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kslee30 於 2011-12-31 10:14 AM 發表 
(1) 由於目前KMB的報站系統係人手操作, 而不是使用GPS衛星定位, 報站是車長每到一站前按一次的。故此無論如何, 車長人手報站已經在運作中, 如果能將報站訊息發送至總機並連線至網站及Apps, 乘客便可以隨時利用電腦或手提通訊裝置查詢巴士當時在線路上的位置, 從而可以自行估計所須等候時間, 只要有此訊息, 乘客再不須要毫無頭緒地等巴士, 例如先到冷氣商場逛一會, 避一避暑, 或風吹雨打等, 差不多時間才到巴士站, 略等數分鐘即可上車, 這是多美好的改進!
(2) 網絡定位不準, 以上所建議的系統就不會出現此問題, 問題反而由於半人手操作, 車長報錯站的機會不少, 可能因此而KMB不肯使用。
(其實KMB只要在網頁及Apps上註明"由於手動報站, 資料可能有誤, 只供參考之用, KMB不負任何責任"就可以了吧?)
1) 真係跟司機按報站而去計算巴士幾時到下一站﹐已經可以玩死你了
司機只需要在到站前按制便可﹐可以在分站開車時按制做廣播下一站﹐也可以快到下一站時才按制。
如果2個車站距離長的話﹐例如美孚同荔枝角mtr(長沙灣廣場)一帶的巴士站﹐都足夠令你錯失一班車。
如果係跨區車站﹐例如美孚去新界方向(如葵青﹐屯門等)﹐何時按制去計算位置﹐仲唔係玩死你 (仲未計算塞車因素)
2) 基於第1點的問題﹐已經可以講完全不準確。還要整出來做乜﹐真係用來獻醜同比人投訴? |
|
|
|
|
原帖由 KG1428 於 2011-12-30 11:30 PM 發表 
我覺得樓主所提及第1點
都是「成本過高」
早前九巴在1,1A,6,6A裝GPS系統,部份車站有到站系統,最後玩左1年就無啦
在澳門玩得幾年就無玩。
證明,此系統成本高導致巴士公司都無法繼續此實驗。 ...
除了成本外﹐技術層面都令到九巴早年放棄用GPS系統。
其實﹐當年gps 本身未成熟﹐令到效果很差﹐完全用唔到。
原因當年gps剛剛開放民用﹐美國都怕這套定位系統對自己不利﹐所以在民用部份故意加入誤差﹐而且誤差係以幾百米以上。
而當年接收晶片運作及接收都不佳﹐令到市區難以定位(受玻璃幕牆反射訊號影響)。
最好笑的係﹐曾經試話部車在九龍的觀塘堯道行駛﹐但GPS 系統反映部車在海中心及東區走廊行走
你話當時仲是否可發展下去?
現在﹐GPS 的故意誤差﹐已經去到100米以下。而晶片也技術提升﹐令到定位快而準。
但是受"故意誤差"的限制﹐即使在空擴的地方﹐準確度都有一定偏差﹐令到真正在香港環境運用(車站密及樓宇多影響接收準確定位)﹐形成單靠GPS去判定車在那一位置﹐用作報站之用﹐到現在都是行唔通。
所以﹐城巴便要用行車里數作為計算﹐再加以車門開關及GPS去輔助﹐組合起來才做到今天的較準確的自動報站。 |
|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1-12-31 13:40 發表 
除了成本外﹐技術層面都令到九巴早年放棄用GPS系統。
其實﹐當年gps 本身未成熟﹐令到效果很差﹐完全用唔到。
原因當年gps剛剛開放民用﹐美國都怕這套定位系統對自己不利﹐所以在民用部份故意加入誤差﹐而且誤差係以幾百米以上 ...
其實我手機試過gps
係香港有D地方都可以做到得幾米誤差
但問題係行正D天橋底
或者個別地區問題
令gps裝置成效帶來不穩
有D區硬係接收得特別差 |
|
合理行為不容無理干涉,後果自負
|
|
|
原帖由 kay 於 2011-12-31 04:30 PM 發表 
其實我手機試過gps
係香港有D地方都可以做到得幾米誤差
但問題係行正D天橋底
或者個別地區問題
令gps裝置成效帶來不穩
有D區硬係接收得特別差 ...
空擴地方﹐可同時接收4粒以上的衛星訊號﹐便會越準。
基本上﹐3粒衛星已經可以定位﹐但準確度及定位時間會慢好多。
而市區地方﹐本身樓宇多﹐已經阻了訊號的強度﹐有時來自不同衛星斷斷續續的訊號﹐都會令到計算錯誤﹐影響定位的準確。
玻璃幕牆已經可以肯定會反射衛星訊號﹐令到接收錯誤訊號(經反射之後的訊號)﹐令到計算資料來源錯誤﹐出來定位錯誤。
簡單講﹐越空曠的地方﹐發展度越低的地區﹐便會越準確。
越多大廈的地方﹐發展度越高的地區﹐誤差便越大。 |
|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1-12-31 13:40 發表 
除了成本外﹐技術層面都令到九巴早年放棄用GPS系統。
其實﹐當年gps 本身未成熟﹐令到效果很差﹐完全用唔到。
原因當年gps剛剛開放民用﹐美國都怕這套定位系統對自己不利﹐所以在民用部份故意加入誤差﹐而且誤差係以幾百米以上 ...
