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06-6-15 23:18 發表
我舉兩個例子:
但是 1998 年前入職的人呢? 文員,技術員入職月薪過萬,不用付出風險,
卻可在今天通縮了不少的香港,享有很高的購買力. 而近一兩年才畢業
的人,見盡同工不同酬,薪金只有前人的五至六成,由一個超市的苦力到
一個醫管局的醫生都存在,我想說的是,之前入職的人根本不值這個工資!
...
我自己都係同工不同酬,比之前入職的人少$4000一個月.
但我又冇如此埋怨..鬼叫自己2001先畢業0羊!!
你忘記了一樣叫年資..之前入職同工不同酬係應該的,如果個個fresh grad
都同做了5-10年工作經驗同工酬,你想想後果如何,你做了10年後你會甘心嗎?
眼看部份板友自怨自艾,實有感而發...
出來做了工5年,由$7千到而家過萬,買樓賣樓再買樓,
買車賣車又買車...而家生活滿足,全因努力工作.
我近4年來未從請SICK LEAVE..全因深信自己努力工作終有回報,
不要再埋怨什麼所謂公義真理罷. |
|
|
|
|
原帖由 royu 於 2006-6-16 03:03 發表
我自己都係同工不同酬,比之前入職的人少$4000一個月.
但我又冇如此埋怨..鬼叫自己2001先畢業0羊!!
你忘記了一樣叫年資..之前入職同工不同酬係應該的,如果個個fresh grad
都同做了5-10年工作經驗同工酬,你想想後果如何,你做了10年後你會甘心嗎?
你自己都講左出黎,以「入職」一刻計算,
已經大幅減薪,不用說甚麼年資問題了.
無錯丫,我都係差不多時間畢業,首先我們入職時所得的購買力,
已經比 90 年代入職時為差,而且也請看看我 #23 的回應,就算我們
做了十年也好,所得的銀碼可能很高,但仍然比「前人」的購買力低.
[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06-6-16 21:56 編輯 ] |
|
|
|
|
原帖由 sad 於 2006-6-12 22:30 發表
你的說法也不是在假設會有其他投資工具的回報是穩陣及高過租金回報嗎?
上述說法是一個假設性的因果關係,以說明租金上升,回報高,
卻不一定會導致樓價上算而已. |
|
|
|
|
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06-6-15 23:18 發表
1. 公共交通自 1998 年幾乎沒有減過,現在只是因為他們仍有
龐大盈利,才被迫設一些轉乘優惠,始終沒有隨整體工資下跌而
全面減票價. 沒錯,原油價格的確上升了許多,但如果是把公共交通
的員工減薪三成,票價一定有得減. 現在呢? 他們凍薪,卻是使用我們
佔薪金的高比例去維持他們的收入.
A.轉乘優惠不是因為有盈利而來,而是當年巴士公司為回應經濟低迷
時,不同壓力團體要求減價訴求的回應.
B.油價佔巴士運作成本多少?員工又是多少?公交員工減薪你認為
可以減多少車費?10%,20%,30%或更多?
C.請問車費佔你的收入多少?相信很多人會認為車費較高,但這不意味
是”使用高比例的個人收入去維持公交員工的收入”.
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06-6-15 23:18 發表
2. 教科書年年加價,又是因為其員工只凍薪而不減薪! 新一代家庭
便要用薪金的更大比例去買...
我又想知,製作一本教科書的成本,是否超過一半是因為要支付員工薪金?
若你是了解一本教科書的成本結構的話,煩請告知.
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06-6-15 23:18 發表
某程度上我承認係憎人富貴,不過不是甚麼富商,因為就算我今天有了
五百萬,我也只會拿去做定期存款而不做生意,所以我們今日所見的富商
是經過多少辛酸和風險而得來的.
但是 1998 年前入職的人呢? 文員,技術員入職月薪過萬,不用付出風險,
卻可在今天通縮了不少的香港,享有很高的購買力. 而近一兩年才畢業
的人,見盡同工不同酬,薪金只有前人的五至六成,由一個超市的苦力到
一個醫管局的醫生都存在,我想說的是,之前入職的人根本不值這個工資!
老友,你知其一,不知其二,你所說的這些人,在私營企業,
有那些沒有經歷過凍薪,裁員或是減薪的風險?
仍留得下來的,大都有一些斤兩的人吧?他們有較高薪金有什麼出奇呢?
公務員就真係有你所講既”同工不同酬”現象了.
所謂”之前入職的人根本不值這個工資”,在私營企業裡,
老闆們會比你更清楚,否則數年前就不會有裁員或減薪這些事了!
你又可以否認這些事不曾發生過嗎?
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06-6-15 23:18 發表
難道你膽敢否認 -- 容易透過打工賺錢的時光已過去了嗎?
人們常說不如投資,但我們連剩一個資本已好困難,積穀防飢
也來不及了. 正如本文,我姑且用「樓宇買賣」來代替「炒樓」
但看看 #8 回應,你又認為新一代有入場的機會嗎?
現在是全球化,專門化(Specialisaton)的時代,若你擁有的技能,
是大多數人都有的,你認為的你的”市場價值”高嗎?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跑去讀工管,因為這有需求!
在後生年輕的時候,你有計劃將來如何走嗎?抑或隨波逐流了事?
若是後者,你怨得了誰?
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06-6-15 23:18 發表
不如你問一問銀行,做了樓宇按揭之後,可否做租客?
一般而言,在做了按揭後,要將該樓宇租出時,
是要通知銀行的.實際情況是,若該樓宇無斷供,
銀行也不會理會. |
|
|
|
|
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06-6-16 21:52 發表
無錯丫,我都係差不多時間畢業,首先我們入職時所得的購買力,
已經比 90 年代入職時為差,而且也請看看我 #23 的回應,就算我們
做了十年也好,所得的銀碼可能很高,但仍然比「前人」的購買力低.
入職過後,好多野都係靠自己,上唔上到位都係靠自己,
在私營公司,年輕上司管年長下屬,根本不是希奇事.
要講既就係,單是以入職薪金去計,是不全面的比較. |
|
|
|
|
O.T
今日睇到一段關於討論炒樓既片段
想分享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MJ_O2Yzt1g
雖然段片好耐之前,但其實佢既理論我覺得好岩...
我覺得我地討論炒樓既時候,係咪同時間要諗諗究竟
"層樓既價錢我地負擔得起嗎?"呢個問題....如果層樓
既價錢,我好勤力咁做都買唔起既話,我地係咪就可以租樓
黎做逃避呢個問題既藉口呢?
我個人意見租樓就好似幫人供樓咁,與其我幫人供樓點解唔自己買樓...
唔知各位有咩意見...
[ 本帖最後由 kkkwok 於 2006-6-29 13:05 編輯 ] |
|
|
|
|
原帖由 kkkwok 於 2006-6-29 12:55 發表
O.T
我個人意見租樓就好似幫人供樓咁,與其我幫人供樓點解唔自己買樓...
講得好 ! 呢個就係重點, 正好道出為什麼寧願買樓好過,
極不願意租私人樓, 所以就十分痛恨為什麼容許炒樓
攪到樓價高企得不合理, 買唔起, 但住公屋/居屋就超出資格,
所以香港的房屋政策真係.....唉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