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hkth 於 2013-3-19 13:20 發表 
本人初步建議:
文錦渡(從羅湖開始都可以)-->粉嶺北-->大埔頭-->大埔中心-->科學園-->沙田市中心(沙田泳池至大會堂之間)-->大圍(連接原東鐵及東西走廊)-->深水埗(連接荃灣綫)-->南昌(連接東涌綫及西鐵綫)-->九龍(連接東涌綫及高鐵車站)-->香港(連接機場快綫,東涌綫及港島綫)
西九已經夠多鐵路, 計埋高鐵個2條軌已經有成8條軌, 仲有冇必要再伸多2條軌入去??
西九本身又係咪多人返工到要起條新線入去??
西九北半部(奧運/南昌)係住宅區需求極低, 去西九南半部/高鐵的話用東西線柯士甸落已好足夠
油尖旺西有8條軌, 反而更近旺區的油尖旺東只得2條軌, 新線應該點行好清楚 |
|
|
|
|
原帖由 Kaix 於 2013-3-19 19:24 發表 
西九已經夠多鐵路, 計埋高鐵個2條軌已經有成8條軌, 仲有冇必要再伸多2條軌入去??
西九本身又係咪多人返工到要起條新線入去??
多路軌=沒必要? 這是什麼理論? 若是這樣整個九龍區就不用2個中央車站了. 這個還要看地理位置是否接近市中心及整條鐵路主要為誰服務才對.
原帖由 Kaix 於 2013-3-19 19:24 發表 
西九北半部(奧運/南昌)係住宅區需求極低, 去西九南半部/高鐵的話用東西線柯士甸落已好足夠
油尖旺西有8條軌, 反而更近旺區的油尖旺東只得2條軌, 新線應該點行好清楚
若閣下只說南昌站, 本人尚可認同閣下, 因為此站除一個新樓盤地盤外, 暫時未有大規模商業發展. 但奧運站附近有商業樓字及大型商場, 算純住宅區麼?
另外閣下還是沒有考慮西九龍前往港島的人流, 會因高鐵落成而有所增加. 只使用東涌綫(不要跟本人說有機鐵, 因前往往香港站的服務時間太少), 這樣足夠麼? |
|
|
|
|
新線/東鐵線三四線的九龍段走線,可以考慮沿用舊有的「區域快線」走線,經石硤尾到紅磡:

好處在於與舊線走線相近,分流效果最大,同時不用擔心九龍塘站東鐵線月台擴建難度和觀塘線月台的負擔;
壞處在於無法開拓新客源。
由於走線是官方建議,技術上可行性應不低。
P.S.
另外,建議新界段用新走線覆蓋更多客源(如大埔中心)的站友,要考慮新線會不會吸引更多乘客在大圍等站轉乘舊線,變相擴大舊線的覆蓋範圍,反而加重了筆架山隧道的負荷?
[ 本帖最後由 K仔 於 2013-3-19 23:08 編輯 ] |
|
|
|
|
原帖由 hkth 於 2013-3-19 18:47 發表 
但本人認為樓主閣下沒有留意現時沙田站的可擴建空間並不及大圍站, 而且沙田站月台面積太小, 擠迫程度隨時比大圍站更糟. 故此本人建議另建一個新沙田站去分流. ...
有道理,我主觀左,大圍站可擴建空間大好多,同埋轉車仲方便左 |
|
|
|
|
原帖由 Kaix 於 2013-3-19 18:59 發表 
如果你有留意開, 我一直都唔係屬意東鐵四軌,
我只係唔認同單純將東鐵四軌係d咩超難度工程
最理想的三條主走廊:
1. 北區大埔新線經大學/石門/第一城/大老山往鑽石山(東西線(修訂))
- 服務北區大埔的新區及未有鐵 ...
請問馬鐵要從哪一處開始要接上東鐵原有路軌? 大圍以北還是以南? |
|
|
|
|
市區段可以轉行西九
新界段就要飛多啲站,特別係沙田區,主力做新界北 |
|
|
|
|
原帖由 WHYB630 於 2013-3-20 07:32 發表 
市區段可以轉行西九
新界段就要飛多啲站,特別係沙田區,主力做新界北
如果起新路段,玩二拆三線如何?
