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十號風球為何唔開藍田至油塘段, 但又開康城站
[複製鏈接]
|
隨著城市化﹐打風的市區危險係比以前細的。
所以﹐十多廿年前開始就出現打風期間有商業活動﹐例如飲茶睇戲。
你話係唔係可以返回昔日全部人都留在家(安全地方)﹐相信已經不太可能。
係唔係應該改變一下﹐一條新建的路線﹐按客觀環境去決定是否設計到全天侯行車﹐的確係可以探討的。
當然﹐我唔係講現時要處理已開通的路線﹐去檢討是否需要整到全天侯行車。
純粹吹下水討論一下:
以紅磡屯馬線為例﹐2邊的露天空間不長﹐一開始已經設計到有上蓋﹐與建上蓋成本不高。
這2段路有上蓋﹐除了可以全天候行車﹐亦可保障則邊泊車區進出主線﹐不受惡劣天氣影響。
天氣好轉後﹐回復正常行車時﹐就可以縮減 檢查時間 / 清理外來雜物﹐加快由泊車區開出列車的時間﹐快一些可以提供較密的正常班次。
加埋泊車區出入這個因素﹐我唔評論當初興建之時是否值得同時加設上蓋﹐留番大家自行評價。
反正一切已經過去﹐亦唔見得MTR會為 "非親生仔" 去做這些 "增值"。
|
|
|
|
|
kei_hk 發表於 2025-7-25 04:22
隨著城市化﹐打風的市區危險係比以前細的。
所以﹐十多廿年前開始就出現打風期間有商業活動﹐例如飲茶睇 ...
由以往照開,去到講明八號再上會停運室外段,明顯係發現佐風險唔係細,
亦係對風險嘅容忍度低佐。
本身八號波全城有限度運作,已經唔多人要週圍去。
再上九號十號一來唔會無預警,二來各大機構有哂protocol應對。
調番轉十落九落八再落三,唔係一下子發生。
一路有人mon住,就算有野要執,D黎生未有耐出動晨早搞掂哂。
咁唔需要檢查快佐去邊呢?
都唔好提一年一次都唔知有冇,而屯馬响紅磡斷纜,都只係轉多兩次車?
|
|
|
|
|
本帖最後由 HU6455 於 2025-7-25 20:27 編輯
MTR大把地方起果時跟本吾會考慮營運需要!(將軍澳綫大量例子)
而且論成本,顯徑站變空内站成本更底!佢就係吾去做
每一次都係為左省少少錢而放棄香港人實際需要
|
|
|
|
|
我都想知道當年綠線仲係去北角鰂魚涌年代當惡劣天氣下係咪東隧段都停開定係用分兩段提供服務(即係YMT至CHH和東隧段)呢?
|
|
|
|
|
AtrHenu 發表於 2025-7-25 14:15
我都想知道當年綠線仲係去北角鰂魚涌年代當惡劣天氣下係咪東隧段都停開定係用分兩段提供服務(即係YMT至CH ...
你不如查下由東隧通車至將軍澳線通車之間,經歷佐幾多次十號風球,
同埋係邊年邊單野令到各大公共交通機構,風暴時期嘅交通安排更加保守穩陣? |
|
|
|
|
HU6455 發表於 2025-7-25 12:09
MTR大把地方起果時跟本吾會考慮營運需要!(將軍澳綫大量例子)
而且論成本,顯徑站變空内站成本更底!佢 ...
起室內站慳到錢就晨早起佐室內站啦
山草藥噏得就噏 |
|
|
|
|
AtrHenu 發表於 2025-7-25 22:15
我都想知道當年綠線仲係去北角鰂魚涌年代當惡劣天氣下係咪東隧段都停開定係用分兩段提供服務(即係YMT至CH ...
藍田同東隧之間有露天路段,試過電纜被雷擊毀。 |
|
|
|
|
s3n370 發表於 2025-7-25 19:51
由以往照開,去到講明八號再上會停運室外段,明顯係發現佐風險唔係細,
亦係對風險嘅容忍度低佐。
十號從來唔會轉九號,九號意義係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所以落波時就唔符合增強定義,因此不再改發九號,而係直接跳去八號。 |
|
|
|
|
本帖最後由 newlife 於 2025-7-26 22:54 編輯
Toz 發表於 2025-7-22 12:47
九號波十號波,開比你係人情,唔開係道理
對岸澳門輕軌連八號波都提供唔到服務,所以港人應該珍惜8號風球下仍可搭港鐵,至於9號或以上風球表示颱風即將或現正正面襲港,市面情況已十分惡劣,可能構成生命危險,如無必要真係唔好出街,除非樓下無縫連接商場或地底鐵路站,如需上班,一係盡量喺九號發出前搭鐵,否則九號發出後才被call返工而又冇鐵,咁就要冒風險並繳付附加費搭的士。 |
|
|
|
|
其實唔少基層工作都要輪班+「點都要返工」
至於附加費的士,一嚟負擔都重(講緊隨時加你$500 up)
二嚟公司好大機會借機無得claim
三嚟你想call都未必有
上得9,甚至10
個風隨時玩你成日
唔通一朝起身就返公司
坐足7/ 8粒鐘等「夠鐘返工」?
當然,非必要人士就梗係唔好出街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