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da54 於 2012-1-18 11:00 發表 
多謝你的提醒,資產淨值本身的確係好大影響,我自己都忘記左睇,所以我又做左個分析.....
192964
(留意車輛資產值係包埋其他非巴士車輛,所以計出黎係比真實每架巴士價值略高)
(另外上述資產值唔係年內平均,所以唔等於「固定 ...
作為乘客真係多謝城巴冇載通咁有周詳財務計劃先有咁多優惠
龍運自2010年起有計劃地將舊車轉移九巴保持資產值的舉動行之有效, 乘客無奈接受加價
始終兩者管理層背景及心態方針有太大差別
但以投資者角度, 兩者差別亦提供了幾大參考性
新一年城巴繼續大量投資固定資產除左財務負擔增加, 其回報率逆轉時, 用什麼財技去覆蓋呢, 都幾值得觀望下 |
|
GK9636@ATENVIRO
|
|
|
同時間, 用番 DA54 兄的數據,
我計咗以每部巴士計, 各公司 2010/11 年度的盈利
發現城巴同龍運係各公司之中最好賺, 反而新巴賺最少
亦印證了機場線好賺這個印象
不過, 九巴同龍運上年仍能獲准加價
誤差因素:
1) 財政年度完結月份不同
2) 各公司單雙層比例不同
[ 本帖最後由 Quanta 於 2012-1-18 13:28 編輯 ] |
|
|
|
|
新增收入同人數參考價值不大, 睇都係可以做到幾多新增利潤
不過有一點留意係載通09年入帳作預提的回贈結餘由50m 已減至最新2011年6月的16.5m, 遠遠比城巴少, 睇來好快又會叫加價, 不過就近期城巴帳目(30/6/11)所見, 城巴專一預提的回贈結餘都持續減少至31m, 加上期內仲有相當數量新車未入帳以及新訂單之履行責任, 可期待回贈份額將不如以往
新巴直頭結餘係0, 如果今年數唔好, 又係可以叫加價 |
|
GK9636@ATENVIRO
|
|
|
原帖由 GK9636 於 2012-1-18 16:05 發表 
新增收入同人數參考價值不大, 睇都係可以做到幾多新增利潤
如果有按月收入可以比較到,當然最好,可惜外界無可能拎到條數,
乘客人數已經係最能夠反映新增收入的公開數據。
因為城巴提供的折扣係「基金」入面扣數,所以收入同乘客人數理應係唔會出現反比的。 |
|
至於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
|
回復 37# 的帖子
無錯 !!! 好像而家搭720,720A,722 去中環要$6.5 ,但去到柴灣/小西灣的城記
780,788,789 咁多年來都係收中記時代780,788的冷馬價 $6.2... 而且城記77,99
由筲箕灣去到南區都係 $7 ,相反38 由北角去到置富要 $6.9 ,真係有啲不公平 !!!!
自從2008年新記加過價後 ,好多線收費已經遠超城記 !!! 如果佢呢次再加價的話
真係鬼搭新記..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有時都好難怪新巴,
城巴D豬頭骨比新巴少得多,
新巴都係要執執D路線走線吧~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