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公共運輸政策是發展鐵路為骨幹, 巴士客量受影響, 因而不斷調整服務(e.g. RDP), 令資源用得更有效率.
長遠而言, 無論以經營成本或環保角度來看, 巴士路線網絡在將來可能要做結構性的調整/重整.
近年,曾聽過有專業人仕/學者構思過設立空調的巴士乘客轉乘站的可能性, 或至少改善現時的轉車環境. 這些轉乘站設立於較多的有很多路線匯集的地方, (以我理解, 例如是太子道東等等), 由於香港全年的天氣頗熱, 空調轉乘站想提高乘客肯轉車的誘因, 區議會在面對路線重組時, 巴士公司/政府或多個討論/交換的補償條件. 以及這幫助做大規模些的路線重組, (than一條條線搞)
這些轉乘站的興建及營運成本不只由巴士公司承擔, 政府亦承擔部份: 因配合政的發展方向: 減少路面排放, 使用引致的道路維修, 環保之餘, 提供市民舒適乘車環境.
以我理解, 以上應該是較為理念層面的學術構思, 不知板友們對這構思有何看法.
我個人的看法是, 雖然我是巴迷, 但覺得現在巴士網絡在重組的需要, 否則班次只會越CUT越疏,惡性循環. 若果這種空調轉乘站能改善乘客的轉車環境及乘機重組網絡, 令路線更快更直接, 這不是一個壞構思. 然而, 在車資優惠方面亦必須重整, 否則用處不大. |
|
|
|
|
畀你嘆住冷氣又點姐,要你轉車但等多你三四個字都係中伏
轉車最乞人憎既唔係要行唔係要吸塵,而係等車
當你發現自己用左一個鐘去到目的地,但有25分鐘用左去等車,你就會好抗拒轉車呢回事
點解地鐵要轉車相對地冇咁大問題,其實就係因為人地夠密… |
|
字大只顯得人自大
|
|
|
冷氣 > 要用電 > 唔環保 > 製造熱氣
如果巴士公司話係做試驗﹐做1個半個﹐都仲ok。
如果推廣去其他車站﹐好難過到環保團體的一關。
而我個人而言﹐也沒有需要設立冷氣的需要。 |
|
|
|
|
無錯,等得快有車,有冇冷氣都問題不大
如果要等好耐先有車,當然想有冷氣
不過有冷氣的場所就必須定時清潔,例如拖地,洗地等等。又要整幕門以防冷氣流失,咁大工程只適合大型巴士站,可以先在沙市及城隧試行。 |
|
|
|
|
不如大家想番當年九巴係藍田地鐵站起果個"冷氣巴士站"既試驗結果同成效 |
|
|
|
|
原帖由 HU6455 於 2012-3-12 12:42 發表 
不如大家想番當年九巴係藍田地鐵站起果個"冷氣巴士站"既試驗結果同成效
藍田42C那個是低用量而只得一條線的總站, 呢個係多人用加多線停的轉車站(例如太子道東, 山谷道, 美孚之類, 用量係藍田42C的數百倍人數), 兩個唔同性質, 唔可以雙提並論.
藍田42C那個是總站有多少人搭九巴早有數據喺手. 陰謀論D講: 分分鐘當年九巴特登揾個勁低用量的站黎做所謂的試驗, 明知無甚人用, 仲起到有幾大得幾大等空空如也, 試完都無人用去"證明"無需求, 否則九巴驚證明到受歡迎時區區都要嗰時佢好唔得閒.
[ 本帖最後由 偉文 於 2012-3-12 12:56 編輯 ] |
|
|
|
|
原帖由 barking 於 2012-3-12 12:08 發表 
無錯,等得快有車,有冇冷氣都問題不大
如果要等好耐先有車,當然想有冷氣
不過有冷氣的場所就必須定時清潔,例如拖地,洗地等等。又要整幕門以防冷氣流失,咁大工程只適合大型巴士站,可以先在沙市及城隧試行。 ... 如果要等好耐先有車,我一定唔會想轉車… |
|
字大只顯得人自大
|
|
|
原帖由 ~誰@359~ 於 2012-3-12 11:11 發表 
畀你嘆住冷氣又點姐,要你轉車但等多你三四個字都係中伏
轉車最乞人憎既唔係要行唔係要吸塵,而係等車
當你發現自己用左一個鐘去到目的地,但有25分鐘用左去等車,你就會好抗拒轉車呢回事
點解地鐵要轉車相對地冇咁大問題,其 ...
我都覺得更重要的是在車資上做網絡重整, 呢D冷氣轉車站都是support. 等車時間怎算長可再定義, (如乘車時間的20%以上)
如10-15分鐘班次的線好多, 算等得快定耐?
只是試舉個例, 例如東九龍很多線重整, 包括CUT93K, 可轉搭1A/5/9/11/14/95在太子道東轉98C都仲係93K原價, 若果等98C那10-15分鐘, 有空調或更容易用轉乘. 可能因為今天的天氣比較冷無咁覺, 但在夏天等12分鐘流晒汗, 成本感覺好似半個鐘. (即使98C行觀繞特快去補返個等時間)
假若山谷道有呢種站, 而收費重整(如尖東上215X轉10-15分鐘班次的13X/98D, 總車資13X/98D價), 乘客唔駛行/塞彌敦道, 13X/98D也可縮短至麼地道而慳車減路面負荷?
到邊個班次程度, 乘客有冷氣站就肯轉車? (太疏唔駛講, 我都唔轉加扯火)
[ 本帖最後由 偉文 於 2012-3-12 13:39 編輯 ] |
|
|
|
|
我寧願佢提供候車時間呢個重要資訊仲好過,
巴士公司都唔好成日用市區收唔到衛星訊號做借口了, 有心就做左市郊線先啦,
例如大欖隧道/ 屯門公路嘅線, 前後都有一大段空曠嘅公路路段, 距離轉車站10分鐘內理論上應可以偵察到了。
甚至喺市區裏面, 喺每個街口裝個RFID 接收器, 要追蹤巴士嘅位置亦唔見得係唔可能。
至於冷氣候車室嘅提議, 首先喺理論層面, 係咪一定要用冷氣? 有冷氣係咪一定有吸引力? 好多市區地方嘅巴士站旁都有便利店, 都有相似嘅作用;
至於技術層面亦有問題要解決, 如地方要幾大, 邊個畀錢起, 邊個畀電費等等 |
|
|
|
|
疏車唔係問題,等車時間先係重點
你寫出泥話45分鐘一班,但堆客夾到時間而只係需要等三幾分鐘,一樣可以令人接受 |
|
字大只顯得人自大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