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山站月台及大堂相差距離大﹐因為中間有一層設備層﹐無對外開放。
會唔會其他西鐵站﹐都有相同原因﹐為減少車站佔地面積﹐需要增加樓層放設備﹐令到大堂及月台之間距離加長(大)?
|
|
|
|
|
唔好講到九鐵地鐵咁友誼咁款,當年地鐵起初拒絕同西鐵提供優惠,後來先改變態度,但南昌站唔似大圍站,九鐵沒有把西鐵改為左落右上和香港方向月台/掉轉咗方向(烏溪沙方向)月台之間整轉閘機,反而轉閘機設在大堂,變相浪費南昌站共同管理優勢
|
|
|
|
|
九鐵將西鐵設計成右上左落、甚至入南昌站前整立體交叉,造就同一個方向同台轉車,應該唔洗地鐵批准呀?
另外,南昌站由九鐵負責興建,即係話只要唔影響地鐵運作同要地鐵出一個仙,九鐵點調西鐵行車方向,我諗地鐵都冇興趣理。
至於轉車閘機,兩鐵合併前南昌站大堂咪已經整左囉,如果南昌整同台轉車,都只不過係月台整多排轉線閘機。
沙中線、將軍澳線、西港島線寒酸係寒酸在設計老土仲以為自己懶有特色,但某程度上往返大堂及月台的樓梯既長度,係比西鐵車站合理少少。
|
|
|
|
|
問題黎啦,西鐵車站講緊最細果個錦上路站,都大過多人用N倍既尖沙咀站,其他車站面積之大係通勤鐵路黎講更屬罕見(兆康站宏偉到似一個中小型城際鐵路車站多過一個「metro/subway」站XDD),仲有咩野面積要慳?另外,難道其他車站就沒有設備,點解地鐵車站可以做到月台上幾步就到大堂?
|
|
|
|
|
但講真,最理想嘅轉車方式係太子-旺角嘅跨月台轉乘,好處係唔洗上上落落
美孚、南昌、新紅磡、何文田、鑽石山真係一個差設計
希望日後建築師/工程師多動腦袋,突破框框,點樣可以更方便乘客轉車
上上落落並唔係一個理想嘅轉乘方式
|
|
|
|
|
起西鐵係sub-urban railway
AUS-WKS係metro級
level都唔同,無得咁樣比掛
|
|
|
|
|
但外國好多既近郊通勤鐵路車站都冇西鐵咁大,所以先話「罕見」。
反而外國大多近郊鐵路,係鄉郊/住宅區車站係好細好簡陋甚至係無人站XDD
|
|
|
|
|
timewater 發表於 2021-7-17 19:51
但講真,最理想嘅轉車方式係太子-旺角嘅跨月台轉乘,好處係唔洗上上落落
美孚、南昌、新紅磡、何文田、 ...
知喇,啲建築師/工程師都冇你咁有料,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匿埋係italk吹水真係嘥咗你,快啲去顧問公司應徵啦! |
|
|
|
|
我指既係當年兩鐵有冇同台轉車既概念喺度,好明顯就冇
亦因為咁九鐵亦冇誘因為咗呢樣嘢去同你轉行車方向
至於點解之後馬鐵又肯咁做,因為兩條線都係自己架嘛
同埋明顯九鐵係預計咗日後沙中線完成後大圍出市區方向兩條線可以做到同層轉車
西鐵啲站點解起到咁大上面都講咗,明顯係留位俾上蓋發展
例如你話將軍澳線好快上到大堂,其實係因為冇錢要cut cost咋
比較多人知既例子有寶琳站,因為cut cost減咗一層大堂同一邊月台
同埋你話地鐵車站月台上幾步就到大堂,我就唔係幾認同喇
睇下港島線啲站
|
|
KCRC . Keep Moving
|
|
|
Kelvin15190 發表於 2021-7-16 11:09
這我知道,我想說的是如果當年西鐵上下行交換後,雖土瓜灣站還是要起側式月臺,土瓜灣站至何文田站的路段 ...
都係島式變疊式
其實一樣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