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R) Railway 鐵路討論區 香港鐵路 (R1) 荃灣支線問題
開啟左側

荃灣支線問題

[複製鏈接]
sg 發表於 2007-11-18 22:41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LRV1008 於 2007-11-18 21:04 發表
離一離題:
請先留意其他城市地鐵系統的歷史先作出評價!

倫敦地鐵百幾年前由多間公司建造,轉車當然會比較迂迴曲折,
正如九廣西鐵及地鐵的南昌同美孚站、九廣東鐵及地鐵的尖沙咀/尖東同九龍塘站。
而較新建成的 VICTORIA  LINE 已經將大部份轉車站造成 CROSS PLATFROM INTERCHANGE

而且香港鐵路設計又唔見得特別好,由 A 地往 B 地要轉 2-3 次車亦唔出奇,
換轉倫敦*地鐵 (非輕鐵) 往任何一站都只需轉 1 次車就可以

只可惜早期修正系統以及現時的新線設計上都只會往中環發展...


系統的歷史和倫敦地鐵百幾年前由多間公司建造,轉車當然會比較迂迴曲折的理據根本不成立,
轉車路線較曲折,係跟地鐵網絡整體規劃及車站設計有關,
承建公司只負責按圖則施工,並不牽涉整體規劃及車站設計,
為什麼香港地鐵在加建新線時,往往可以做到方便乘客,香港地鐵在荔景及北角等站,
以加建或改建的方式,設計成把新月台跟現有月台,平衡連接,減少乘客轉換樓層的次數,
減少乘客轉車的距離,節省乘客轉車的時間, 節省空間及建造成本.

以倫敦地鐵最新落成的Jubliee Line-- Westminster,Waterloo,London Bridge,Canada Water,Canary Wharf站為例,
它們的轉車路線十分曲折,令乘客不便,試想下從希斯路機場下機再上地鐵,手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之後還要經過不少樓梯,迂迴曲折的轉車通道,
又上又落,這些叫方便麼?

難道倫敦地鐵不能從百幾年的建造經驗歷史中汲取教訓?還得搞罷工,部分車線還全線停駛兩天做Engineering works ,
這無疑是置乘客的不便於不理? 這是叫不思進取!
煒鑫扮師奶  已經俾人拉
Seiko 發表於 2007-11-18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LRV1008 於 2007-11-18 21:04 發表
而且香港鐵路設計又唔見得特別好,由 A 地往 B 地要轉 2-3 次車亦唔出奇,
換轉倫敦*地鐵 (非輕鐵) 往任何一站都只需轉 1 次車就可以

有冇誇大呀...拎張倫敦地鐵圖出來, 要找出轉1次車以上既最直接路程都唔少啦.

只可惜早期修正系統以及現時的新線設計上都只會往中環發展...

中環係CBD, 又係香港既心臟, 向中環發展係合情合理既規劃.
至於要在香港興建唔入核心區域既環狀鐵路線, 暫時似乎未有足夠客量支持.
dennis28a 發表於 2007-11-18 23:2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g 於 2007-11-18 19:46 發表


先謝閣下補回解釋了修正早期系統(MIS)的路段,但仍有小的謬誤存在,
在1973年石油危機,令全球經濟不景氣,使日本單一承建公司退出,
其後,政府及集體運輸管理局將建造合約拆細,
以及把早期系統的規模縮減為,先建中環至旺角段及旺角至觀塘段,
成為了MIS,以減低承建商融資上的風險,同時使工程可以早日可以開工.


小弟只是 skip 了有關部份,並非存在謬誤(石油危機前的部份,都是在維基看看吧)。

1970年規劃的整個系統的設計,是包括兩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閣下提及的方案,在旺角站建立大型的三線轉車站,
另一個方案是包括觀塘支線及荃灣支線直接連接港九線過海。
結果雖然是使用了前者,但是在繁忙時間時,觀塘支線及荃灣支線按需要而直接過海。

因此,觀塘支線及荃灣支線仍是港九線的支線,只是日常設計上不是直通運轉。
(雖然實際上真是三線營運,但只是同一系統內)

而且,在1970年的早期系統中,是並不包括太子站(甚至整個系統也沒有),
早期系統是由以下路段組成(來源是在維基,即是小弟所寫的內容):
第1期 - 觀塘支綫:旺角 ↔ 彩虹
第2期 - 港島綫:上環街市 ↔ 海軍船塢、港九綫:海軍船塢 ↔ 旺角
第3期 - 荃灣支綫:旺角 ↔ 荔枝角
第4期 - 觀塘支綫:彩虹 ↔ 觀塘
gakei 發表於 2007-11-18 23:30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倫敦地鐵經常停駛維修, 所以經常有 Railway Replacement Bus,
香港則改建荔景站這麼複雜的工程, 也可以在沒有一天中斷服務下
完成, 我一英國朋友每次提到都覺得很令人匪夷所思。
祺人祺事 是神奇技倆
LRV1008 發表於 2007-11-18 23:4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g 於 2007-11-18 22:41 發表


以倫敦地鐵最新落成的Jubliee Line-- Westminster,Waterloo,London Bridge,Canada Water,Canary Wharf站為例,
它們的轉車路線十分曲折,令乘客不便,試想下從希斯路機場下機再上地鐵,手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之後還要經過不少樓梯,迂迴曲折的轉車通道,
又上又落,這些叫方便麼?


