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battle 於 2018-10-22 13:47 編輯
如果將東涌線由添馬extend到灣仔修頓/莊士敦道地底呢?可直駁港島線 |
|
|
|
|
此乃其一。其二係馬會反對。馬會曾於2008年1月11日表示,南港島線(東段)之跑馬地站對馬會並無顯著商業回報。倘由馬會補貼鐵路的成本支出,做法並不恰當。認為跑馬地站的設立是為了服務全港市民,基建項目的興建關乎市民的利益,應由政府承擔責任。
之後馬會主席陳祖澤又話:「每年跑馬地只有三十多次賽馬,而馬會係非牟利機構,馬迷投注可以用作鋪草皮,但倒貼畀上市嘅港鐵起車站點講都唔通,所以由馬會全面出資興建跑馬地站決不可行。」
不過,當日起南港島線並未考慮養和醫院擴建,如有慮及,養和醫院應稍作分擔。
|
|
為何未道別/但消失的你/留下我一直疑問…
|
|
|
如果由添馬站起去軒尼詩道/莊士敦道灣仔地鐵站,便要經過荃灣線過海隧道及駱克道地底,沿途有大量建築物地基(特如香港大會堂、警察總部)附近,但如何穿過呢?
|
|
為何未道別/但消失的你/留下我一直疑問…
|
|
|
JX9097 發表於 2018-10-22 10:29
睇番上次2014份報告
應該都係"預設"用交匯方案喇
就算第時有"諮詢"都係做show多
份咨詢應該港鐵有份落水
為咗慳錢先會要顧問加埋交匯方案
再有地區團體推波助瀾先有暫時嘅取向
但政府喺北港島立場多年嚟都係只有換綫方案
換綫方案理應仍然係首選
政府對於鐵路方案應有最終決定權
所以應努力喺換綫方案嘅基礎上優化解決大大小小所謂工程上嘅問題先
尤其好多所謂不可解決嘅工程問題根本站不住腳 |
|
|
|
|
港島線金鐘站往柴灣方向的擠塞問題,最主要的是出在荃灣線過海乘客太多,加上將來東鐵線過海乘客,《小蠔灣分區規劃大綱圖》入面有顧問公司推算2036年
港島線:中環→金鐘:22,000、金鐘→灣仔:45,000
金鐘站內轉車人次:
TWL(往中環)→ISL:16,000(計及前往西區,但前往東區佔多,轉往西區多於中環轉車)
EAL(往金鐘)→ISL:15,000(計及前往西區,但前往東區佔多)
SIL(往金鐘)→ISL:8,000(計及前往西區)
南港島線:OCP→ADM:17,000、金鐘出站:3,000
SIL(往金鐘)→ISL:8,000(計及前往西區)
SIL(往金鐘)→TWL:4,000
SIL(往金鐘)→EAL:3,000
|
|
為何未道別/但消失的你/留下我一直疑問…
|
|
|
本帖最後由 TYChow 於 2018-10-22 18:50 編輯
仲有就係「灣仔繞道」、「西部外走廊」(屯門南、交椅州)對港島區鐵路乘客流量的影響。
也要考慮屯門南、交椅州的乘客經「西部外走廊」到達港島後的最終目的地,例如:油尖旺?港島東?將軍澳?
東涌線何時會換車,並配合港島區地鐵隧道的鐵路限界?
機場快線能否於早繁上班時段縮減前往港島的班次?以騰出班次空間讓東涌線列車在早繁時段加開往來港島的班次,及減少對香港島內非過海交通的影響,盡量維持每小時30班車?
註解:現時機場快線早繁上班時段,客流集中在青衣往機場及博覽館。2036報告中:
往機場/博覽館方向:香港站上車2,000,九龍站上車1,000,青衣站上車7,000,機場站落車8,000,博覽館落車2,000
往香港方向:博覽館上車<1,000,機場站上車2,000,青衣站、九龍站落車各<1,000,香港站落車1,000
|
|
為何未道別/但消失的你/留下我一直疑問…
|
|
|
本帖最後由 ryandroid 於 2018-10-22 22:50 編輯
TYChow 發表於 2018-10-22 18:33
仲有就係「灣仔繞道」、「西部外走廊」(屯門南、交椅州)對港島區鐵路乘客流量的影響。
也要考慮屯門南、 ...
依家唔同以前基建發展停滯嘅年代
個個新發展區都不時改規劃
新界東北規劃已經多次加密發展人口
上月已經又加密一次
鐵路顧問數據一再滯後
新界東北、馬料水、東大嶼、洪水橋、元朗南、北大嶼、屯門南多個地區規劃更可能每年再更新而使部分顧問數據不再準確之餘
亦有機會錯估過海乘客嘅轉乘方法與現實有落差
而港島綫「新增」客流必然係金鐘往灣仔以東多過天后往銅鑼灣以西好幾倍
故此不能單單以現時嘅需求去隨便浪費北港島綫珍貴嘅鐵路資源
導致因一時嘅錯誤決定而要花更多公帑去等唔知幾時去彌補返資源浪費嘅後遺症
政府必須維持北港鐵綫分流東鐵綫及港島綫嘅主要功能去優化換綫方案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