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資料]
無奬問答遊戲:紅隧通車前最多用車路線
[複製鏈接]
|
頭3條過海路線都係九龍西 - 港島東,及九龍東 - 港島西
似乎想避免同小輪正面交鋒。
咁睇會唔會係一眾九龍東去佐敦道碼頭,及九龍西去九龍城碼頭嘅車削得最勁? |
|
|
|
|
開估:(1972年7月)
第一位:中巴2號:52輛;
第二位:中巴10號:46輛;
第三位:中巴7號:40輛;
第四位:九巴16號:33輛;
第五位:九巴1A號:32輛。
(1972年8月)
第一位:中巴7號:40輛;
第二位:九巴16號:33輛;
第三位:九巴1A號:32輛;
第四位:隧巴101號:30輛;
第五位:隧巴102號/中巴2號:28輛
(1972年9月)
第一位:隧巴101號:52輛;
第二位:隧巴102號:44輛;
第三位:中巴7號:40輛;
第四位:九巴16號:33輛;
第五位:九巴1A號:32輛。
(註:全部均為雙層巴士)
紅隧開中巴全面向2號及10號線開刀,起初應該中巴不夠巴士行隧道線,一下子在兩條線吸取近50部巴士,而其他如5號,8號等卻絲毫不動。
到後期中巴新車回來幫補紅隧線,2/10兩線也沒有受惠。
又奇怪的是2, 10車隊被斬接近一半,表列班次卻沒有太大影響,2和10號繼續是3-6分鐘一班。官方全程行車時間亦為38及34分鐘,照字面數字,車輛數字又的確可以覆蓋班次的需求。
如果說中巴投放2號及10號資源是為了隧道線,政府資料顯示1971年頭,2號、7號和10號已經是行緊三十幾輛巴士。這樣也有可能,不過政府及巴士公司應該完全估計不到紅隧帶來他們翻身機會,政府及巴士公司也嚴重低估了客源。
1971年是九巴經營極度困難的一年,翻查報道,當年九巴嚴重財困,減了專利權稅和巴士大幅加價兩次,都無法救巴士公司脫離財困,市民又嚴重不滿九巴服務,車長與資方勞資糾紛不斷,社會有強烈呼聲要求取締。
中巴也是財困,但看報導感覺沒有九巴的情況那麼嚴重。
而隧巴設計方面,起初交給政府的計劃,101及102是開朝七晚八,6-10分鐘一班。一開始即接到極多投訴,要立即採取措施補救。(註:手頭沒有102一開線的時間表,只有之後12月的時間表,但文件應該指所有隧巴線)
結果一個月間亂石投林,兩條線多了五十多輛車。
還有沒有其他資深板友有其他數據和觀點解釋這些現像? |
|
七擒孟獲尚知廉恥,但某相....
|
|
|
|
屎巴特色: 亂PLAN線,燒銀紙,趕乘客,保冗員,乞政府,屈特工
|
|
|
甚至阿嬸話打算清算佢呢。
52部車我諗應該同101齊名以來歷史最多用車路線吧。
所以,佢沒落應該比九巴50更加令人惋惜。
附上未有專營權時2及其他路線資料懷緬一下,當年2號比其他線還要疏車的年代:(檔案日期:1932年9月2日)
|
-
收費表
-
服務詳情表
|
七擒孟獲尚知廉恥,但某相....
|
|
|
當年中巴好似係一部車跟死一個人?即係司機休息,架車就休息。早夜更係用唔同車。所以佢名義上cut車,實際上喺條路度行嘅巴士數目可以不變? |
|
灌水無罪 腦霧有理
|
|
|
AVBWU291 發表於 2023-2-25 12:26
當年中巴好似係一部車跟死一個人?即係司機休息,架車就休息。早夜更係用唔同車。所以佢名義上cut車,實際 ...
當年咁缺車,車貴人平
聽落好唔合理喎 |
|
|
|
|
純粹資料補充:
1) 101第一日服務係14中巴+14九巴, 但第二日開始中巴已經派廿架巴士行走101, 後來更加開短途班次, 由西營盤開出
2) 72年7月及8月中巴7號係20單20雙, 72年9月係20單20雙, 唔係40雙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