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B) Bus 巴士討論區 香港巴士討論 (B2) 設立空調的巴士乘客轉乘站的可行性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開啟左側

設立空調的巴士乘客轉乘站的可行性

[複製鏈接]
WR309 發表於 2012-3-12 22:52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其實路邊整空調轉車站,在香港來講,技術上未必可行。
原因是一般行人路面相對峽窄,起得空調轉車站來,就會
阻住其他路面的使用者。

有站友提及藍田鐵路站 42c 巴總的例子,這個候車室設計
原意是好,但有其缺點:

一、只得一線使用,不合符成本效益
二、缺乏設備保養

加上九記和政府缺乏動力去推行,所以都可以講係冇用。

反觀新加坡,一些大型轉車站,例如 Ang Mo Kio,他們
的轉車站設計就融用大型商場之內。在重建大型商場的時候,
同時加建空調的候車空間。巴士停泊位置就放在中間,上客
就用鋸齒車坑,類似青衣鐵路站的佈局。乘客可以在空調
候車室中行走,行到去所屬路線的候車區,每個 lay-by
最多可停三條線,司機只要按開車時間埋站就可以。而當
巴士埋站,幕門就會自動打開。但是,只是 LTA 設計的,
即是阿公出錢,非巴士公司興建的。

巴士候車處
IMG_7203_resize.JPG

巴士停泊位置
IMG_7131_resize.JPG

其實只要總站或分站停站路線安排得宜,香港有部份轉車站
的確可以咁做,講真只係不為也,非不能也。例如留意到有
站友提及的沙田市中心巴總,的確是一個好例子,可以按
現有月台去密封,技術上是做到空調候車環境。加上現時
沙中的路線安排都係一組一組咁埋站,係可以做到類似模式。
問題就是政府會否出錢去改建,同埋有冇特別誘因去進一步
改善沙中的候車環境。畢竟香港的天氣並非四季炎熱,
呢一點如果以政府的角度去睇,係未必有必要去做。

不過我想向樓主帶出一點的是,興建轉車站未必完全能夠與
重組路線有直接得益的關係。因為香港的巴士公司屬於私營
(除政府提供免稅油及部份補貼之外),如果靠路線重組,
在市區不停以轉車去代替現時的特快和直接路線,現時
巴士公司的生存空間只會進一步收窄,要乘客改變乘車
習慣上亦不易。所以重組網絡必須慎重考慮,在新區去做
反而會容易令人接受,市區的,交俾八達通 BBI 去做吧。

當然我並非反對在未來新區興建更舒適的巴總、或者將現有
巴總配套改善。因為我個人相信,未來香港都會出現一個
更舒適的公交候車場所。

[ 本帖最後由 WR309 於 2012-3-12 22:59 編輯 ]
Quanta 發表於 2012-3-13 16:29 | 顯示全部樓層
始終整冷氣候車室有好多技術限制, 成本很高之餘亦耗用相當多能源
而且只在最熱/最冷的日子有用,
我覺得改善路邊等車環境更為實際

可以做的包括:
1) 增建更多上蓋, 有需要而有空間時可興建特長/特濶版
2) 改善上蓋設計, 唔好再整擋唔到陽光的玻璃上蓋,
有需要的話加裝電風扇
3) 因應個別情況, 改善排隊位置安排,
e.g. 巴士站如在幹道旁, 可加裝欄杆, 令候車乘客更安全
調換站位/加擋板以減少候車乘客被廢氣正面噴著

做到呢幾樣已經可以好好多

評分

參與人數 1HugeC +1 收起 理由
leochill + 1 加風扇係好提議!

查看全部評分

3ASV196 發表於 2012-3-13 19:0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Quanta 於 2012-3-13 16:29 發表
始終整冷氣候車室有好多技術限制, 成本很高之餘亦耗用相當多能源
而且只在最熱/最冷的日子有用,
我覺得改善路邊等車環境更為實際

可以做的包括:
1) 增建更多上蓋, 有需要而有空間時可興建特長/特濶版
2) 改善上蓋設 ...




