e) 項、
37 條、38 條、 39 條、
40 條及 42 條。
根據站規第 52 及 53 條,那些行為足以判處即時停
板。如果站務、板務認為閣下這四項指控是事實,
我相信他們很快會對本人作出相應行動。
多言了。
[ Last edited by 238X on 2005-10-7 at 00:04 ]
gakei
發表於 2005-10-7 00:21
我十分同意這裡提及的因素「代價」。不過我想
另外指出的「代價」, 不只是下述的無形和間接那
一種。而是實質和直接的 - 要再提升現時系統以
達到站友所述的日本式的嚴謹標準, 是需要付出
額外成本 (真金百銀的研發、推行、維護成本)。
而這額外成本是否值得花, 取決於這種提升能帶
來多少額外好處。一般常理告訴我們, 凡事越要
它趨近完美、100% 準確、零瑕玭、零失誤, 所需
要投入的邊際成本會異常高昂。換句話說, 連 5 分
鐘內的誤差也不能容忍, 則所花費的額外成本將遠
比容忍它高很多很多。但對於一般比如 238x 站友
的普通市民, 這 5 分鐘內的誤差是可接受的, 大致
不影響他們出行安排, 那為了「完美主義」而要
把 5 分鐘內的誤差都要消滅, 既然對乘客沒有幫
助, 那就變得沒有成本效益。別忘記額外成本將
會轉嫁乘客身上。為完美而完美, 並不是商業社
會的一個理性行為。
238X在 2005-10-7 00:03 發表:
然而,這種準時付出的代價──生活緊張 (尤其是鐵
路職員) ,卻未必和所得的回報相稱。其實我沒有
必要分析那麼多有關路段本身的結構等問題,甚至
沒有必要知道這些背景資料的 5 成那麼多。只要明
白:你所要求的標準已經導致了不必要的緊張,而
這種緊張令意外、嚴重錯誤的頻率大增,而這些意
外、錯誤遠比你口中的「當人白痴」、「不顧安全」
嚴重得多。 (從其他立場和閣下接近的站友發文所知,
東涌線列車的門,說到底仍是上下扣緊,不會飛脫,
而且地鐵也不見得有問題也不去補救)
AL37
發表於 2005-10-7 18:23
邊度有得拎東涌線時刻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