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沖 發表於 2012-5-15 11:05

原帖由 DIH 於 2012-5-15 10:0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真誠詢問:23%之數從何得來?立法會文件?港鐵網頁?請指教。

但又要諗下,東鐵過海,吸引到更多人去搭,會唔會令到呢個23%結果打個和。

我都係贊成東鐵過海的(盡量減少轉車次數及路線網複雜度),
只不過長遠計這條線尤其是在繁時及 ...

http://www.legco.gov.hk/yr11-12/chinese/panels/tp/tp_rdp/papers/tp_rdp0330cb1-1477-1-c.pdf
(P.8)

東鐵過海, 係可以吸引更多人去搭,
但問題係, 他們是否一定非用大圍站轉車不可?
馬鐵唔過海, 馬鞍山線沿線可以去紅磡轉車, 或者去尖東轉荃灣線 (去中環仲比東鐵轉少一次) 都可以.
會不會好像閣下所說, 將呢個23% 的數打個和?

DIH 發表於 2012-5-15 12:00

原帖由 張偉沖 於 2012-5-15 11:0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http://www.legco.gov.hk/yr11-12/chinese/panels/tp/tp_rdp/papers/tp_rdp0330cb1-1477-1-c.pdf
(P.8)

東鐵過海, 係可以吸引更多人去搭,
但問題係, 他們是否一定非用大圍站轉車不可?
馬鐵唔過海, 馬鞍山線沿線 ...
多謝提供,這個file都可以睇到一些資料,剛好出文件時我準備旅行冇留意到。

純粹探究,我唔係想challenge任何人。

看著那個圖,我有個疑問,
這個23%係基於東鐵未過海的客量,
定係計埋過海後可吸引到的新客再減23%呢?

根據那檔案p.9,2020年全線通車後,東鐵大圍以北客量係會上升13.9%。
如果馬鐵出九龍能分擔23%,而這23%不計算東鐵過海造成的客量增長,
即係,其實只能分擔 23% - 13.9% = 9.1%。
佢p.8張圖都顯示,2020年,東鐵在大圍只會淨減少1000人,
同2018年相比,東鐵過海係會逐漸抵消馬鐵出九龍的分流作用。

東鐵大圍至紅磡段行得快過馬鐵:
現時mtr官網由大圍至紅磡需時12分鐘,
沙中線網頁由大圍至何文田需時13分鐘,搭到紅磡我當2分鐘計到15分鐘。
南行由馬鐵轉東鐵,在大圍站轉車比在紅磡轉車方便。
搭東鐵到金鐘轉港島線,亦比搭馬鐵在尖東轉荃灣線方便。
假如乘客目的地係金鐘、灣仔、銅鑼灣,應該會選擇搭東鐵過海。
甚至北角、鰂魚涌等新興商業區,往返新界東及北也會突然方便了很多。
(而家先睇到,真係高招,東鐵一過海係可以打通任督二脈,橫掃千軍)

因此可以預期,大部分在大圍以北上車而目的地係港島CBD的乘客,
在大圍至港島一段會身在東鐵/南北線上,
除非該乘客係馬鞍山、城河東去中上環,
就會選擇搭馬鐵到尖東轉荃灣線,
屆時荃灣線過海段應該沒有現在那麼擠迫。

東鐵過海金鐘站,與南港島線東段月台最接近(上下層),
由邊境、北區往返海洋公園只須轉一次車而且步行距離不多,
由南區往旺角也十分方便,這會吸引到一批內地旅客甚至係本地假日旅客。

在營運角度而言,東鐵過海係sure win,
資源可以物盡其用,而荃灣線過海亦可望得以舒緩。

所以我係buy東鐵過海架喎,我無話反對,
只係對政府/鐵路公司的估計,我覺得佢地可能低估了客量。;P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2-5-15 15:07 編輯 ]

LN9267 發表於 2012-5-15 12:42

原帖由 DIH 於 2012-5-15 12:0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東鐵過海金鐘站,與南港島線東段月台最接近(上下層),
由邊境、北區往返海洋公園只須轉一次車而且步行距離不多,
由南區往旺角也十分方便,這會吸引到一批內地旅客甚至係本地假日旅客。

