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鰂魚涌係今時今日起, 設計上會唔會有咩改變?
原帖由 sg 於 2007-11-20 09:46 發表 
又幾苦咖,繼鰂魚涌地鐵站之後咪無左咁既設計,同埋加左電梯,
起碼香港識諗辦法改善,倫敦只是找籍口遮醜!
睇下Service Update 塊板, 成日都Partly Closure ,
車站日日修修補補,甩甩漏漏,牆上又有鐘乳石,又有裂痕,
... |
|
祺人祺事 是神奇技倆
|
|
|
原帖由 gakei 於 2007-11-20 20:11 發表 
如果鰂魚涌係今時今日起, 設計上會唔會有咩改變?
應該會好過依家,但由於行車方向不是平行(港島線:東-西,
將軍澳線:南-北)仍然做唔到對面月台互轉港島線及將軍澳線,
不過兩線互轉的通道設計會更好 |
|
|
|
|
原帖由 luckystar2007 於 2007-11-20 23:00 發表 
應該會好過依家,但由於行車方向不是平行(港島線:東-西,
將軍澳線:南-北)仍然做唔到對面月台互轉港島線及將軍澳線,
不過兩線互轉的通道設計會更好 ...
問題上不是在車站地點的問題,而是東隧的位置。
若果東隧的位置可以改變,轉車站根本不是在鰂魚涌站,而是太古站。 |
|
|
|
|
原帖由 gakei 於 2007-11-20 20:11 發表 
如果鰂魚涌係今時今日起, 設計上會唔會有咩改變?
記得大約在十多年前在香港電台的透明列車服務台中,有聽衆投訴過鰂魚涌站的設計不良,
而當時的地鐵公司公關部職員解釋,因為原先鰂魚涌站的設計,並非用作轉車站,
鰂魚涌站是因東隧通車而加建下層觀塘線月台.
此後,地鐵分別在鰂魚涌站加建升降機連接上下層月台及
把觀塘線延長至北角站,並把日後的新轉車站盡可能設計成兩線平行的轉車方式,
以方便乘客.
如果無經過鰂魚涌站這個不良例子,相信轉車站設計上未必會有改善. |
|
煒鑫扮師奶 已經俾人拉
|
|
|
原帖由 luckystar2007 於 2007-11-20 23:00 發表 
應該會好過依家,但由於行車方向不是平行(港島線:東-西,
將軍澳線:南-北)仍然做唔到對面月台互轉港島線及將軍澳線,
不過兩線互轉的通道設計會更好 ...
宜家佢會寧願把行車隧道轉多少少彎,做到一個過對面月台平行互轉的車站,
都唔會整到個站的設計咁大咁複雜.對大家都好,乘客行少d,
人行流線簡單直接,又無咁易蕩失路,而家仲有埋緊急出口樓梯,有火燭爆炸都易d走到上大街,
地鐵又可以慳到建築,管理,運作成本.
諗起廣州地鐵的體育西路站的廣播,乘客先從站台到站廳換乘地鐵三號線,
對比返香港地鐵的金鐘站的廣播,乘客請到對面月台轉車往荃灣線沿途各站,
(可能而家的廣播改左,但係設計無變)
香港地鐵的轉車提示,聽落去都無咁易令人混淆,同時唔洗令乘客兜咁多冤枉路.
但係倫敦地鐵Zone 1的轉車站,冤枉路比起廣州更多.,
但係去到出少少Zone 2and Zone 4 的Wembly Park, Finchley Road又反而好d,
又做到一些過對面月台平行互轉的車站.
其實我唔係偏激,只不過行咁多年冤枉路行到火滾姐!!!
[ 本帖最後由 sg 於 2007-11-21 01:59 編輯 ] |
|
煒鑫扮師奶 已經俾人拉
|
|
|
原帖由 sg 於 2007-11-21 01:45 發表 
宜家佢會寧願把行車隧道轉多少少彎,做到一個過對面月台平行互轉的車站,
都唔會整到個站的設計咁大咁複雜.對大家都好,乘客行少d,
人行流線簡單直接,又無咁易蕩失路,而家仲有埋緊急出口樓梯,有火燭爆炸都易d走到上大 ...
地鐵冇左去哪月台的廣播很耐
下一站:金鐘,乘客可以轉乘港島線;左邊嘅車門將會打開。
Next station: Admiralty. Interchange station for the Island Line.
Doors will open on the left.
[ 本帖最後由 hklam 於 2007-11-21 02:03 編輯 ] |
|
|
|
|
原帖由 sg 於 2007-11-21 01:17 發表 
如果無經過鰂魚涌站這個不良例子,相信轉車站設計上未必會有改善.
地鐵o係設計太子、旺角站o既年代已經有非常 user friendly o既轉車站設計,
鰂魚涌站係比較後期起o既, 若非歷史、地理因素 (e.g. 東隧後期才建), 都唔會設
計成咁, 所以有點兒係迫不得已。同樣情況搬到十年後廿年後, 我懷疑唔會
改良得多少, 至少未必可能會出現同層平行月台轉車。
所以鰂魚涌站係一個獨立情況, 我唔認為佢點樣影響隨後o既 "改善" 設計,
因為o係好早期個設計已經很好 (太子、旺角、金鐘 etc.) |
|
祺人祺事 是神奇技倆
|
|
|
With regard to the age of the system,
I do not find London Underground is so bad, as far as I know,
Tfl is working hard to improve
accessa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it also has a totally
low floor bus system as a alternative.
At least, London Underground have more comfortable seats
then HK MTR, and Tfl has done a really good job in
passenger infomation no matter in signs and maps
for surrounding areas of stations. To say, I do think
Paris Metro System is much worse then London,
which is really dirty and lack of signs. |
|
|
|
|
原帖由 sg 於 2007-11-21 01:45 發表 
宜家佢會寧願把行車隧道轉多少少彎,做到一個過對面月台平行互轉的車站,
都唔會整到個站的設計咁大咁複雜.對大家都好,乘客行少d,
人行流線簡單直接,又無咁易蕩失路,而家仲有埋緊急出口樓梯,有火燭爆炸都易d走到上大 ...
佢就算做到幾彎都無用...
根本就係東隧地鐵港島出口地理位置丸低...
無辦法升到同港島線一樣咁高...
佢個設計已經係盡量升到最高待d客唔駛行咁遠ga la...
所以你講既"把行車隧道轉多少少彎,做到一個過對面月台平行互轉的車站"
在事實上係無辦法實現的...(p.s. 睇地圖而唔計兩個月台/定線高度係絕對做到你講既野) |
|
Spacor2~飛躍人生-非凡感受~
|
|
|
原帖由 kmb113 於 2007-11-21 11:11 發表 
佢就算做到幾彎都無用...
根本就係東隧地鐵港島出口地理位置丸低...
無辦法升到同港島線一樣咁高...
佢個設計已經係盡量升到最高待d客唔駛行咁遠ga la...
所以你講既"把行車隧道轉多少少彎,做到一個過對面月台平行 ...
留意一下,地鐵東隧港島出口本身接近地面,由隧道出口至鰂魚涌站,是一直下斜到將軍澳線月台,而非上斜。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