其實依家香港面對緊人口老化, 除左以上建議, 亦可以考慮
係排隊線上加設半座椅/座椅, 即好似鵝頸橋的部分等車位置,
等老人家可以等車時舒服d

雖然話巴士站唔需要太多設施, 但的確現在交通要更加考慮
人口老化問題, 即使鐵路更快有車, 月台亦要加位, 仲不斷增加....
3ASV196.KE7270
HF3204@243M 發表於 2012-3-13 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WR309 於 2012-3-12 22:52 發表
其實路邊整空調轉車站,在香港來講,技術上未必可行。
原因是一般行人路面相對峽窄,起得空調轉車站來,就會
阻住其他路面的使用者。

有站友提及藍田鐵路站 42c 巴總的例子,這個候車室設計
原意是好,但有其缺點:

一、只得一線 ...
就咁抄番你嗰個例子落沙中度,簡單嚟講就係加大將冷氣覆蓋面積...
先唔講改建費用,冷氣費同維修費都有排計
原帖由 Quanta 於 2012-3-13 16:29 發表
有需要的話加裝電風扇

我諗起 n 年前喺巴士總站嗰 d 封晒黑塵既水牛角風扇...
個問題係要揾人清潔同維修風扇,唔係好似以前咁由得佢唔理...
WR309 發表於 2012-3-13 23:5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HF3204@243M 於 2012-3-13 21:03 發表
就咁抄番你嗰個例子落沙中度,簡單嚟講就係加大將冷氣覆蓋面積...
先唔講改建費用,冷氣費同維修費都有排計


所以上文早已提及,提出既例子係阿公俾錢,以至保養。
即使香港有咁既機會實行,都唔好期望巴士公司會去做,根本冇可能。

當然,後尾一連串維修費都係有排計,因此並不可能個個站都走去整。

另一些站友提及加半座椅,其實都係好事,現時新的公共交通交匯點
都開始有做,例如元朗西鐵站 (由巴士公司提供座椅),屯門市中心,
鵝頸橋專線都有~ 政府亦應該加以考慮推廣出去。
JC3987 發表於 2012-3-14 00:07 | 顯示全部樓層
巴士轉乘比起鐵路轉乘輸蝕之處, 除左班次, 仲有要日曬雨淋. 雨天轉車一落一上仲要開遮收遮, 都幾無癮.
唔奢求要冷氣, 但要求一個 weatherproof 的轉車環境不算過份罷.

好似各大隧道口路邊的轉車站 (e.g. 城隧), 如果可以重建個更闊更高的上蓋, 夠遮埋架巴士半邊車身就好好多.
呢個設計唔係天方夜譚, 星加坡已經有左好多年.
Mandurah__Line 發表於 2012-3-14 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回復 21# 的帖子

呢類型既巴總其實咪好似童軍徑個個過境巴士站甘
I have a cyka. I have a blyat. Uh!...
lsc04d11 發表於 2012-3-14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諗去到最終個轉車站會變成冷氣休憩公園,達不到原意功效。

正如之前去圓方,見到廁所門口,佢原本既設計係俾另一半o係廁所門口等候伴侶/同行者去完廁所一齊走,但眼見……全部都係d長坐o係度既人……都唔係善用緊個地方……正如麥當勞既位都俾哂老人家/會考人士……
JC3987 發表於 2012-3-14 23:29 | 顯示全部樓層
剛找到個新加坡有蓋巴士中途站的例子, 見以下 street view link:
http://g.co/maps/wht2r

上蓋遮埋車門位, 轉車免日晒雨淋, 兼且接駁行人天橋系統往附近商廈/ 商場.
香港口口聲聲推行巴士轉乘, 好心 D 配套設施學下人地啦...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5 04: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