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計劃/RPP]
2025-26 元朗RPP
[複製鏈接]
|
站長睇住個ETA排班次,技術難度高極有限
至於班次調節點
理論上可以嘉道理路邊整塊版show等候時間
唔一定要車長睇手機
|
|
|
|
|
不過都係嗰句因為64K唔係沿途單飛獨市,大量幾飛短棍區間加小巴,淨係單獨自己做到完美都冇乜用,不如唔好搞咁多嘢。而家有各款短棍區間清客已經好足夠,64K特性做成容易車距不均,有短棍區間路段64K留後唔係太大問題,但如果堆短棍都清唔曬留後或冇短棍路段清唔曬留後先比較大問題
咁呢個就睇下九巴有無決心去搞啦
宜家個問題係
居民指住架頂閘既64K前車,話隔18分鐘,好疏,唔夠載
巴士公司/運輸署就指住架半空既64K後車,話無問題,夠載
唔去處理既,呢個爭議只會拗到2046 |
|
|
|
|
本帖最後由 ccchhhuuunnn 於 2025-2-24 02:34 編輯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5-2-24 02:18
咁呢個就睇下九巴有無決心去搞啦
宜家個問題係
官方標準係計最繁忙半小時載客率,冇更細嘅二十或十五分鐘或十分鐘,已經係一個答案。香港地塞車、燈位唔少,少少車距不穩就要處理的話都幾唔得閒 |
|
|
|
|
如果情況擺喺一堆經過繁忙路段嘅路線,
你都仲叫有道理,例如以前嘅紅隧,或者今日嘅死亡交叉等等。
但64K?
其實佢經過嘅塞車黑點並唔算多喎,
只係條線太長兼太多上落,先至搞成咁。
|
|
古生死左,大家終於可以支持返青衣有合理既巴士服務啦。
|
|
|
neoplan720p 發表於 2025-2-24 03:07
如果情況擺喺一堆經過繁忙路段嘅路線,
你都仲叫有道理,例如以前嘅紅隧,或者今日嘅死亡交叉等等。
塞車對車距不均影響有限
通常尖峰時段都係一個normal distribution
尖鋒時期初段自然係同前車越拉越遠,後期就自然掉轉同前車越追越近
所以站多燈位多人多上落多車密影響車距會遠多過塞車
雖然巴士公司有義務同責任去提升服務水平,特別係隨住ETA等科技進步,不過64K呢啲case佔全港所有巴士線嘅比重唔多,要特別作出安排效益好有限。
更重要嘅係,例如現時八達通載客數據貌似提供big data予巴士公司檢視載客率或使用情況以供日後「修訂班次」(aka減班)。類似自動或手動real-time監察每部車行到每個點嘅載客率技術或even out班次調節等措拖如果順利發展同執行的話,自然連後車idle capacity都可以計到盡用到盡,嗰堆因為車距不均而出現、負責執雞執留後包底嘅短棍區棍區間車更加可以再減班減到啱啱好。同12.8/ETA一樣都係糖衣毒藥嚟,所以真係唔使心急咁上心積極去搞呢堆嘢。
而返返去多次強調64K好多位並非獨市,其他線或小巴兜走曬啲客,成件事個複雜性唔係咁容易單方面控制到。 |
|
|
|
|
官方標準係一回事
呢個case,居民訴求有一定合理性
人口有返咁上下既區,要等足20分鐘先上到車,不滿好正常
64K 係一條 流水客量龐大、班次頻密、極長途 既鄉郊線
同時兼任埋幾個大區既駁鐵服務
縱觀全香港,無第二條線係咁既運作模式
優點唔係無,但同時都有一堆64K獨有既缺點
既然係unique case,值得考慮下度身訂造unique solution
|
|
|
|
|
FBI2 發表於 2025-2-20 17:01
XB2..... 編號好搞笑
原來會費公司死都唔找B2/X重組數, 係因為冇得加價?
咁鍾意X, 唔爭在開埋X3M,X23R,X37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