1. 金鐘>會展>紅磡(與3線轉乘)>旺角東>九龍塘(與2線轉乘)>科學園(設隧道來往中文大學站轉乘2線)>大埔中心>聯和墟(設隧道來往粉嶺站轉乘2線)>粉嶺北>古洞(與北環線轉乘)
2. 九龍塘(與1線轉乘)>大圍(與3線轉乘)>沙田>火炭>中文大學(設隧道來往科學園站轉乘1線)>大埔墟>太和>粉嶺(設隧道來往聯和墟站轉乘1線)>上水>羅糊
3. 西鐵>紅磡(與1線轉乘)>東西線>大圍(與2線轉乘)>馬鞍山線
[ 本帖最後由 tonytsang_hk 於 2013-3-21 07:24 編輯 ] |
|
|
|
|
原帖由 K仔 於 2013-3-19 21:27 發表 [url=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721458&ptid=765167][img]P.S.
另外,建議新界段用新走線覆蓋更多客源(如大埔中心)的站友,要考慮新線會不會吸引更多乘客在大圍等站轉乘舊線,變相擴大舊線的覆蓋範圍,反而加重了筆架山隧道的負荷?
以大圍作大型轉車站係好有問題, 因為往油尖旺及港島的人流一定傾向用筆架山,
東西線大圍-鑽石山或站友提出的大圍-南昌的分流作用非常有限
要徹底解決, 就要東馬鐵共同經筆架山(4管)往九龍塘至紅磡, 徹底解除大圍站的轉車功能,
東西線修訂為北區大埔新線經大學/石門/第一城/大老山往鑽石山,
東西線只有經大老山才會有顯著的吸引力及分流作用,
部分北區大埔及所有馬鞍山第一城往尖沙咀/西九的乘客均會改經大老山東西線,
這是現有東西線方案完全做不到的, 仲未計往東九龍吸引力的大提升
[ 本帖最後由 Kaix 於 2013-3-21 12:35 編輯 ] |
|
|
|
|
原帖由 K仔 於 2013-3-19 21:27 發表 
新線/東鐵線三四線的九龍段走線,可以考慮沿用舊有的「區域快線」走線,經石硤尾到紅磡:

好處在於與舊線走線相近,分流效果最大,同時不用擔心九龍塘站東鐵線月台擴建難度和觀塘線月台的負擔;
壞處在於無法開拓新客源。
由於走線是官方建議,技術上可行性應不低。...
不過你要留意這樣可能會誘使例如白田邨、澤安邨、李鄭屋邨等屋邨的居民乘機要求在其附近的位置增設港鐵站,你知道現時的石硤尾站其實都幾搵笨,因為只high過石硤尾的邊邊就走人。 |
|
|
|
|
原帖由 hkth 於 2013-3-19 20:49 發表 
多路軌=沒必要? 這是什麼理論? 若是這樣整個九龍區就不用2個中央車站了. 這個還要看地理位置是否接近市中心及整條鐵路主要為誰服務才對.
若閣下只說南昌站, 本人尚可認同閣下, 因為此站除一個新樓盤地盤外, 暫時未有大規模商業發展. 但奧運站附近有商業樓字及大型商場, 算純住宅區麼?
另外閣下還是沒有考慮西九龍前往港島的人流, 會因高鐵落成而有所增加. 只使用東涌?(不要跟本人說有機鐵, 因前往往香港站的服務時間太少), 這樣足夠麼?
好多地方都有一兩座商業樓宇及大型商場, 這不成原因,
最重要係睇跨區到奧運站附近就業的人口有幾多同個商場吸引到幾多區外客,
但觀乎現時新界東往奧運站的需求係十分細
既然沿油尖旺東已可達到前往油尖旺核心區及過海的目的, 而油尖旺東又缺乏足夠鐵路, 實冇必要在油尖旺西建新界東的鐵路,
冇錯閣下建議的大圍-深水?新線的確可以打破一向新界東往深水?的不便, 但其獨家優勢(對比行油尖旺東)只限於此,
卻會不必要地蠶食將來新界西建新路線入油尖旺的可行性, 亦唔認為過海段會有足夠客量
個人屬意係新界東用油尖旺東走廊, 新界西用油尖旺西走廊,
至於高鐵, 其所帶動的人流未至於大到要另建多一條重鐵應付, 而且起碼一半人係唔需要過海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