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noopy@FB8617 於 2011-8-21 21:43 發表 
咁比起新既雙層車既耗油量
果百分比係會更高定係更低?
我相信比起舊雙層
新雙層會低一點,,, |
|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1-8-21 22:42 發表 
其實﹐計算一條巴士線有沒有盈利(成本)﹐不用想得太複雜。
巴士公司也不會用一條複雜的方程式去計算﹐只會粗略去計算。
首先﹐巴士公司會有一個標準去計算一部巴士的日常維修的平均數﹐即是整體的日常維修總數﹐再除以車隊數目 ...
閣下真係諗得太過簡單, 不嬲成本會計都會搵COST CENTRE, 用COST DRIVER去計每一種類開支從而去計算營運效益
你D數 TAKE o西average梗本就唔relevant |
|
GK9636@ATENVIRO
|
|
|
原帖由 GK9636 於 2011-8-21 22:57 發表 
閣下真係諗得太過簡單, 不嬲成本會計都會搵COST CENTRE, 用COST DRIVER去計每一種類開支從而去計算營運效益
你D數 TAKE o西average梗本就唔relevant
Cost centre 應該吾會細到一條線一個 lor.
會計上有條 principal 係 如果 分析某樣野既 cost 係大過佢帶來既 benefit既話,
係會 ignor 吾理的
而且, depreciation 係 sunk cost, 係九巴成間公司做路線既decision來講係 irrelevant 的.
cost accounting 主要係用來睇 variable cost, 而吾係 fixed cost. |
|
|
|
|
原帖由 cruisesnet 於 2011-8-21 23:48 發表 
Cost centre 應該吾會細到一條線一個 lor.
會計上有條 principal 係 如果 分析某樣野既 cost 係大過佢帶來既 benefit既話,
係會 ignor 吾理的
而且, depreciation 係 sunk cost, 係九巴成間公司做路線既decision ... 你話維修同埋外勤員工都可以叫得上係好難trace個cost
但係,好似用油量同埋司機人工,呢D根本係有晒record
乜野線既車,乜野線既司機,渣架乜野車,要跟有幾難?
九記就係方便在一架車o係一日度行既路線比較少
所以都仲可以用掛牌車方式去trace一條路線賺定蝕
亦因為咁,我相信九記果D車務安排,唔會純粹考慮邊度有車
而可能係會考慮埋做柯打對架車果條自己線既盈利表現
尤其是係果D無端端兩條線互相柯打既case |
|
字大只顯得人自大
|
|
|
原帖由 GK9636 於 2011-8-21 22:57 發表 
閣下真係諗得太過簡單, 不嬲成本會計都會搵COST CENTRE, 用COST DRIVER去計每一種類開支從而去計算營運效益
你D數 TAKE o西average梗本就唔relevant cost center 應該唔會遂條線計,但係同意唔係每個因素都就咁平均就算數
仲有我想問而家係計緊既係每年財務報告既"會計數"定係比較貼近運作既"每月/季表現報告"?
因為落手做野班人睇嗰盤數同會計佬睇既數應該唔同 |
|
|
|
|
原帖由 ~誰@359~ 於 2011-8-22 12:05 AM 發表 
你話維修同埋外勤員工都可以叫得上係好難trace個cost
但係,好似用油量同埋司機人工,呢D根本係有晒record
乜野線既車,乜野線既司機,渣架乜野車,要跟有幾難?
九記就係方便在一架車o係一日度行既路線比較少
所以都仲可以用掛 ...
一直以來都有部份車係一天行走多條線的﹐由a線攝b線﹐甚至要行3條線。
臨時拉夫又會影響一部車行走的路線。
中途壞車換入其他車﹐當車型相同﹐但行少幾轉載客又點計?
我又想問下﹐點去獨立去計算用油量? 由於a線攝去b線的路程﹐用油量應該計入a線定b線?
看似好易逐項計算到的成本﹐其實係好難清清楚楚去計算的。 |
|
|
|
|
原帖由 HF3204@243M 於 2011-8-22 12:55 AM 發表 
cost center 應該唔會遂條線計,但係同意唔係每個因素都就咁平均就算數
仲有我想問而家係計緊既係每年財務報告既"會計數"定係比較貼近運作既"每月/季表現報告"?
因為落手做野班人睇嗰盤數同會計佬睇既數應該唔同 ...
巴士運作幾大成本元素﹐我相信除了實報實銷的成本(即隧道費等)﹐其他都是很難去仔細計算的。
有人講司機人工﹐都可以仔細計算﹐我有些少保留的。雖然九巴是有掛牌制﹐但總會有人臨時開唔到車(例如病假﹐事假等等)﹐便要由其他司機代替﹐司機人工已經有所不同。
另一重要元素﹐便是用油量。本來都好易去計算﹐如果部車由朝到晚都是行死一條線的話。
問題出於有「攝車」「order 車」﹐以至臨時拉夫﹐這又形成一堆變化因素﹐令到不能單靠一部車本身的用油量去得知一條巴士線的用油成本。
其他的成本﹐如維修﹐後勤人員(如稽查﹐站長﹐以至office 嘆冷氣的文職)﹐留廠的後備司機﹐全部都是有份分擔所有路線的運作﹐這些成本平均分配到每一部車/每一條線﹐相信你唔會反對的。 |
|
|
|
|
原帖由 HF3204@243M 於 2011-8-22 00:55 發表 
cost center 應該唔會遂條線計,但係同意唔係每個因素都就咁平均就算數
仲有我想問而家係計緊既係每年財務報告既"會計數"定係比較貼近運作既"每月/季表現報告"?
因為落手做野班人睇嗰盤數同會計佬睇既數應該唔同 ...
cost accounting 係唔同financial reporting果度的會計
cost accounting 主要係俾數據睇到派咩車, 用咩車, 出咩班次等, 從而計算盈運效益, 作管理層決策的參考
以我所知, 折舊有時會計算落去係因為各種車的折舊金額不同, 當然只計算現金流效益就可撇除該因素 |
|
GK9636@ATENVIRO
|
|
|
節舊,只會用整體去算,再除翻每分鐘計就有可能
巴士線成本,油量、人工、道路收費、3軸2軸大車細車,這些參數
典型例子,某東九龍山上屋村線,因為不讓行大車只能出單層
結果班班爆,理論上,司機的人工相對高成本,當然前題係班班爆,出細車純屬推高司機佔成本的比數,因為要出多幾個司機幾部車先夠
如過海線110出大車,大多時間客量小如Dart都無問題,出大車純屬浪費隧道費、油錢.....同樣也是浪費,提高成本卻沒效益
講數字成本,雙層一定多.....不過講效率,就絕對要看大環境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