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無可能改到東鐵同西鐵各佔尖東一個月台做總站呢?無論在人潮同轉車安排都似乎比東西南北兩線晌紅磡交匯好。 |
|
|
|
|
原帖由 SSBT 於 2009-10-27 21:33 發表 
紅磡站擴大,
但係東鐵既載客量多左咁多,
加上又有直通車阻路,
到時都唔知點算 ..
順利的話城際直通車有機會取消的,
又唔駛太擔心ge~
如果真係有人潮, 咪又用返港鐵最常用的絕招囉
1. 封閘機限制進入車站人數
2. 好似而家九龍塘站下午繁時南面大堂, 有直通車駛過導致月台人流太多時,
將扶手電梯關上, 避免月台上的人龍塞到去扶手電梯位出現險象
[ 本帖最後由 ES464470X 於 2009-10-27 22:03 編輯 ] |
|
|
|
|
原帖由 ME32 於 2009-10-27 20:59 發表 
而家差唔多晚晚都係咁
一到放工時間成條天橋都係人...
其實就算分層轉車都唔會對衣度有咩野幫助
大部份過海轉車客都會用衣條天橋而唔係對而既另一條
再加上該處係理工其中一個主出入口
學生同放工客會同時間用天橋 ...
Poly內部之前已經出左email,叫人用多d另一條天橋來往火車站 |
|
字大只顯得人自大
|
|
|
原帖由 himchan 於 2009-10-27 21:58 發表 
每晚 6:30 開始就會這樣
非也,
我通常1815 返Poly 上堂已經係咁 |
|
|
|
|
沙中綫、北港島綫、及中環灣仔繞道
至於沙中綫過海段通車後,雖然列車會縮至 9 卡,不過同時也會令班次加密,若無記錯應是每小時 32 班列車(即每小時 288 卡車);同現時 12 卡及每小時最高 24 班列車(即每小時 288 卡車)來比較,縮卡而加密班次並無減少載客量。
小弟相信沙中綫的過海客主要來自東鐵綫及九龍城區。無錯,以早繁來講,東鐵大圍至九龍塘的確係好迫,不過其實也有好多客於九龍塘下車轉觀塘綫,當中大部分都唔係過海(因過海的好多都揀紅磡駁隧巴),令即便東鐵過海後,東鐵列車過九龍塘後已騰出不少空間,而旺角東站的上落客數目應差不多,令列車到紅磡站時,應有足夠空間來應付來自九龍城區的過海客。不過再加埋西鐵綫的過海客就恐怕唔掂了!尤其當北港島綫未啟用前而沙中綫過到海後,由新界西往返灣仔北經沙中綫過海會快過經東涌綫,由新界西往返金鐘或以東地區(灣仔北除外)經沙中綫過海的時間應同東涌綫過海差唔多。當沙中綫被東鐵綫及九龍城區的過海客餵飽後,分分鐘單靠西鐵綫往返灣仔北的客就足以令沙中綫紅磡站南下的月台出現迫不上車的情況,所以也需要盡快建北港島綫來鼓勵西鐵綫的乘客利用東涌綫過海(包括往返灣仔北那批),令沙中綫過海段可集中應付東鐵綫及九龍城區的過海客。
其實小弟覺得北港島綫是比中環灣仔繞道更迫切,點解?以現時港島商業區上下班時段的交通情況來看,該繞道的確也是一項優先的公路項目。若想深一層的話,當西港島綫、南港島綫東段、沙中綫、和觀塘綫黃埔段通車後,西環、南區、東鐵綫和九龍城區的居民便不再依賴路面的交通來往返市中心,這自然會減輕中環及灣仔的路面負荷 ,令到中環灣仔繞道的迫切性將會減低。再加上該繞道工程曾涉及「臨時填海」司法覆核而再拖延,很大機會當中環灣仔繞道尚未分流市中心的車輛前,以上的新鐵路已明顯改善了中環及灣仔的路面交通。不過,為滿足長遠的交通需求,中環灣仔繞道最終也需要興建的。
當以上橙字的新鐵路於 2014 - 19 年陸續通車後,交通需求反而會由路面轉移至鐵路,將令到荃灣綫及港島綫(中段)的負擔更重,甚至會重現擠不上車的情況!這樣就分別需要沙中綫過海段及北港島綫來把龐大的鐵路乘客分流。雖然小弟幾年前已說服政府盡快建沙中綫及北港島綫,不過就算他們 say yes都是得過「講」字,並無實質行勳。 |
|
|
|
|
所謂的「保鐵政策」係點樣呢?
