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FS1819 於 2011-10-26 14:27 發表 
我冇話你係對或錯,只係唔建議你用「淋到嘔」等誇張手法,因為你咁講人地唔傾向接納你嘅意見。
兩軸時代時仍未有冷氣車,唔好忘記AL1係原型車,當年首要係試驗用途,睇吓設計是否有效同有冇地方可以改善。搵到不足之處係好事 ...
冷氣底盤只不過增加了車尾的承重力,以原本的設結車尾本身又要釣住幅機又仲要承冷氣重不理想
分3骨就算去到VSO都沒有一個好方法解決,因為Citybus SLF化下更加軟弱,多節合體己經不合時怡....最後自然被B9完全替代
可能我誇張左,不過3個骨的設計極阻比一條骨過的來得低是存在的,這能夠換取更低的成本因為共用果3個骨的類型創造多款長度,更快的制作時間
如果純用剛性計就當然無著數,不過計埋黎D野,就可以理解點解佢可以咁成功
原帖由 8351 於 2011-10-26 18:46 發表 
每個產品都要經過長時間既試驗改良再試驗再改良
車身加鋼條來加固已經證明廠方有能力改好架車,
淨係一味講初時既缺點就一直踩下去, 有咩意思
龍同MCW 一條過就冇問題咩你估, 你見唔到就以為冇
每架車都有陣裂機會, ...
缺點係咪唔講得先?你都可以日日話咩咩車裂陣
問題係,由原廠出,佢的確比對手軟弱一D,當然6LXB 6LXCT都勝任
而且加固只是提出的建義,由ALX進行
無人想踩佢,不過這就是事實發生了
MCW出過事一樣大把人知,有人問題咪講囉何無必要好似一講就不該一樣
原帖由 HB00610 於 2011-10-26 21:37 發表 
九大鬼前已經有5架康水蘭行左差不多兩年。
康水用Voith,同ZF可能分別有D,最少ZF極速高左成個碼,而且鬼車的公路表現比康水恐怖唔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