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053h4 於 2007-5-29 13:27 發表 
"維基利是集團創作
沒有爭議性的議題是準確度很高
但涉及利益, 或什麼秘史
必須多多考証.."
閣下認為上述回文, 可推論出什麼conclusion?
本人明明指要多多考証, 除此以外有什麼conclusion ...
我說有關conclusion 的evidence 不是你quote 了的數句
而是你在前打了一大堆文字的那一篇....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7-5-29 20:07 發表 
為可不quote出來研究一下?
要了解東方日報的「行為」,得由以下文字說起:
據互聯網<<維基百科全書>>透露:
自從<<東方日報>>的創辦人馬惜珍於七十年代被港英政府通緝後,
其子馬澄坤曾於1994年透過政治捐獻英國保守黨約一百萬英鎊
以換取解除馬惜珍的通緝令但不成功(1998年1月21日<<英國獨立報>>)。
<<維基百科全書>>「馬惜珍」連結: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AC%E6%83%9C%E7%8F%8D&variant=zh-tw
另外有坊間未經證實傳聞指:
現時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及現時民主黨是受當時前港督彭定康所託創辦<<蘋果日報>>,
作為彭定康執政時期的「喉舌」,甚至成為回歸後為香港放下的「計時炸彈」。
個人意見認為:
事實上,彭定康此一著非常成功,回歸後的<<蘋果>>積極報導中央政府、特區政府
及親北京政黨的負面新聞,包括程介南「以權謀私」及煽動「七一」遊行觸發的
特區政府管治危機。
<<東方日報>>當時已是第一大報,有感於第一大報的地位沒有獲前港督彭定康尊重,
再加上政治捐獻保守黨失敗,醜聞於英國引起強烈反應。東方報業集團「性情大變」,
首先結束東方報業集團唯一一份英文報章<<東快訊>>(EASTERN EXPRESS),
政治立場由親英轉為親中,積極報導獲彭定康「寵幸」的<<蘋果日報>>(壹傳媒)及民主黨
的負面新聞、與及大肆報導被港英政府針對的新聞。
站友亦可參考<<維基百科全書>>的「東方報業集團」連結: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B1%E6%96%B9%E5%A0%B1%E6%A5%AD%E9%9B%86%E5%9C%98&variant=zh-tw
後來中央政府意識到傳媒統戰的重要性及表揚本地傳媒打擊「壹傳媒」有功,
2003年4月頒予馬澄坤及星島集團主席何柱國政協職位(有錯請指正!)。
以上這些事件都可以解釋到現時<<東方日報>>有異於其他本地傳媒的辦報作風,
包括:
1.報導反香港特區政府但不反中央政府的矛盾現象。
2.嘗試用極端嘩眾取寵的報導手法進逼道德及法律底線(<<蘋果>>亦有)。
例如封面大篇幅報導及刊登人命傷亡的交通意外的圖片及文字內容。
3.報導必須反中產(以反<<明報>>為主)、反壹傳媒及反民主黨。
結果經常造成雙重標準:例如他們指責壹傳媒(包括蘋果日報及壹本便利)刊登色情內容,
但自己的馬經版及F曡「男極圈」則其身不正,刊登大量含有色情成分的指壓中心、
「由個體戶提供之性服務」廣告及成人徵友、含色情成分的電話服務廣告。
亦沾染內地人說話的醜習,社論內容變成武俠小說、態度「陰陽怪氣」及
充斥大量無實質內容之形容詞文句,令人聯想起剛退休的外交部部長李肇星的
乖戾作風。
故此東方日報及太陽報的社論,均欠缺說服力。
5.為避免報導、評論被針對及保障作者人身安全,
部分專欄作家的文章(例如龍門陣裡)只用化名或假名示人。
雖然<<東方日報>>沒有捏造新聞的醜聞,
但由於報導內容自相矛盾,難以獲得社會人士尊重。
相反<<蘋果日報>>一開始就已經走真正「反中亂港」的路線,
即使捏造出來的「新聞」亦沒有明顯的前言不對後語的問題,
新聞及評論的思路較穩定和清晰,較容易令知識份子「接受」。
壹傳媒不是有良好聲譽和道德的傳媒,
但壹傳媒比東方更能清晰代表香港人的利益,
在重要事件中(例如雙普選、二十三條立法)<<蘋果日報>>
仍可獲得香港人最基本的一點點尊重。
傳媒的政治立場和「馬惜珍」一直是香港傳媒的禁忌,
如果有興趣探討這些問題,可嘗試報讀新聞及傳播學課程。
bold 了的字句令我覺得閣下是單單依照wikipedia 所說就下判斷....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