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tonyng 於 2008-8-20 00:10 發表 
港鐵有什麼錯誤?西港島線大學站(暫定)的代號用UVI就是為了避免與東鐵線大學站多年使用的UNI相撞。
正如大圍用了TAW、太和就用TWO; 荃灣用了TSW、天水圍就用TIS。
想更正少少,東鐵線嚮來係用2個字母,3個字母係好後期先有;
而天水圍站名同荃灣站都冇關係,因為"TIS"在西鐵開線時(合併前)已經存在,所以不涉及重覆代號問題,同前地鐵都無關。而之所以要用TIS,係因為前九鐵車務運作的原因 |
|
|
|
|
原帖由 kkt 於 2008-8-19 21:25 發表 
但MTR最近某一本新出的operations manual
旺角東站個英文簡稱變左MKE
唔知會o係新改
定係今次打錯左,遲d出修訂喇
個人覺得係打錯,因為以前M的做法,"E"行尾係used for Extension,所以唔會咁用 |
|
|
|
|
原帖由 ChickenTong 於 2008-8-20 23:56 發表 
恕我唔同意TIS講法,
咁點解釋九鐵旺角站用MKK,唔用MOK?
你唔同意,而且仲用"專業鐵迷"的諗法我唔可以阻止你,不過我地運作上真係有另一個原因,不過作為一個乘客,知道點解會係咁其實冇咩意思…
不過可以講多少少,曾幾何時前九鐵的確用了TSW作為天水圍的代號…
[ 本帖最後由 Megabus 於 2008-8-21 00:22 編輯 ] |
評分
-
參與人數 1 | aPower +1 |
收起
理由
|
cky
| + 1 |
贊同, 本來就係俾鐵路員工睇, 佢地明白就得 ...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原帖由 Megabus 於 2008-8-20 23:35 發表 
想更正少少,東鐵線嚮來係用2個字母,3個字母係好後期先有;
而天水圍站名同荃灣站都冇關係,因為"TIS"在西鐵開線時(合併前)已經存在,所以不涉及重覆代號問題,同前地鐵都無關。而之所以要用TIS,係因為前九鐵車務運作的原因 ...
當然與前地鐵公司無直接關係,因為九鐵使用的三個字母代號,其實是根據前運輸局或運輸署《鐵路發展策略》內所編訂的,而當局將天水圍的代號定為TIS就是為了與荃灣的TSW有所區別。 |
|
|
|
|
原帖由 Megabus 於 2008-8-21 00:04 發表 
你唔同意,而且仲用"專業鐵迷"的諗法我唔可以阻止你,不過我地運作上真係有另一個原因,不過作為一個乘客,知道點解會係咁其實冇咩意思…
不過可以講多少少,曾幾何時前九鐵的確用了TSW作為天水圍的代號… ...
我贊同你的觀點
代號本來係俾鐵路員工睇, 佢地明白就得喇
就算佢用 ABC, XYZ, 3H2 之類都係同一道理
作為乘客, 代號是否會影響車程? 會令到搭錯車嗎?
再者, 平日同其他人溝通, 斷估唔會咁潮話: 今晚幾點鐘晌 MKK/SHS 等下話?
[ 本帖最後由 cky 於 2008-8-21 01:58 編輯 ] |
|
|
|
|
原帖由 cky 於 2008-8-21 01:56 發表 
再者, 平日同其他人溝通, 斷估唔會咁潮話: 今晚幾點鐘晌 MKK/SHS 等下話?
依個係要睇下一般人點簡化地區英文名稱而定,
剛巧 TST 與尖沙咀站的代號一樣,總是有人用這一類網路用語。 |
|
惡意回復是不道德的行為。
|
|
|
原帖由 Megabus 於 2008-8-20 23:35 發表 
想更正少少,東鐵線嚮來係用2個字母,3個字母係好後期先有;
而天水圍站名同荃灣站都冇關係,因為"TIS"在西鐵開線時(合併前)已經存在,所以不涉及重覆代號問題,同前地鐵都無關。而之所以要用TIS,係因為前九鐵車務運作的原因 ...
在東鐵的系統中,九龍塘站的確是用上了 KT,而非 KOT,
大圍、沙田、火炭也是一樣。
似乎正式規範兩鐵車站代號,應是在 1989 年的 CTS-2 出現,
主因是在規劃鐵路時,根本無法在路線圖上寫上太多車站的名稱,因而用上了兩鐵的車站代號。
而此時,兩鐵的車站代號也不時在政府的文件上出現,
同時成為一種鐵路公司及政府官方的用法。
原則上而言,車站代號只是鐵路公司及政府在規劃及營運上的文字,
根本與市民無關,亦無所謂的「同不同意」之說。 |
|
惡意回復是不道德的行為。
|
|
|
原帖由 ChickenTong 於 2008-8-20 23:56 發表 
恕我唔同意TIS講法,
咁點解釋九鐵旺角站用MKK,唔用MOK?
在 1993 年的鐵路發展研究中,
政府又為了方便顯示建議的鐵路發展策略,在天水圍站用上了 TIS,
而非與荃灣站相撞的 TSW(在 1989 年 CTS-2 早已存在),鐵路公司及政府便沿用下去。
(未知閣下又有否同意此解釋嗎?)
至於旺角站,在 1989 年的 CTS-2 中,
顧問公司的確是在九鐵(英段)的旺角車站用上了 MOK,而地鐵的旺角站也是用上了 MOK,並持續至一段較長的時間,
原因是九鐵一直使用 MK 為車站代號;而 MOK 只是地鐵的車站代號,以及政府在路線圖上表示兩個旺角站的簡稱。
直至後期(約在 1998 年),由於車站的路線圖比例放大,
加上地鐵旺角站與九鐵旺角車站並非為轉車站,所以政府及顧問公司正式區分兩個車站,
當然是在以 MK 為代號為九鐵旺角車站動手,變成了現在的 MKK。
(而在此時,九鐵才正式漸漸改用三個英文字母的車站代號)
另一方面,其實九龍車站也是一個有趣的例子,
在 1989 年 CTS-2 用上了 KOS (KOwloon Station),而非 HUH (HUng Hom),
而在 1993 年起,因應車站更名為紅磡站,又轉用了 HHK (在九鐵內部好像只是 HH),
(HHK 的解釋為 Hung Hom / Kowloon = HHK)
直至 1998 年,因應機鐵通車,車站代號才正式用上了 HUH (HUng Hom)。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8-8-21 03:32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惡意回復是不道德的行為。
|
|
|
以前九廣東鐵用兩個字母代號車站如下:
紅磡: KL 之後改為HH
旺角: MK
九龍塘: KT
大圍: TW
沙田: ST
火炭: FT
馬場: RC
大學: UN
大埔墟 : TP
太和 : TO
粉嶺: FL
上水: SS
羅湖: LW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