睇翻九七回歸後的鐵路發展,先後有東涌綫、機鐵、將軍澳綫、西鐵、尖東延綫、馬鐵、迪士尼綫、落馬洲支綫、及南環綫通車,看來好似好多,似乎政府的交通政策真係以鐵路為骨幹喎!但睇深 D,大多數回歸後通車的鐵路是服務市郊或市區邊緣地帶,同時也由東西兩隧搶客(尤其是將綫搶走了大部分 690 至 694 隧巴客)多過紓緩紅隧。無錯,尖東延綫及兩鐵合併某程度上吸引了原本於紅磡站駁隧巴的乘客改於尖沙咀駁荃灣綫過海,中和了馬鐵對紅磡隧巴站的影譬。但好可借,南環綫通車後令東鐵綫縮番去紅磡,不但 undo 了尖東延綫及兩鐵合併的 effect(即本來於尖沙咀駁荃灣綫過海的東鐵客回流番去紅隧口),而且令紅隧口多o左批西鐵客,難怪紅隧口巴士站的人龍多o左四成啦!唔知有無些原本搭 968 往銅鑼灣返工的元朗居民於南環綫通車後改用西鐵綫駁隧巴呢?這樣就真是令三條海隧的使用量更加參差了。
根據<明報(多倫多版)> 2007 年 12 月 13 日的其中一篇港聞,雖然進出中環的巴士數目由 1999 年至 2006 年間已減少了 18%,同一時段途經彌敦道的巴士也少了 7%,但是同一時期紅隧的巴士數目有沒有減少呢?我恐怕不單只沒有,反而紅隧的交通仲進一步惡化,以紅隧九龍入口為例,由 2002 年至 2006 年間平均車速已減慢 57% 至 8.9 km/hr!令到紅隧成為全港最塞車的道路,也是全球最擠塞的隧路!總括來說,政府對紓緩中環及彌敦道的交通算係有點成續,雖然現時中環及旺角等地仲有塞車問題,但是都只係大城市正常的塞車。另一邊箱,紅隧的塞車並未曾明顯改善過,甚至有變本加厲的現像,令它「世界之最」的地位能夠保持!令到身處於地球另一邊的小弟都好 concern 塞爆紅隧的問題。雖然多年前已開始討論怎樣分流三隧的車流,但一直都無結果。
注意:以下內容小弟本來都唔想講,不過鑑於樓主貼了個<港鐵紅磡站人潮塞爆>的文章,藉此發泄我對鐵路規劃的不滿同埋揣測。
更甚的係於規劃鐵路時更藉著馬鐵、落馬洲支綫、西鐵綫的延長、及東鐵綫的縮短來把馬鞍山、大西北、甚至深圳福田的過海客引入紅隧口,令到我好懷疑政府是不是為了想藉著這批新增的過海客來增加紅隧巴士流量,以至增加來自紅隧隧道費的收入來增加政府收入。小弟亦懷疑政府的「保鐵政策」裏面其實亦隱藏了「保紅隧政策」,令到<鐵路發展策略 2000>的項目中,so far 只係得增加紅隧巴士客的南環綫通車。而能夠紓緩紅隧壓力的沙中綫就拖完又拖,難怪o的,就算政府向外講分流三隧同埋沙中綫,政府當然亦唔肯減少收入,所以政府心裏當然不肯減少紅隧的車輛啦,反而紅隧愈多車用,政府就愈發!變o左政府以鐵路為骨幹的公交政策是指:非過海以鐵路為骨幹,過海以紅隧巴士為骨幹的公交安排!小弟都好希望以上的揣測是錯的,但令到我有這些揣測/懷疑亦反映了交通規劃的失敗。In case 小弟以上的揣測脫離實況,希望你們於下面回應更正,謝謝!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