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kwok
發表於 2005-9-28 03:59
500在 2005-9-27 06:30 PM 發表:
東涌線的客量接現時情況已經可以離開"守"的經營模式,自老鼠仔樂園開幕後,
地鐵便有意識要轉守為攻的trend,按照現時的車輛使用模式,東涌線要加班時
就真係會唔夠後備車用。
(要知道,一抽車行到咁 ...
除左加車,似乎忽略左一個更重要既問題:d車有多又如何?d人(司機)都無加到,搵鬼楂咩?!
johnkwok
發表於 2005-9-28 04:02
N38在 2005-9-27 09:10 PM 發表:
請問你所講既一班車是否只計算東涌線??;)
唔明你問乜。
我講明多少少,每條橋每一方向只能一架車過,即係話:
最繁忙時,響青馬橋段,任何時段,不論咩車,來回方向各一抽車;汲水門橋,一樣係任何時段,不論咩車,來回方向各一抽車。明未?!
johnkwok
發表於 2005-9-28 04:08
gsrc0525在 2005-9-27 11:14 PM 發表:
視乎情況而定,
不過會讓東涌線列車較先離開青衣站的。
大錯特錯!
響LAR入面,所有共用路軌段,一切既優先權係由機鐵行先既,而唔係由東涌車行先~
只不過通常你會見到響青衣站去東涌方向,經常一落車就見到已經清左燈放行,呢個係錯覺……你試下於繁忙時間響欣澳站中間天橋,留意下就會發覺到架喇。
不過曾經有一排,係將個放車次序俾東涌車行先過機鐵既,就係響老鼠樂園試業個一個禮拜,就曾經係東涌車行先喇~(人多嘛)
johnkwok
發表於 2005-9-28 04:10
Trident_10.3m在 2005-9-27 10:46 PM 發表:
咁想請問如果東涌線同機場快線列車駛到兩線共用路段果陣
(例如兩線都有列車由青衣站準備開出去東涌/機場),
係咪TCL列車要讓AEL列車行先?
通常呢個情況唔會出現,因為時間表內計好晒,一定會係卡啦卡啦咁過呢d樽頸位既,極之少出現爭路既情況。
johnkwok
發表於 2005-9-28 04:16
tonyng在 2005-9-27 07:48 PM 發表:
東涌線的設計最密班次,香港至青衣段為2分15秒,青衣至東涌段為4分30秒。
而機場快線方面,印象中設計最密班次為4分。
假設在青馬橋梅花間竹一班TCL一班AEL,兩車相隔大約2分鐘,以最高營運車速
而言,前 ...
家陣經已好密架喇……
有無留意,其實而家既每日行車,經已接近極限?(機鐵同東涌線最多做到8分鐘一班/過橋計)
你每次過青馬橋或汲水門橋時,係咪對面會各有一班車飛過??
響橋重限制中,呢個經已接近極限架喇,仲有,你要計埋其他地方既共用路段架;如西隧、小蠔灣對出,太多車好易會響中間塞死架!
500
發表於 2005-9-28 04:50
johnkwok在 2005-9-28 03:59 AM 發表:
除左加車,似乎忽略左一個更重要既問題:d車有多又如何?d人(司機)都無加到,搵鬼楂咩?!
風聞批車今年年尾至黎港,加上新車落地後的必要調校。
呢個process唔係話月內可以搞晒的過程,再加上營業試車時的最終調整、
同埋乘務人員training等。
我睇加班的時期都唔會係新車到港後就黎料啦……
新車到亦唔代表會即時加班,反而我個人認為呢lot車係應付TCL車去做
重型檢查時的backup車。
反正LAR全部車的嚴重先天問題:氣密度不足而引至車廂氣壓急降問題,
就真係地鐵買車史的羞恥。(難怪,地記從未有為高速行走隧道路線設計
車輛的記錄。試問如何料到買呢種特別規格路線的車會收到呢咋被設計
到如此地差的貨色……[純粹講笑,如有雷同,實屬不幸:D])
tonyng
發表於 2005-9-28 07:52
johnkwok在 2005-9-28 04:16 AM 發表:
家陣經已好密架喇……
有無留意,其實而家既每日行車,經已接近極限?(機鐵同東涌線最多做到8分鐘一班/過橋計)
你每次過青馬橋或汲水門橋時,係咪對面會各有一班車飛過??
響橋重限制中,呢個經已接 ...
以機快12分鐘一班計,怎會在短短的兩分鐘內,於青嶼幹線出現
「每次過青馬橋或汲水門橋時,係咪對面會各有一班車飛過」?
而且在觀察對面方向的時候,自己架車本身都向前行,而看到對面
方向的第二班列車之時,第一班列車本身亦已經向前駛了數公里了。
至於塞車與否,好取決於寫時間表果班人,夾得唔好當然會塞死。
(尤其是西隧一段,如果TCL真的行2分幾鐘一班,以現時站前的
交叉渡線設計而言,就肯定每日都塞車)
kenytw
發表於 2005-9-28 10:51
500在 2005-9-28 04:50 發表:
風聞批車今年年尾至黎港,加上新車落地後的必要調校。
呢個process唔係話月內可以搞晒的過程,再加上營業試車時的最終調整、
同埋乘務人員training等。
我睇加班的時期都唔會係新車到港後就黎料啦……
新車到亦唔代表會即時加班,反而我個人認為呢lot車係應付TCL車去做
重型檢查時的backup車。
反正LAR全部車的嚴重先天問題:氣密度不足而引至車廂氣壓急降問題,
就真係地鐵買車史的羞恥。(難怪,地記從未有為高速行走隧道路線設計
車輛的記錄。試問如何料到買呢種特別規格路線的車會收到呢咋被設計
到如此地差的貨色……[純粹講笑,如有雷同,實屬不幸])
小弟每次坐東涌線和機場快線車, 在進入青嶼幹線橋底時, 都會有耳塞的感覺.
不過亦都有個好處, 就是冷氣十分充足, 就算夏天乘搭時亦不覺得熱
(小弟很怕熱的)
[ Last edited by kenytw on 2005-9-28 at 11:26 ]
500
發表於 2005-9-28 11:22
kenytw在 2005-9-28 10:51 AM 發表:
小弟每次坐東涌線和東涌線車, 在進入青嶼幹線橋底時, 都會有耳塞的感覺.
不過亦都有個好處, 就是冷氣十分充足, 就算夏天乘搭時亦不覺得熱
(小弟很怕熱的)
係東涌線最初開波之時,列車係青馬衝入青夜隊道時,其漏氣情況已經有
令乘客的耳膜受傷之險。如果唔係根本係唔需要係入隧道前大幅減速。
即使入東涌時都係有呢種情況。
500
發表於 2005-9-28 11:43
講起時間表,香港同日本的水平根本不能相比。
只係係轉車站的配合就已經睇到寫時間表班人的功力有幾好。
係香港絕大部份的地鐵轉車站都係好方便,30秒到2分鐘就可以轉車(直行對面計)。
最理由的轉車pattern係兩線線列車同步進行;或者以轉車比例來控制先後入站時間。
(點樣design 呢種pattern就要睇有關人士的功力了。不過因香港轉車站的設計係以後
者會主的,難度相應係低o左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