南區往來旺角,屆時除了可以在金鐘轉東鐵外,也可以轉荃灣線,對171的客量打擊會很大。

GM 發表於 2012-5-15 12:59

原帖由 張偉沖 於 2012-5-15 11:05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http://www.legco.gov.hk/yr11-12/chinese/panels/tp/tp_rdp/papers/tp_rdp0330cb1-1477-1-c.pdf
(P.8)

東鐵過海, 係可以吸引更多人去搭,
但問題係, 他們是否一定非用大圍站轉車不可?
馬鐵唔過海, 馬鞍山線沿線 ...
照依份文件講太和站上座率先得52%
D留後係乜;P

da93 發表於 2012-5-15 13:03

原帖由 張偉沖 於 2012-5-15 01:5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原不原意有何重要?:L

東鐵過海, 受惠的人比馬鐵過海的人更多, 唔應該值得支持嗎?
為左所謂受惠既"小眾"
連累埋非過海乘客都要一齊接受更擠逼既乘車環境,
請問我如何能支持?
另外,
如果連做一件事既原意都可以違背既時候,
咁樣仲會係人們期望既鐵路系統嗎?

[ 本帖最後由 da93 於 2012-5-15 13:05 編輯 ]

da93 發表於 2012-5-15 13:12

原帖由 DIH 於 2012-5-15 12:0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多謝提供,這個file都可以睇到一些資料,剛好出文件時我準備旅行冇留意到。

純粹探究,我唔係想challenge任何人。

看著那個圖,我有個疑問,
這個23%係基於東鐵未過海的客量,
定係計埋過海後可吸引到的新客再減23%呢?

根據那 ...
其實好想了解一點,
就係馬鐵晌同等時期內客量增長為何

同埋13.9%增長包含既內容係點

K仔 發表於 2012-5-15 21:24

原帖由 da93 於 2012-5-15 13:0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另外,
如果連做一件事既原意都可以違背既時候,
咁樣仲會係人們期望既鐵路系統嗎?
說到沙中線的「原意」
2000年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裡面,已經為第四條過海鐵路線提出兩套方案:東鐵過海、東九龍線過海
東九龍線過海方案,當然就是後來「沙田至中環線」一詞首次出現時所形容的事物

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指出,兩套方案的整體表現不相伯仲
最終選取東九龍線過海,成為日後的沙中線,原因是什麼呢?
按照研究撮要的說法,純粹是因為這樣可以容許兩間鐵路公司競投有關路線
(如果由東鐵過海,第四條過海鐵路線、東九龍線、大圍至鑽石山線都要成為九鐵的延伸線,無法由兩鐵競投)
所以說到底,沙中線的所謂「原意」,原來只是「容許兩間公司競投」而已

[ 本帖最後由 K仔 於 2012-5-15 21:29 編輯 ]

JC3987 發表於 2012-5-16 00:08

原帖由 張偉沖 於 2012-5-15 01:5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原不原意有何重要?:L

東鐵過海, 受惠的人比馬鐵過海的人更多, 唔應該值得支持嗎?

齋睇地圖, 東鐵有得過海好似好著數....
睇埋客量, 東鐵十二卡改九卡, 就算真係俾你加到每小時 34 班,
現有 12 卡 x (好似) 每小時 27 班 = 每小時 324 卡, 變 9 x 34 = 306 卡, 運能都係少左.

所以唔好咁快開心住, 輸家分分鐘係東鐵 (沙田打後, 尤其是沙田-大埔段) 的非過海客....

mmlcs36 發表於 2012-5-16 01:24

jpoon 發表於 2012-5-16 03:22

原帖由 張偉沖 於 2012-5-15 01:5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原不原意有何重要?:L

東鐵過海, 受惠的人比馬鐵過海的人更多, 唔應該值得支持嗎?
係咪真係受惠?冇錯東鐵過海會令現時搭東鐵既人轉少一次車,但減卡又會令車箱更擠迫,甚至可能要等多幾班車先上到
咁既話馬鐵過海可能仲好
頁: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們未來的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