唔知當年的衛星有冇時間上同步問題,衛星射o左上太空,時間會跑得比地球地面快,所以每顆衛星都要不斷去修正自身的時間偏差,或許就是呢種偏差導致當時定位誤差極大的原因? |
|
|
|
|
原帖由 tomchen 於 2011-12-31 05:10 PM 發表 
唔知當年的衛星有冇時間上同步問題,衛星射o左上太空,時間會跑得比地球地面快,所以每顆衛星都要不斷去修正自身的時間偏差,或許就是呢種偏差導致當時定位誤差極大的原因? ...
美軍自己都用了多年﹐而且係完全準確﹐所以唔存在不同衛星時間有偏差而做成定位不準的問題。
問題只是美國開放給民用的時間﹐怕被敵人才用這套系統去攻擊自己﹐所以在民用部入故意加入誤差的。
只是美國在開放多年後進行檢討﹐認為風險降低﹐所以把這個故意加入的誤差修細﹐令到定位係比以前準確的。
而當年九巴測試﹐正值開放GPS的最初期﹐所以這個故意加入的誤差係好大下﹐間接令到測試失敗。
同一時間﹐美軍自己所用的GPS﹐同相同的衛星﹐到現在都是一直準確無誤的。 |
|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1-12-31 13:26 發表 
1) 真係跟司機按報站而去計算巴士幾時到下一站﹐已經可以玩死你了
司機只需要在到站前按制便可﹐可以在分站開車時按制做廣播下一站﹐也可以快到下一站時才按制。
如果2個車站距離長的話﹐例如美孚同荔枝角mtr(長沙灣廣場 ...
其實個報站機系統同 GPS 定位其實可以分開黎做架姐,
唔一定要連埋一齊做 ~
我 o既意思即係司機可以自己用手按去報站,
但一樣可以同時間起架車上面裝 GPS check 到架車去到邊度 ~
唔一定係要 "換" 系統, 我 o既意思可以 "加" 架姐;
定係我起理解上有錯誤 ? |
|
LJ7006 = MF5119 = AVD1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1-12-31 13:26 發表 
1) 真係跟司機按報站而去計算巴士幾時到下一站﹐已經可以玩死你了
司機只需要在到站前按制便可﹐可以在分站開車時按制做廣播下一站﹐也可以快到下一站時才按制。
如果2個車站距離長的話﹐例如美孚同荔枝角mtr(長沙灣廣場)一帶的巴士站﹐都足夠令你錯失一班車。
如果係跨區車站﹐例如美孚去新界方向(如葵青﹐屯門等)﹐何時按制去計算位置﹐仲唔係玩死你(仲未計算塞車因素)
2) 基於第1點的問題﹐已經可以講完全不準確。還要整出來做乜﹐真係用來獻醜同比人投訴?....
(一) 關於(1), 是技術問題, 可以技術解決, 例如KMB出指引, 車長須於停站上客完畢, 離站那一刻按掣顯示下一站資訊; 為減少車長忙記, 每當車門關閉時發出提示訊號提示車長按掣等, 都可以減少車長誤差等等。
(二) 如果(一)可行(只要肯動腦筋, 技術問題不會沒法解決), 長距離車站或跨區車站都不是問題。
(三) 如果(一)與(二)成立, kei_hk兄的第(2)點也不是問題。
此外, 這個「巴士在線位置」系統的建議, 其實城巴比KMB更加可行, 因為城巴的報站系統是全自動GPS定位的, 資料如下 :
由於香港路面狹窄, 高樓眾多, 加上大廈的玻璃幕牆不斷反射GPS訊號令定位出現誤差, 因此城巴經過全面研究及測試, 結果與承辦商最終克服以上重重困難, 規劃出切實有效的系統。
城巴的自動報站系統系統三管齊下, 先參考於數碼地圖上預設好的行車路線, 然後配合巴士上的里程計, 再用GPS定位修正里數及處理偏離路線, 令系統能準確計算巴士的實時位置, 使城巴自動報站系統的準繩度更勝一籌。
城巴此套系統, 隨了準確度高, 而且還是全自動。
以城巴這套報站系統, 只要再將資訊上載至網頁及Apps, 城巴的乘客們就有福了, 到時KMB受到壓力, 不加快推行也不得了吧?
[ 本帖最後由 kslee30 於 2011-12-31 19:07 編輯 ] |
|
|
|
|
原帖由 kslee30 於 2011-12-31 19:05 發表 
(一) 關於(1), 是技術問題, 可以技術解決, 例如KMB出指引, 車長須於停站上客完畢, 離站那一刻按掣顯示下一站資訊; 為減少車長忙記, 每當車門關閉時發出提示訊號提示車長按掣等, 都可以減少車長誤差等等。
(二) 如 ...
當年九巴率先裝報站
城巴唔理,到續專營權個陣先至加左話要裝報站先搞
所以壓力論好難會出現
講真,當A10/A29要提供到站時間,每部每個月都要幾千
A10都有8/9部行,當有8部行每部3000,1個月24000
1年要288000,當A29差唔多case,2條線1年都50萬
既然城巴有辦睇,用GPS+行車里數一定係最終系統核心 |
|
合理行為不容無理干涉,後果自負
|
|
|
原帖由 kay 於 2011-12-31 10:47 發表 
而問題係維護一個系統成本好高
之前A10一年10幾萬等於一個職員仔既一年收入
一年十幾萬也叫貴?
現在不是由你荷包支付,而是一間大型運輸機構支付……
一間中小企一年給幾個電腦軟件牌照費也可能不只這個數,何況現在是一間
運輸機構投資一個便利乘客的系統?
況且發展一套系統往往是早期開發的initial cost大,當普及至更大網絡時成本
增加未必很多,我又覺得不算特別昂貴。 |
|
We're part of The Go-Ahead Group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