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airbus做佢嗰陣唔考慮貨運能力算唔算係另一個致命缺點?
|
|
|
|
|
我唔係講緊非洲航空公司因為呢D原因或者其他原因鍾意 330neo,而係講緊
330neo 會比較適合非洲線既客量,同埋開發非洲新航點
|
|
fb.com/scientisthk2usa/
|
|
|
lokwah2a 發表於 2019-2-16 23:15
A380原意是好的 , 減少航斑升降量
只是
咁點解巴士越換越大(而家12.8恆常左),飛機越來越1小?
咁遲啲A 380退役嗰陣咁買乜嘢,好似SQ咁,15年就換機,頭果五格A380已經比新個五架取代晒 |
|
|
|
|
因為唔係咁多航線可以填定晒一機>500人,好多時夾硬賤價賣機票,連成本都收唔返,只係好過運空氣。
|
|
|
|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9-2-17 16:09 編輯
可以當12米係744/77W(通街都係),12.8米係748(比原有大少少,而且係原有車型基礎開發),A380應該對應Megashuttle。
講返飛機,同樣係4個引擎,2架77W可以同一條線飛兩班或者分開飛兩條線,1架A380就只可以一條線飛一班而且載客量亦未必及得上2架77W。A380真係過大,除了而家已經飛緊的trunk route之外,已經冇乜市場可以容納佢地,東亞內部或者可以,但航程太短略嫌大材小用。講到載貨,市場上又係唔係真係需要大過748F的物體呢,假如A380F載到好多貨甚至上層都載埋,又會唔會重到航程超短而得物無所用。
歐洲人落錯注都唔係第一次,和諧機一樣係證明技術可行及乘客很喜歡但死在耗油,A350就好彩佢改得切但都算係後知後覺。
|
|
|
|
|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19-2-24 10:34 編輯
其實飛機都係越整越大。你睇下50年前737-classic幾大,而家737Max幾大架?就算係廣體機,777比DC-10,787比767,A330比A300等都大佐個碼
仲有一樣野,用飛機同巴士有樣野係唔可以比,係票價。
巴士票價固定,用大架D車可以減低成本
大架D飛機同樣可以減低成本,
但另一方面,機票價係海鮮價。
航空公司自然會用盡辦法開價開到盡,搵到班最俾得起錢0既客搭就最perfect
另一方面,乘客肯俾貴D搭直航機。
用細機飛直航,自然比大機只能夠飛大城市再轉機好搵。
二線城市皮費又平D。
順帶一提,以前部份航空公司用747,唔係因為條線有咁多客,
而係當年747唔止係最大架,亦係續航力最長嘅飛機。
747,尤其是747-400,開拓佐好多長途直航航線,自然可以收得貴,唔滿都維到皮。
與此同時,即使到今時今日,
747對好多航線黎講,都係太大架。
所以當年細架D嘅DC-10, 767, A330等機型出現,
好多公司都棄747取呢D較細嘅飛機
到A380出現,市場上大把細機都飛到咁遠,
自然係無咁成功
|
|
也許一片海 會重返大洋 也許一片港 會再得芳香 風吹過 堅守這個
|
|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9-2-24 17:32 編輯
Airbus就係計漏了當年747賣得除了載客量之外亦有續航力的優勢。
我之前在日本買了一本講747 Classics的書,從中可以見到70-90年代有唔少小型航空公司,只得幾架747甚至一機走天涯,就係靠747的航程開拓國際市場。747雖然係Queen of the Skies但其實算粗用,好多機都在短期內頻頻轉手,大公司亦不斷更新機隊,令到落後國家或小型公司可以有747用,將747散佈到全世界。
另外,當年其實波音都係「計錯數」,諗住客運會邁入超音速年代故在設計747時考慮貨運需求,結果而家推出50年後,747終於「回歸本業」主力做貨機,靠747-8F留住條生產線。
相反,A380可算生不逢時,2000年代中期77W出現,已經掃走大客量長途市場,但A380又做唔到貨機(直情冇出到),唔係得油王掃貨,會輸得重慘。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