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咗屯門幾十年,屯門人轉車模式根本唔係故意造成。
八十年代,友愛邨貴為全港人口密度最高屋邨,市中心一站客量不及安定可60M及60X一站打爆嘅情境,我還歷歷在目。
所以輕鐵重兵擺放安定友愛,不是無因。
當友安居民調遷到良景天水圍後,輕鐵軸心礙於彈性極度不足難以變遷。友安由以往一站打爆路線的巴士站,成為最就腳的轉乘輕鐵站。
且看260X及960開辦,撤出友安本來客倉地帶,因為客倉北移。轉車客便陸續分散為,友安向北行,市中心向南行。
以往運輸署邀請巴士公司開辦路線,出信給巴士公司之餘,亦會Draft一份類似服務詳情表供開辦方Comment,44係運輸署提議,發信向九巴詢問開辦意向,自然不少得呢個路線構思圖。
九巴可以按該草稿進行修訂,九巴拒絕得,一定深思熟慮無論點改都無自己的優勢。
亦不能否認VIP區對上水小巴的優勢,直至200X年,馬生重兵擺放友愛邨站,因為呢個站一陣間就可以打爆返上水。如果唔係九巴開261寧願捨棄獨市的置樂花園,都要插隻腳入友愛邨?
|
|
七擒孟獲尚知廉恥,但某相....
|
|
|
Gary_B 發表於 2024-6-16 00:52
97前北上不算多人 276系主力做新西轉東鐵客 欖隧未通
屯水臨時線 (60P?) 既客量的確可以參考 但似乎睇唔 ...
一半半啦
當年新界工商業活動偏少,例如亦冇科學園呢啲大型返工地點,來往新界東西返工返學或消費需求頗低。
相反,即使未有自由行,主要仍然係香港人北上。但作為唯一主要陸路離境口岸,北上需求比例上亦多,唔似今時今日分散到各唔同口岸。
而當年亦經常出現爭司機隔離位擺篋/紅白藍,證明北上人數不少。 |
|
|
|
|
其實都唔係少人,60P情況更不能作指標。
想當年屯門公路出事,利用60P經東部出九龍市區,都要150分鐘以上才回家/到達。
況且只屬臨時服務,有時連開咗都唔知。
加上以前資訊邊有咁發達。
我和父親經常北上回國內,由坐63巴士轉17號紅頂開始,試過好多次成部紅頂乘客都認得係從部63過來。
後來276開辦,我用了3年時間才能說服自己父親轉坐276。知道快後,索性搭輕鐵去天瑞轉276。
60P開20分鐘一班,亦只限市中心、新墟及紅橋有站。很難說服大家其他誘因不坐5-8分鐘一班輕鐵,轉乘車鍊式的276或17號紅頂。
|
|
七擒孟獲尚知廉恥,但某相....
|
|
|
KC3555 發表於 2024-6-16 01:32
住咗屯門幾十年,屯門人轉車模式根本唔係故意造成。
八十年代,友愛邨貴為全港人口密度最高屋邨,市中心 ...
其實大部份新市鎮至少一開始係市中心轉車模式(沙田算係少數,因為主要通往市區嘅出入口獅隧/大埔道唔近市中心,而佢係M線九龍塘轉車模式)
另外,輕鐵專區亦深化咗市中心轉車模式
而九十年代九巴話語權仍相當大,除咗cut線呢啲難碌之外,開唔開線同條線點走真係佢想點就點
而現實地即使以前路面交通冇咁繁忙,要巴士日間碌曬成個屯門亦不太可能,即使較後期開辦嘅260X/E33/259D全日/263全日等亦只能做市中心附帶其他部份週邊地區,但小巴嘅靈活性反而容許佢名義上做曬差唔多成個屯門(上滿直落公路又得/中途起載/市中心特車)
只係想指出44一開始走線做曬成個屯門唔代表如果當日九巴肯做而冇小巴亦都一樣兜曬成個屯門
就算話B3系肯做曬成個屯門,都係近十數年嘅事,屯門人口已達50萬 |
|
|
|
|
KC3555 發表於 2024-6-16 01:48
其實都唔係少人,60P情況更不能作指標。
想當年屯門公路出事,利用60P經東部出九龍市區,都要150分鐘 ...
無錯
而且60P亦偏向太早期,未有97/98年開始咁多人
而臨時措拖加資訊流動唔太發達亦唔太多人搭
印象中,除咗第一次因屯公碌咗舊石而有人要喺屯公行路出城而開,第一次稍為多人搭,因為上埋電視新聞
但火車加60P實在太耐,唔少人見過鬼怕黑
之後開嘅60P冇第一次咁大件事,唔少人寧願搏繼續搭返普通屯公車(類似今日搏屯公唔塞車走去搭巴士唔搭西鐵)就更少客 |
|
|
|
|
話分兩頭,當你睇返政府文獻,九巴話語權係大,但都要睇路線規劃由邊個去做。
九巴主動規劃路線交俾運輸署審批,同運輸署規劃路線諮詢九巴做唔做係兩碼子的事。
九巴主動的路線規劃性大,經交通諮詢委員會去把關。並且只有其他反對聲音主動出信去運輸署提出反對。
政府幾乎會出哂信俾唔同Party,而44小巴亦有政府出信要求九廣鐵路表達意見,九廣鐵路亦有回覆運輸署。
|
|
七擒孟獲尚知廉恥,但某相....
|
|
|
KC3555 發表於 2024-6-16 02:15
話分兩頭,當你睇返政府文獻,九巴話語權係大,但都要睇路線規劃由邊個去做。
九巴主動規劃路線交俾運輸 ...
同時亦唔見得運輸署會劃條兜曬成個屯門嘅上水巴士線要九巴做
純粹因為確定咗比小巴做先有佢嘅flexibility劃到條咁嘅走線 |
|
|
|
|
當年屯門碼頭仲有船搭出市區,唔少人搭船轉輕鐵返屋企~ |
|
|
|
|
本帖最後由 KC3555 於 2024-6-16 10:19 編輯
睇過本身份文件係咁樣,都唔知你駁嚟做乜。
後來B3亦係一個例子,城巴成功投得後,都同政府講效益唔大,加一條B3X。
問題本身於97年時,九巴根本對跨市鎮之間路線想法係相當保守。只係仍然覺得新界出九龍先係有利可圖。就算278P坐到滿瀉,都慢慢先轉到全日。
|
|
七擒孟獲尚知廉恥,但某相....
|
|
|
將隧塞車都係近十年八年嘅事
(即係將南/ 康城入伙至到將南開通)
開102嘅年代邊有塞死
同埋小巴嘅「靈活」都係講緊行將隧
唔會話可以變成行寶林路/ 清水灣道出城
(最多就係左穿右插搵位攝)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