提提你:Is "Jubilee Line" not "Jubliee Line"
以及 Canada Water 同 Canary Wharf 都無 underground 轉,只有輕鐵同 overground 轉

再用用先:
以香地鐵新落成的東涌線 / 機場快線 香港 - 中環站 為例,
它的轉車路線十分曲折,令乘客不便,試想下從香港機場下機再上地鐵,手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之後還要經過不少樓梯,迂迴曲折的轉車通道,
又上又落,這些叫方便麼?
 樓主| ArnoldC 發表於 2007-11-19 00:1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LRV1008 於 2007-11-18 23:49 發表


提提你:Is "Jubilee Line" not "Jubliee Line"
以及 Canada Water 同 Canary Wharf 都無 underground 轉,只有輕鐵同 overground 轉

再用用先:
以香地鐵新落成的東涌線 / 機場快線 香港 - 中環站 為例,
它的轉車路線 ...



倫敦地鐵確實係多間唔同既公司各自起,
後來先收歸同一公司旗下。
但無論如何,
而家香港人既眼光來睇係唔合格!

比起倫敦地鐵既跑樓梯法,
HOK<>CEN既兩條電梯+兩條自動道+光猛乾淨有冷氣係非常舒服!
gakei 發表於 2007-11-19 01:01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o係呢個問題上, 我考慮o既係o係地理上可行o既情況下,
設計上對乘客轉乘方面o既方便程度。當然年代、技術、
成本都係考慮之列, 不同地方不同時間唔係咁易比較。
祺人祺事 是神奇技倆
pakchi70 發表於 2007-11-19 01:11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LRV1008 發表於 2007-11-19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gakei 於 2007-11-19 01:01 發表
o係呢個問題上, 我考慮o既係o係地理上可行o既情況下,
設計上對乘客轉乘方面o既方便程度。當然年代、技術、
成本都係考慮之列, 不同地方不同時間唔係咁易比較。


原帖由 sg 於 2007-11-18 19:46 發表

不像倫敦,利物浦,巴黎,羅馬,米蘭,廣州,上海,北京地鐵的設計般,往來路面,大堂,月台及轉車的人行流線迂迴曲折,
又上又落,繞一大輪圈,有些甚至要走上路面,才可以轉車,同時也缺乏垂直升降機及扶手梯,令孕婦,老人,殘疾人及攜大件行李的乘客倍感不便,叫苦連天.

慶幸這些荒謬的設計,不會在香港地鐵出現


終於引導到有人講呢句說話!

mr. sg, 現今社會,唔好睇到咁偏激
每一個 system 都有長短處
香港好,倫敦好,一定有佢設計上的不足
咁日日經 QUARRY BAY 轉車要上上落落,又叫苦連天?
習慣 LONDON TUBE 的人,又唔覺有幾叫苦連天 WO,反而覺得佢方便,起碼唔駛狂轉車
sg 發表於 2007-11-20 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LRV1008 於 2007-11-19 18:28 發表





終於引導到有人講呢句說話!

mr. sg, 現今社會,唔好睇到咁偏激
每一個 system 都有長短處
香港好,倫敦好,一定有佢設計上的不足
咁日日經 QUARRY BAY 轉車要上上落落,又叫苦連天?
習慣 LONDON TUBE 的人,又唔覺有幾叫苦 ...



又幾苦咖,繼鰂魚涌地鐵站之後咪無左咁既設計,同埋加左電梯,
起碼香港識諗辦法改善,倫敦只是找籍口遮醜!
睇下Service Update 塊板, 成日都Partly Closure ,
車站日日修修補補,甩甩漏漏,牆上又有鐘乳石,又有裂痕,
人行流線覆雜,火燭爆炸都唔知點走先出到大街,
睇下Piccadilly Line 的Russell Square Station 大堂塊牌有幾多個人係度?
為安全計不如成條LONDON TUBE分期拆過再起啦,
習慣 LONDON TUBE 的人,叫苦有人理咩? TfL 改到幾多呢? 罷少d工當幫忙囉!!!
呢d叫啞子吃黃蓮,迫住硬食姐!!!
煒鑫扮師奶  已經俾人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1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