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Quanta 於 2009-12-27 23:03 發表 
咁當時又有另一個原因,
就係地鐵起緊機場鐵路, 個資本支出同埋負債有番咁上下
由九鐵去起西鐵的話, 財務負擔方面會好 d
再加上北環線、南環線等會將東西鐵連埋 ...
不止, 當年西部鐵路走廊其實亦有跨境部分, 只是最終起唔成. 仲有輕鐵呢 ...... |
|
|
|
|
原帖由 hkstudent 於 2009-12-27 18:57 發表 
其實九十年代時已合併的話對香港的鐵路發展可能會更好
同意, 就係因為合併問題, 搞到沙中線到現在都未動工興建,
否則現在已經通左車啦  |
|
|
|
|
1990年代初期當時政府規劃西鐵時,還將港口鐵路貨運服務納入考量;
不過由於深圳等內地城市的鐵路貨運發展逢勃,加上經內地出口與經本港出口的鐵路貨運成本存有差距,
港口貨運鐵路線無疾而終。
[ 本帖最後由 UCR683 於 2009-12-28 00:15 編輯 ] |
|
|
|
|
原帖由 AL_71 於 2009-12-27 13:28 發表 
冇法la,而家MTR以商業原則運作ma
所謂的「獨家及內部資訊」都變成機密ma
變成私人機構咁
邊可以同公營機構咁可以公開部份技術資訊呢...
似乎吞併左之後公司的問題比以前多多
前線員工態度差左
MTR成立30週年也冇咩活動搞 (擔心鐵膠形象問題?!)
佔得最重的業務:物業管理
也被前線員工及小業主鬧到翻天覆地
被批評為太專制、太黑喑
唔搞 xx 週年活動係錯 ?
係 d 鐵路迷先會理 d xx 週年活動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原帖由 h2o 於 2009-12-27 23:10 發表 
不止, 當年西部鐵路走廊其實亦有跨境部分, 只是最終起唔成. 仲有輕鐵呢 ......
再說,西鐵的定位和角色其實比較接近近郊通勤鐵路,類似當時九廣鐵路(英段)的本地客運服務。
P./S.我認為大嶼山鐵路也像近郊鐵路多於市內集體運輸系統。 |
|
|
|
|
原帖由 AL_71 於 2009-12-27 13:28 發表 
佔得最重的業務:物業管理
也被前線員工及小業主鬧到翻天覆地
被批評為太專制、太黑喑
其實做少少 research 先好吹水,根據2008年港鐵業績公佈,港鐵的物業租務及管理收入僅為 18.5 億,而鐵路及鐵路相關業務收入則為 24.9 億,閣下將物業管理說成是港鐵佔得最重的業務,並不正確。
[ 本帖最後由 ahbong 於 2009-12-28 12:19 編輯 ] |
|
|
|
|
原帖由 hklam 於 2009-12-28 01:35 發表 
唔搞 xx 週年活動係錯 ?
係 d 鐵路迷先會理 d xx 週年活動
咁日本咪全民鐵路迷??? |
|
|
|
|
原帖由 Kaix 於 2009-12-28 14:30 發表 
咁日本咪全民鐵路迷???
講呢 d 野之前唔該分析埋國情同文化的差異
某些國家 d 人唔戴頭巾代表暴露,咁係唔係全香港人都係暴露狂 ?  |
|
|
|
|
原帖由 ahbong 於 2009-12-28 12:17 發表 
其實做少少 research 先好吹水,根據2008年港鐵業績公佈,港鐵的物業租務及管理收入僅為 18.5 億,而鐵路及鐵路相關業務收入則為 24.9 億,閣下將物業管理說成是港鐵佔得最重的業務,並不正確。 ...
收入多不等於利潤大
做生意當然係照顧利潤大果邊先  |
|
|
|
|
原帖由 siupy 於 2009-12-30 00:56 發表 
收入多不等於利潤大
做生意當然係照顧利潤大果邊先
抽水要適可宜止,以九巴2008年業績為例,運輸業務利潤為2900多萬,媒體業務利潤為1億零3百多萬,而物業發展部份利潤竟為3億6千多萬!
以你講法,香港邊間交通機構係真係做交通生意?醒醒吧香港人。
[ 本帖最後由 ahbong 於 2009-12-30 01:56 編輯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